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武布中华 > 第699章巡视登莱

武布中华 第699章巡视登莱

作者:话凄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5-02 14:33:50 来源:笔趣阁

这次没能占据北京,高欢内心其实十分不快。

不过,事情已然如此,继续纠结和懊悔,不是高欢的风格。

在返回山东的路上,高欢已经开始琢磨,下次如何对付满清了。

现在清军不愿意放弃关内,而梁军占据山东后,清军要守住河北,就必须继续增强在河北的军力。

这样一来,必然会造成关外空虚,高欢就可以看准时机,渡海击辽,占据关外之地。

届时满清就只能困守河北之地,最终被梁军消灭在关内。

孙传庭听了高欢的计划,微笑道:“当年太祖皇帝北伐,虽收复了北京,但是残元遁入草原,与中原争斗持续到今日。若是大王的计策能够实现,确实能够避免再出一个北元。”

明军北伐占据大都,打跑了蒙古人,可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蒙古人都拥有强大的实力,使得明朝一直不能解决北方的边患。

明朝前期成祖五伐蒙古,也没能解决蒙古的问题,后来明朝衰落,还发生了土木堡之变,蒙古兵临北京这样的事件。

现在蒙古人虽然衰落了,但是他们跟着满清,依然给中原造成了威胁。

若是当年明朝能够将蒙古人留在关内,或许明朝的成就不止于此。

不过,当年明朝从南往北打,蒙古人又生活在蒙古草原,明朝确实没有留下蒙古人的条件。

现在面对建奴则不同,他们的老巢在东北,而东北一带汉民也能生存,能够站稳脚跟,而且梁军只要占据辽西,辽河平原,就基本控制了关外,计划完全有能力实现。

高欢微微颔首:“不错!寡人就是为了避免清军逃到关外,继续对大梁构成威胁。”

周延儒等人连忙称赞高欢英明,谋划深远。

这时高欢继续说道:“在这里建立水军营地,第二个好处,便是方便控建奴、朝鲜、倭国的海上贸易,城外渤海、黄河、东海北部的海上霸主。”

船只不能长期在海上航行,过一段时间就需要靠岸补给,郑家船队强大,可他们的大本营在福建。

若是在日本和朝鲜附近,发生什么事情,郑家的船无法及时赶到,而梁国的船能随时到来,梁国就能逐渐取代郑家在北方海域的地位。

这也就是海上霸主,需要在海外建立据点,派驻战船,才能施加影响力的原因。

对于这点梁国的大臣们,显然没有高欢一样的热情。

现在他们更加看重一统天下,对于海外的兴趣,其实并不大,许多人只是不想扫高欢的兴致,为配合高欢而进行表演。

高欢见众人虚伪的假笑,呼出一口气,“最后一个好处,就是能够从海上封锁建奴与郑芝龙的联系,斩断他们之间的粮马贸易!”

这话立时就引起众人的认可,周延儒道:“建奴屡遭重创,能够恢复这么快,与郑家的贸易脱不开关系。如果大王在登州建立水军,确实能够封锁建奴,使得他们不能再用马匹去换取郑家的物资。这样一来,建奴缺衣少食,无法恢复实力,而郑芝龙得不到马匹,其陆师实力也无法显著提升。”

高欢微微颔首,扬鞭指向海湾,沉声道:“过去看看!”

明朝为了对抗建奴,在登莱设有水师,曾一度相当强大。

不过,在毛文龙死后,加上孔有德在山东叛乱,携船出海,而水师费钱,造船耗费极大,明朝穷得叮当响,无法维持水师,登莱水师便逐渐衰落。

明朝在关外丧师失地,加上毛文龙被杀,皮岛的走私生意没得做,也造成了登莱航海的衰落。

这时高欢与一众人来到海湾,可以看见长长的石条码头,深入海中。

高欢沉声道:“这码头看着刚建不久,怎么海湾内不见一艘海船。”

“回禀大王!”刚被调到登莱的沈廷扬沉声道:“这码头是洪承畴主持修建,目的是为了方便与郑家进行贸易。这里本来有上百艘伪明海船,不过大军北征,他们都随着伪将祖可法,跑到北面的长山岛去了。”

“祖可法?”高欢微微皱眉。

周延儒道:“这人是祖大寿的养子,后来投靠建奴,官至汉军正黄旗副都统。建奴扶立朱慈焕建立伪朝,为了控制伪朝,派遣了大批旗人到伪朝做官,把持这伪朝的朝政。祖可法就是那时加入伪朝。”

高欢皱起眉头,“这祖可法盘踞长山岛,对于山东是个威胁,当调前水师灭之。”

说着高欢扭头对周延儒道:“传令给刘珲,让他调遣两艘炮船过来。”

“臣领命,稍后就给崇明传令!”周延儒行礼道。

这时高欢扫视附近海岸,除了光秃秃的码头,就只看见海浪拍打着海岸。

“看来洪承畴什么也没给寡人留下,寡人要建立水师,要重头开始啊!”高欢感叹一句。

沈廷扬道:“大王,祖可法虽然带走了伪朝的海船,但其实还是留了东西。”

高欢不禁问道:“留了什么?”

“一个造船工坊,还有众多会操船,有出海经验的百姓。”沈廷扬道:“崇祯朝时,朝廷为了给辽东运输粮食军械,在登莱设立一个造船工坊,专门为朝廷造船。伪朝建立后,为了与郑家进行贸易,洪承畴也用这个工坊造了不少船只。现在造的船被带走,工坊却还在登州境内。另外毛帅在的时候,登莱一带走私盛行,沿海的百姓许多都会操纵船只。这对大王来说,便是仅次于福建的水军兵源。”

梁国的众臣,都不能理解,高欢对大海的可望。

沈廷扬的话,让高欢眼前一亮,有些激动道:“船厂在哪里,先去看看船厂!”

当下高欢一路听着沈廷扬,给他介绍登莱航海的历史,以及现在的近况。

福建一地多山少地,百姓为了生存,只能出海讨生活,山东同样是多山少地,从齐国开始山东的百姓就开始涉足大海,利用大海的鱼盐之利。

这时高欢与沈廷扬一阵交谈,不多时就来到一处船厂,看守大门的士卒进行盘问,发现是梁王到来后,立刻就打开了大门。

“臣知道大王重视船厂,所以刚到便派遣士卒看守此地,以免船厂内的木材,被附近百姓偷走。”沈廷扬道。

高欢微微颔首,“爱卿考虑周全!”

当下高欢与一众人,鱼贯进入船厂,便见一名北明官员,领着一群衣衫褴褛的工匠,跪在到道路两侧,给高欢磕头,“草民等人恭迎大王!”

高欢仔细一看,这些工匠都是身体瘦弱,有几人还只剩下一只手臂,不禁皱起眉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