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武布中华 > 第1017章涔南农场

武布中华 第1017章涔南农场

作者:话凄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5-02 14:33:50 来源:笔趣阁

对二十余万西军进行缴械,让乾军颇为紧张,不过西军已经丧失斗志,缴械过程十分顺利,并没有出现任何意外。

湘江边,西军士卒在乾军的监视下,排队缴械,然后领取食物。

一队队俘虏吃完饭,便有乾军宣读政策,然后再被乾军押送走,二十多万人被分别关押在四十个营地。

张献忠和刘文秀等人,扮作普通士卒,混在俘虏之中,端着一碗米饭,蹲在地上吧唧吃着。

这时一名乾军训导官,站在众多西军俘虏前面,朗声说道:“这里面有没有军官?我大乾优待俘虏,军官可享受特别优待!现在是军官的可以站出来,有好酒好肉?”

俘虏中有几名军官,想着自己反正也没在乾国作恶,便站了出来。

训导官见此,对着众多俘虏道:“还有没有?现在不出来,以后被查出来,严惩不贷!”

听了这话,又有几人站出来,张献忠和刘文秀对视一眼,继续低头吃饭。

他们可没那么傻,才不会自投罗网。

训导官见没人站出来了,便吩咐士卒将站出来的军官带走,然后对看守的士卒道:“这批俘虏全部拉到涔南农场安置!”

二十多万俘虏要怎么处理,是个难题,即不能一直关押,需要尽快收编、安置、释放,可也不能放过其中的大鱼。

此时,乾朝先进行简单的筛选,然后将俘虏安置到各个农场,派遣干部下去对这些西军俘虏进行政治审查。

一部分士卒将被收编,整编三个善于在西南山地进行作战的军镇,以便对付西军残兵。

当然,对于俘虏中隐藏的军官,乾军也要进行甄别,拉出来进行改造。

乾军俘虏的西军太多,张献忠和刘文秀等人,藏在俘虏中,乾军并没有第一时间发现。

此时,高欢也没功夫仔细盘查俘虏,而是将经历放到,趁势追击,夺取西国的地盘上来。

随着西军一部分败军四散逃离,长沙之战,西军惨败的消息,逐渐传播开,西南大震,长沙一役的后续影响很快显现出来。

因为西军主力被击溃,死伤惨重,张献忠也生死不知,致使西军无法再组织兵力与乾军对抗。

于此同时,西国境内爆发粮食危机,各地出现矿工起义,百姓暴动,搞的西国境内一片混乱,而西国朝廷无力解决问题。

在西军主力战败的消息传到荆州后,被围困的荆州守军,放弃了抵抗,向乾军投降,使得乾军兵不刃血收复荆州这个湖广重镇。

高欢遂即下令,让李平远和王敬德,率领大军继续西进,攻入四川境内。

于此同时,袁宗第率兵收复湘西境内主要州县,郝摇旗和徐黑虎领兵向南,收复湘南,并追着溃兵进入广西,与丁启睿一道夹击艾能奇。

在乾军占据整个湖广之后,张献忠和刘文秀等人便被乾军士卒压着向北走,前往澧州附近的涔水河畔的一个农场。

澧州位于常德之北荆州之南,因为曾经地处前线,再加上东面是八百里洞庭,洪水时常泛滥,所以田地被大片抛荒。

高欢才纳宋献策的建议,将西军俘虏集中到荆州段长江,还有洞庭湖周围,农时进行生产,闲时治理长江和洞庭湖的水患。

毕竟千里长江险在荆江,乾朝专门花钱治理,耗费巨大,有二十万俘虏,大多都是青壮,光工钱就能省下一大笔。

张献忠和刘文秀等人,被分配到涔南农场,农场有高墙,上面有铁丝网,还有凶狠的大黄狗,骄傲的仰着脑袋,向哨兵一样,盯着进入农场的俘虏。

进入农场后,立刻就有书记,给俘虏分走,年青力壮的去开荒种地,年老和受伤残疾的则养鸡喂猪。

这时书记看着名册,看了刘文秀一眼,见是个健硕的青年人,“身体不错,去一大队种地吧!”

