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武布中华 > 第416章高有才回归

武布中华 第416章高有才回归

作者:话凄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6 21:08:56 来源:笔趣阁

高欢看了扬彦送来的小册子,又派人前去了解,才发现东林制造的舆论,已经是铺天盖地。

帅帐内,高欢义愤填膺的在帐中来回踱步,黄得功等人,也都相当愤慨。

不过他们都是武人,表达愤怒的方式,就是把人给砍了,对于眼下这种局面,也没有解决的办法。

毕竟隔着一条长江,总不能游过去,找东林奸党算账。

现在内斗高手周延儒,已经带着最后一道诏书,前往福建求见郑芝龙,意图给东林来个釜底抽薪,高欢这边能给他出主意的,便就只剩下丁启睿和马士英。

两人都是弘光朝内定的大学士,东林党搞高欢和朱由崧,就等于搞他们。

不过面对东林制造铺天盖地的谣言,两人也是一筹莫展。

高欢在得知东林党对他的诬陷后,立刻就发表了一篇檄文,声名高有才为国尽忠,是被污蔑,对东林的污蔑,进行反击。

可是高欢没有掌握江南的发声渠道,声音传达不出去,争辩也立时被掌握话语权的东林党人,再次污蔑,说高欢不过是狡辩。

这时马士英沉声道:“国公,东林奸党用心险恶啊!他们诬陷高侍郎,让士绅百姓对国公也抱有成见,最后连陛下的法统也被动摇了。”

丁启睿也不得不佩服,如今东林党人的手段。

他们居然能想到从高有才入手,引导舆论,最后引出高欢拥立福王乃是别有用心,让原本合乎礼法的拥立,变成了有建奴在后操纵。

现在百姓怀疑,认为高欢背后有清军,那么朱由菘的合法性,自然就动摇了。

“本来先帝和皇子都不在?

按着伦序?

理应该陛下登基。天下士绅百姓,多半都向着我们?

具都认为南京在先帝尚在时?

便拥立血统稀疏的潞王为监国,不合理法。现在让东林这番操纵?

舆论完全反转了!”丁启睿沉声道:“现在百姓先入为主,已经形成舆情?

我们是有口难辩。”

高欢眉头紧皱?

没想到自己还能受这样的委屈,不禁咬牙切齿,“本督一心为了天下,败流寇挡建奴?

丹心可见。他们居然这样污蔑本督?

这不是污蔑一个瞎子,偷看国家机密嘛!”

“以前党争,多少还讲究一些真凭实据,可是现在东林奸党,为了胜利?

已经丧心病狂,罔顾事实?

不择手段了!”丁启睿叹息道:“如此这般没有底线,对于朝廷和天下?

都将贻害无穷!”

这次东林党睁眼说瞎话,毫无底线?

无疑破坏了本就恶劣的明朝政治生态?

开了个非常不好的头。

马士英道:“现在东林奸党掌控舆论?

我们已经发声澄清,可还是没人相信。眼下看来,还是要找到从北京回来的人,说明情况,最好是找到高侍郎,否则很难洗清污名。”

高欢微微颔首,他见马士英和丁启睿也出不了什么好主意,更多的只是抱怨,便道:“眼下只能如此!”

当下众人商议一阵,遂即散去,高欢见各人离开,遂即吩咐道:“让高有文来见我。”

不多时,高有文进帐,行礼道:“国公!”

高欢沉声道:“现在东林奸党,造的谣言沸沸扬扬,对本督十分不利。本督要你立刻动员国安思的力量,对谣言进行反驳,同手派前人手,将和人印制这些册子,全部调查清楚,记录在案!”

高有文是高欢大伯,主管国安司,负责对内的情报。

现在东林党这样造高有才、高欢的谣言,令他也十分不满,于是连忙领命,行礼道,“卑职这就去办!”

高欢闻语挥手让他离去,而在完成吩咐后,高欢内心又有些担心,他父亲高有才和兄弟高镰至今没有消息。

他们两人不会真被清军抓获,然后又投靠了满清吧!

若真是如此,那高欢在政治上,便真的被动了。

不过,以清军的狡诈,如果真抓到高有才,肯定早对他下手,进行铺天盖地的宣传了。

高欢站在江防地图面前,黑着脸,不禁咬牙道:“看来还是虚尽快渡江,让他们闭嘴!”

现在南京造谣很凶,主要是隔着一条江,只要大军过江,保准让他们哑口无言。

届时,不管是造谣,还是却有其事,对高欢而言都容易解决。

……

江南。

东林党散播的谣言,很快就传遍东南,使得舆情逐渐改变。

这时,在镇守勋臣赵之龙府邸,一群人在花厅内哄笑。

“钱阁老这一计,真是妙啊!现在江南已经无人再提,我们提前拥立之事,都再谈高欢是否像他父亲高有才一样,投降了清军!”郑芝龙笑道。

钱谦益喝了口茶,放下茶盏,笑道:“我们各家的印刷工坊,还需加把劲,印跟多的黑料,编写更多的书籍出来,把高有才开城投降,这件事情落实。”

朱国弼笑道:“阁老放心,我已经让人编写《北都失陷记》,马上就能印刷出版。”

钱谦益道:“江南这边的舆论已经完全转变,下一步便是将更多的书籍和册子,送到江北和其它各省传播!”

朱国弼等人仗着有水师在江上,高欢不能过江,肆无忌惮的造谣污蔑。

这时,江南各地,国安司的细作,化身食客、工人在各种酒楼收集着情报,潜入工坊帮忙印刷,收集着信息,以便秋后算账。

三月间,在东林党的推波助澜下,各种对高有才的污蔑,已经传遍了天下。

这时,在长江口,崇明外海上,一艘从天津南下的海船,在崇明岛靠岸。

海船上,高镰扶着骨瘦如柴的高有才,从船上下来。

“沈司业!这一路多谢你对我们父子的照顾!”高有才下船后,向一名四五十岁,身材却十分健硕黝黑的汉子行礼,一脸的感激道。

这人叫沈廷扬,崇明人氏,曾担任中书舍人,户部郎中,大理寺少卿等职务,现在是国子监司业。

崇祯年间他建议开海运,以供辽东粮饷,可惜遭到东南利益集团和漕运集团的反对和迫害,被排挤到了国子监。

不过崇祯并没放弃漕粮海运,沈廷扬和他的家族,一直都在默默走海路给北京运粮。

这次北京失陷后,他从北京逃出,遇见了高有才父子,敬佩高有才抗击满清的事迹,知道高有才是陪着崇祯走到最后的大臣,所以冒险带着高有才父子,在天津登上沈家的海船,走海路回到崇明。

(更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