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武布中华 > 第1124章社会调查

武布中华 第1124章社会调查

作者:话凄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5-02 14:33:50 来源:笔趣阁

高欢看了军情司的情报,神情严肃起来。

西方大航海开启百余年,乾朝无疑是迟了许久,只能赶趟末班车。

如今新大陆早就被西方列强瓜分,高欢让石开等人前往新大陆,其实是一步冒险之棋。

西方列强在新大陆发展百余年,他们实力强大,高欢赌的是历史上西方列强到十八世纪,才殖民到金山附近,所以让石开等人登陆金山,避开他们的殖民地进行发展。

不过,西方列强上了大航海的快船,明显不想让乾朝上车,他们这是一脚把高欢踹下船,想把车门焊死,不希望其它国家,与他们分享发现新大陆的利益。

高欢看过情报后,脸色阴沉下来,西班牙夺取金山,让他感到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金山的开发本来如火如荼,或许正是因为动静太大,引起了西班牙的注意。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高欢清除了西夷在东亚和南洋的据点,西班牙人自然也不会让他染指新大陆。

本来按着金山郡发展的速度,高欢预计十年之内,大概会有五十万人登陆新大陆,乾朝也就能够在新大陆站稳脚跟了。

可现在金山郡被西班牙占据,两万多乾人生死不知,无疑将大大挫败乾朝开拓新大陆的热情,连带着高欢的海外拓殖策略,也遭受重大打击。

这对高欢来说,是当头一棒,他黑脸收起情报,神情严肃道:“立刻派遣探索船,前往殷洲西海岸,打听金山军民的情况!”

两地相距太远,金山郡的力量对比西班牙在新大陆的实力又太过渺小,金山军民生存的希望不大,不过高欢还是派遣船队去打探消息,希望能够有奇迹发生。

高名衡颔首,“臣这就让人给京师传信,让朝廷安排。”

高欢摆了摆手,让高名衡立即去办,自己则起身站在窗前,望着白雪覆盖的沈阳,为金山军民担起心来。

毕竟那两万多人是被他忽悠过去,而他们多半不是西班牙人的对手,高欢内心并不好受。

~~~~~~

金山郡的事情,让高欢很忧虑,不过殷洲距离太远,乾朝在那边又没有据点和驻军,高欢心里着急,却也鞭长莫及。

这么远的距离,消息传来时,估计金山军民已经全完了。

此时海外据点和军港的作用就体现出来,若是乾朝在殷洲有军港,有驻军的话,就能立刻做出反应,施展自己的影响力。

现在乾朝没有海外军港和基地,本土这边准备好,那边估计已经开始吃席了。

金山郡被占据,给了高欢一次不小的打击,证明他拓殖殷洲的计划,可能失败了。

这样一来,民间的热情遭受重创,乾朝除非在军事科技继续升级,与西方列强形成代差,否则短时间内,可能无法再次登陆殷洲。

这让高欢很烦恼,不过殷洲之事,鞭长莫及,高欢下令派遣船只前往殷洲西海岸探索,打听金山军民的消息后,还是决定离开沈阳返回京师。

这些年,因为乾朝实行土地国有,消灭了大地主,士绅、富人和商贾大把的钱不能购买土地,便一窝蜂的投到实业,促进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不过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金山郡丢失的消息,估计是瞒不了多久,海外拓殖的热情遭受打击,或许会直接打击乾朝的经济。

乾朝这么多资本投在工业和商业上,生产需要原材料,同时也需要海外的市场,而现在乾朝的扩张,遇见了瓶颈,市场无法扩大,工商业就很可能出问题。

此时,高欢离开京师已经一年多,自己长期出征在外,对于江南的情况了解有限,为了避免官员蒙蔽自己,也为了了解江南经济发展的情况,高欢并没有大张旗鼓的返回京师,而是决定微服私访,暗中对江南社会进行调研,看看江南社会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在明朝末年,江南社会已经出现资本萌芽,乾朝取代明朝的过程中,江南社会并没有发生剧烈的动荡,也就是说资本萌芽被保存下来。

这些年为了改善财政,高欢鼓励工商,允许资本的野蛮生长,江南的富人通过实业和贸易,赚取了过去几十年也难以获得的财富。

现在江南社会发展到什么地步,江南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高欢必须摸清处,以便中央制定对应的策略,避免中央政府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对于不好的现象,也要进行修正,走大乾特色的发展道路。

高欢嘱咐高名衡,继续围剿满清残余,以及对沙俄作战,并开发东北资源后,便乘坐海船秘密返回江南。

现在江南是乾朝最发的地区,代表着乾朝先进的生产力,与北方大农场单一经验不同,这里的情况比较复杂,适合高欢进行社会调查。

船队在还是航行了一个半月,抵达了松江府黄埔港。

高欢作为高高在上的皇帝,很可悲的一件事情就是,他很难真正了解下面的情况,文武百官大多只会说好听的,而不会真实的反应各种问题,他们只会说他们想让高欢知道的信息,以便高欢做出有利于他们的决定。

因此高欢这次社会调查,其实就是一次微服私访,为了知晓江南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为了体察民情。

既然是秘密调查,高欢便没带多少人,除了通知国安司秘密保护外,只带了杨彦和堵胤锡两人,分别扮作商人、掌柜和护卫,租赁一辆骡车,前往上海县。

高欢在人烟稀少的关外待了一年多,回到江南,便见江面上白帆穿梭,港湾内桅杆如林,码头上人声鼎沸,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场景。

这时高欢三人坐在板车上,赶出的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姓周,是上海县本地人,听高欢口音是北方的,言语和神情上便有些优越感。

三人坐在车上,听他的语气,杨彦有些不快,高欢却摆摆手制止,笑着与汉子交谈。

通过了解,高欢知道汉子是上海县人,家里早前有点田产,后来建工坊被征收,得了一笔钱财。

因为朝廷限制土地买卖,有了钱后,不能去乡下买地,他便建了几栋房子,出租给来上海的外地人,然后自己再赶赶骡车,日子过得不错,所以即便面对商人打扮的高欢,也有一种不晓得哪里来的优越感。

高欢与他交谈后不禁沉思,“看来江南本地人的生活确实是好了。”

(求月票,推荐,订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