刘文秀闻语,遂即便往一大队的人群走,张献忠跟在他后面。

书记见了,连忙叫住,“老头!你站住,你这年纪去生产队也吃不消,去猪圈喂猪吧!”

“喂猪!”张献忠勃然大怒,内心怒吼,“我堂堂大西皇帝,你让我去喂猪!”

书记见他不服,不禁皱起眉头,身后两名士卒立刻握紧了手里的木棍。

刘文秀见此连忙道:“这位军爷,这是我爹,他想和我在一起,还请通融。”

刘文秀拉住张献忠用只有他听得见的声音道:“陛下,要忍耐啊!”

书记恼火道:“你们当这里是你们家么?这里是朝廷的劳改农场,你们还想干啥就干啥?”

张献忠黑着脸,努力平复怒气,只能羞耻的屈服,“我愿意喂猪,我接受安排!”

书记冷声道:“哼!这还差不多!”

张献忠遂即走到养殖组,书记继续读者花名册,继续进行分组,不过却总觉得有一股冰冷的目光,看着自己的后背,等他扭头过来,却又什么都没发现。

农场分组很快完成,五千俘虏被分成了三十多个生产大队,几个养殖畜牧小组。

张献忠出身贫苦家庭,从小聪明倔强,跟父做小生意,贩卖红枣为生,也吃过不少苦。

不过当了农民领袖后,张献忠开始吃喝不愁,等当了大西皇帝,便住起宫殿,吃起山珍海味,许多年未曾体验百姓的辛苦。

几天下来,张献忠修猪圈,割猪草,煮猪食,最恶心的是还要清扫猪栏,处理猪粪,令张献忠难以忍受。

“陛下,最近怎么样?”晚上吃饭时,刘文秀坐在张献忠身边,闻到一股猪粪臭,差点直接吐了。

张献忠黑着脸,沉声道:“文秀,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当年朕能起义推翻明朝,现在就能起义推翻乾朝。高欢这么搞不得人心,朕准备在这里发动起义!”

刘文秀闻语一惊,明朝时天灾**,民不聊生,现在乾朝却没有这样的问题,根本没有起义的基础。

“陛下,此事怕是得从长计议啊!”刘文秀道:“我在生产大队几日,每日劳动虽然辛苦,可发现乾朝让我们干的事情,一是开荒种地,兴修水利,二是修建堤坝和防洪区,都是在干利国利民的好事。而这些年,我们却只知道争霸,没有为百姓解决问题,脱离了群众,我想我已经知道了,我们失败的原因!”

张献忠眉头一挑,不禁痛心疾首,知道刘文秀肯定是听书记讲课了,“文秀,你别被大队书记洗脑了!”

……

成都,丞相汪兆麟府邸。

张献忠出征时,让太子张建雄监国,汪兆麟辅政。

近些日子以来,四川境内粮荒越来越严重,各地都爆发了起义,可是张献忠带走了西军主力,成都只留下少量兵马,汪兆麟兵力不足,无力平定叛乱,只能坐看各地起义军做大。

这让汪兆麟十分忧心,整夜整夜的睡不着,可却没有办法。

三更天,城都城内一片漆黑,只有巡逻的士卒打着火炬,在城墙和主要的街道上巡视。

因为城中粮价飞涨,百姓人心不稳,所以城都城内施行严格的宵禁,以防发生意外。

这时街道上一片寂静,一队骑兵却在街道上疾驰而过,哒哒的马蹄声,惊醒了周围两侧的百姓,让人们纷纷猜测,发生了什么事情。

骑兵一直奔驰到丞相府邸前,然后翻身下马,急声禀报,“有紧急军情,要面呈丞相!”

三更天,成都城内的各人大多已经入睡,可大西丞相汪兆麟,却负手站在窗前,看着半夜里的成都夜空。

“丞相!丞相!”忽然一个声音响起,打断了他的思绪。

汪兆麟皱眉道:“何事?”

“湖广紧急军情!”屋外属下急声禀报。

汪兆麟心头一凛,亲自打开门,看见属下手中军报,一把夺过来,借着屋内烛光看了一眼,整个便如在雷击,直挺挺的向后仰倒。

“丞相!丞相!”属下见此,满脸惊骇,想要扶却迟了一步,汪兆麟已经摔在地上。

(求月票,推荐,追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