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武布中华 > 第1214章内阁议政

武布中华 第1214章内阁议政

作者:话凄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5-02 14:33:50 来源:笔趣阁

近段时间,乾朝国内没有大事,议政院关注的事情,主要就是两件。

第一是日本内乱,第二是收复西域。

乾朝在日本有诸多利益,不过这件事情,有国安司和军情司接手,议政院的主要精力,便放在了研究收复西域上。

这时几人听了高欢的话语,议论一阵,刚进入内阁不久的陈子龙,便站起身来,行礼说道:“臣以为陛下担心却有道理。朝廷收复西域不难,难的是如何治理好西域。”

高欢看向他,问道:“爱卿有什么想法?”

周延儒倒台后,江南系的少壮派开始掌握派系的话语权,陈子龙现在就是江南系在议政院的代表,也是派系的领军人物。

在派系遭受重创后,江南系急需要打一个翻身仗,重新获得皇帝的信任,并获得对朝廷政治的影响力。

朝廷中江南系的政治主张,是重商主义,代表江南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相比主张国营经济的豫党,江南系其实更加担心,主张重农思想的楚党上台。

陈子龙是夏完淳的恩师,而近一段时间,夏完淳长期跟随在高欢左右,通过平常与皇帝的交谈,以及观察皇帝的言行,夏完淳能够知道一些高欢的想法。

作为夏完淳的恩师,夏完淳知道的事情,陈子龙自然也都知道。

“陛下!臣以为收复西域之前,我们必须要清楚,西域为何难以治理。”陈子龙胸有成竹,侃侃而谈,“只有了解困难,知晓其中缘由,朝廷才能一一化解。”

高欢微微颔首:“爱卿觉得西域为何难以治理?”

“世事变迁,今日西域,并非汉唐之时。臣以为西域难治,主要有三个方面。”陈子龙伸出三根手指,吸引各人的目光,然后朗声道:”其一,汉唐时,西域小国林立,民族众多,难以形成统一的信仰和文化,朝廷可以分而治之。而如今,西域百姓经过数百年的融合,已经形成一个整体。虽说他们内部存在矛盾,但是相比于内部矛盾,我大乾对他们而言,则完全是外人,这必然导致他们会排斥我们。这种情况下,我朝在西域是少数,同时也很难分而治之。”

各人小声议论,汉唐时,中原可以利用威名,再联合几个西域小果,建立都护府控制西域。

现在西域的民族和文化,不说完全统一,可是主要民族至少占据**成,乾军进入已经找不到联合的势力,把自己变成多数。

高欢沉思道:“继续说!”

陈子龙道:“其二,便是交通不变。西域远离中原,补给压力巨大,就算以关中为起点,前往也要月余时间,辎重粮食运输的时间则更长。这就限制了,朝廷在西域驻军的数量。如果朝廷驻军多,后勤压力巨大,朝廷负担不起。若是驻军少,又难以控制西域,所以难以治理。”

陈子龙顿了顿,继续说道:“最后一点,便是西域贫瘠,朝廷收复之后,难以改善当地人的生活。若是百姓依旧困苦,我朝文化和信仰,又与之不同,如果能够让他们归心了。”

高欢不禁多看了陈子龙一眼,他说的三点,基本都说在点子上了,于是赞许道:“爱卿看得很透彻,收复西域后面临的困难,基本都陈述了。这三个困难,每一样都不易克服,而且三者之间,还相互关联和影响,一点解决不了,都难以解决治理西域的问题。”

见陈子龙得到称赞,堵胤锡笑道:“陈议政说的这几点,议政院进行了多次讨论,臣和李议政也觉得陈议政说的很有道理。现在问题和困难已经明白,关键是如何一一化解了。”

高欢看了堵胤锡和李岩一眼,微微颔首:“不错,关键是如何化解!”说着,高欢看向陈子龙,“爱卿可有方略?”

堵胤锡一句话,就把他的功劳,平分给了议政院各位大佬,陈子龙还不好当面反驳。

毕竟,这件事情,议政院确实反复讨论过,而他反驳说都是自己的想法,无疑会得罪李岩等其他大佬。

这时,陈子龙行礼道:“回禀陛下,这三个问题,确实相互关联,难以解决。三者之中,臣以为最难解决的就是交通,而交通不便,又影响着第一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的解决。”

若是交通便利,以中原文化的先进性,不可能让中亚的文化影响到西域,也不存在,西域分离几百年的事情。

交通便利,西域的经济也很容易发展起来,乾朝要改善西域百姓的生活,让西域百姓心向中原,也会变得容易。

高欢沉声道:“交通确实是关键的问题,不过这个问题,朝廷暂时没有能力改变。”

始皇帝车同轨书同文,直道联通全国,直通塞上九原,奠定了中原大一统的基础。

在统一乾朝后,高欢的新理想,就是开创始皇帝般的功绩,其中一条,就是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修建两横三纵的铁路网,将全国连接起来。

不过,现在蒸汽机技术,还在试验阶段,要走向应用,不晓得还要多少年。

因为乾朝现在还是个农业国,没有实现工业化,以乾朝的生产力,是不太可能改变西北的自然条件,短时间内无法解决与西域交通不变的问题。

陈子龙行礼道:“交通不便,带来的问题,是补给难以为续,无法维持强大的驻军,也难以改变西域的贫穷。现在这个问题难以解决,臣的意思是,迁图百姓组成军屯,让军队就地获得补给。这样一来,第一是军队的补给不再高度依赖中原,二是大批屯田的百姓,进入西域后,也会改变军队孤立无援的境地。另外臣还建议,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一部分西域百姓迁往蒙古等地,将一部分蒙古人迁往西域,改变当地的民族比例。”

高欢连连点头,这正是他在没有铁路前,解决西域问题的思路,组建建设兵团,自己自足,减少中原的后勤压力,同时巩固边防,维持西域的和平。

另外通过人口迁徙,改变西域一地的人口结构,当乾朝驻军和建设兵团的人口,达到一定比例,再联合迁入的其它民族,使得西域民族多样化后,本地百姓不在是绝对的大多数,自然没有实力挑战乾朝。

这个时候,西域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乾朝便能够慢慢发展当地经济,改善当地百姓的生活,从而让百姓归心。

高欢不禁看了看陈子龙,知道他这些想法,应该受到夏完淳的启发,不过还是称赞道:“爱卿这个方略,朕以为可以施行。”

议政院诸多大佬对视一眼,李岩开口道:“既然陛下觉得可行,那么臣等研究后,便尽快拿出,组建军屯,以及迁徙百姓充实边疆的方案。”

高欢颔首道:“恩,尽快将方案做出来,西域的条件能够容纳多少军屯,都要考虑进去,并提前进行动员。我朝百姓安土重迁,未必愿意去西域,朝廷必须要把作用发挥出来,好好进行劝导和宣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