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武布中华 > 第779章八旗要跑

武布中华 第779章八旗要跑

作者:话凄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5-02 14:33:50 来源:笔趣阁

河北无险可守,以清军的实力,又没有能力与梁军在河北平原上野战。

这样一来,一旦梁军围困北京,清军便无法自己解围。

上次梁国北征,梁军包围北京攻打,满清差点灭国,清军是靠着李际遇、张献忠、郑芝龙出兵,才渡过了危机。

现在郑芝龙战败投靠高欢,梁国的实力进一步壮大,李际遇和张献忠便未必能够迫使梁军退兵。

因此为了保险起见,清廷内部经过商议后,决定撤回关外,重新经营辽河平原。

高欢从福建回到南京,以梁国的实力随时能够再次发起一场战争。

洪承畴临危受命,不敢再等,会议结束便接连下令,秘密向关外转移。

为了迷惑梁国,洪承畴与众多八旗贵族商议后,首先让豪格率兵屯驻在河间府,摆出防御姿态,同时封锁通往梁国的道路,斩断两地的往来,严查梁国斥候通风报信。

其次洪承畴让顺治下旨,声称为了防备梁国进犯,征调河北各州县的民夫,前往北京加固城防,实际上则是悄悄把人口向关外转移,去修建锦州城和大凌河城,开肯辽河平原的荒地。

夜间北京城,外城居住的汉人百姓都已睡下,城中一片漆黑,内城内八旗眷属居住之处,却灯火通明。

为了避人耳目,满清内外城都实施宵禁,清军士卒把守街道,内城的八旗眷属将按旗向关外撤离。

这时,城北安定门打开,岳乐领着满洲两百和两黄旗的眷属先行撤离,眷属推着大车小车拥挤在街道上,鱼贯出城,向北而去。

队伍没有走山海关,而是走密云出关,经过承德走蒙古撤回关外。

这时济尔哈朗站在安定门上,看见拖家带口的八旗眷属,不禁皱眉问道:“洪学士!这么大的动静,能瞒过梁军细作吗?”

洪承畴摇摇头,“瞒肯定是瞒不住!不过队伍撤退途径的顺义、怀柔、密云三县的百姓,已经被提前征发前往锦州筑城,一路上不会遇见百姓,能瞒多久,就瞒多久吧!”

济尔哈朗看着远去的满洲百姓,还有脚下的北京城,心中一阵惋惜。

想着八旗兵入关时的威风凛凛,意气风发,再看现在悄悄溜走的仓惶,济尔哈朗一阵叹息。

“洪学士!撤到关外就能避免为梁国所灭呢?”济尔哈朗老了,已经没了雄心壮志,只期望满洲人能够守住关外龙兴之地,继续延续国祚。

洪承畴心中没底,不过还是宽慰道:“郑王爷放心,只要撤回关外,高欢就亡不了大清。历代以来,中原王朝要灭兴起于关外的政权,都特别艰难。强大如隋朝,征发百万大军也没能灭亡高句丽,唐朝也是数次征伐,才最终灭亡高句丽。现在高欢关内未定,西南有张献忠,关中有李际遇,肯定无法奈何大清!”

济尔哈朗听他这么说,心中稍安,“听了洪学士的话语,本王放心了。既然迟早会被高欢发现,那我们就快点转移吧!”

洪承畴看着撤退的队伍,“王爷放心,奴才会安排妥当,一批接一批的转移。”

清军如果撤退到关外,梁军就很难将他们包围歼灭,只能从南向北进攻,而清军身后有足够纵深,锦州守不住,可以退到辽河平原,辽河平原守不住,可以继续后撤。

这样一来清军便很难被一次消灭,而这点是高欢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在北征结束后,高欢巡视山东,组建北洋水师的目的,就是跨海渡辽,趁着清军主力在关内,先把关外给占了。

这样一来,清军就无法退守关外,可现在洪承畴先组织清军向关外撤退,便会打乱高欢的计划。

如果高欢知道清军北撤,必然会立刻发兵追击,不会允许清军向关外转移人口和物资。

洪承畴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希望能够秘密转移,尽量拖延被梁国发现的时间。

北京城外郭,随着洪承畴征调各州县的民夫,前来加固城防,大批百姓被安排在外郭城内,造成城中人员聚集。

这时在临近正阳门的街道旁,梁**情司的校尉黄廷坐在酒肆里,目光盯着正阳门。

此时正阳门上,占满了清军,城门外也有清军维持秩序,一队从沧州征发过来的民夫,正在清军的监视下进入内城。

“站长!不太正常啊!这是第几批呢?”一名细作低声道。

北京城墙高大,城内建筑等级森严,外城之中没有建筑高过城墙,自然无法看清内城的情况。

黄廷看着鱼贯进入内城的民夫,皱起眉头:“确实有问题!这是第三批,前前后后已经有十万人进入内城,却没见出来的。而且,说是来加固城防,可满清连砖头都没准备!”

“那他们这是干什么?”细作不禁疑惑道。

黄廷沉吟片刻,冷声道:“先回去,等待策反官员送来情报,要是没人清楚,那就混进内城看个究竟!”

这些年清军连战连败,国势倾颓,效忠于满清的汉族官绅,难免人心动摇。

以前军情司在北京的情报,不好展开,可最近却有了很大的进展。

这是因为以前满清只信任满人,还有辽东汉人,军情司即便策反了北方的汉族官绅,也难以获得核心情报。

现在满人损失惨重,不得不重用汉人,让不少汉人能够接触核心,军情司也就相对容易获得情报。

这时黄廷看了一阵遂即起身,在外城穿梭着回到据点。

军情司的据点,在外城一处小巷,是个不太起眼的杂货铺,出售南边走私过来的笔墨纸砚,还有茶叶和瓷器,都是比较贵重,文官不可缺少的物品。

黄廷回到杂货铺,便耐心等待,他早就发现异常,所以让人去通知被策反的官员打探消息。

这时黄廷等到下午,一人来到店铺外,说出暗号,伙计连忙将人领到里面。

来人叫陈名夏,乃是满清中汉人高官,他看见黄廷却没丁点高官的样子,像是个学生般行礼,“站长,查清楚了!洪承畴这个国贼,正将河北百姓往关外转移!那些白天进入内城的百姓,晚上便被清军押着,帮着八旗眷属推着大车,挑着钱粮和物资,从北城安定门出城,向关外而去了。”

黄廷闻语一惊,“满清要跑!”

旁边的细作立时道:“站长,必须将这个消息传递出去啊!”

黄廷皱起眉头,“现在北京城只许进不许出,陈先生有没有出城的办法?”

陈名夏摇摇头,“洪承畴怕消息泄露,早就封锁各门!现在每天只有民夫白天从南城进来,夜晚从北城出去。要出城的话,只能混在民夫当中,先进入内城,再跟着帮助八旗眷属运输家财的队伍,从北城出去,没有其它的办法了。”

(求月票,推荐,追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