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武布中华 > 第639章唐王朱聿键

武布中华 第639章唐王朱聿键

作者:话凄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5-02 14:33:50 来源:笔趣阁

听说一艘荷兰商船,被梁军拉去龙江船厂修复。

郑森稍微一想,便知道这肯定是高欢做了手脚。

郑家能够与梁军抗衡,靠的不是陆师,而是水军,是高欢不愿意承担海贸断绝,江南经济崩溃的后果。

若是郑家封锁沿海,不许梁国的货物出海,那么江南百万手工业者,将立刻失去生计,梁国经济必然遭受重创。

而且江南虽说文教鼎盛,百姓看起来挺斯文,但实际上却比北方百姓更难管理。

正是因为文教鼎盛,读书人比较多,这里的百姓非常爱告状,而且还很擅长闹事。

自万历以来,江南这边已经发生多起**,而且每次几乎都以朝廷的退让而告终。

若是江南百姓失业,那么肯定会闹事。

郑家正是抓住这点,才能够与梁国抗衡,而高欢也意识到这一点,想要改变眼下的局面。。

因此近两年来,高欢一直在发展水师,意图打破郑家对海贸的垄断,而一旦梁国水师有了护卫航道,把货物运往海外的实力,那么高欢肯定会立刻对郑家动手。

现在梁军见一艘荷兰商船,拖往龙江船厂修复,梁国必然趁机了解西夷的船只结构,从而造出梁国的海船。

这样一来梁国与郑家水师的差距,便会逐渐缩短。

崇明岛,郑军大营内,郑森负手站在栅栏边,目光注视着水营中的郑军大舰。

这时,一名身穿中年男子,站在他的身边,“世子在想什么?”

郑森目光深邃,脸上带着忧虑,“高贼得到了一艘荷兰商船,我担心梁贼会掌握制造三桅炮船的能力!若是如此,我军优势不负存在,届时如何能够光复大明江山?”

中年男子不禁感叹,“放眼天下,国贼遍地,唯有世子一人,还忠心于大明,真是令我钦佩。”

郑森看了中年人一眼,“殿下不也心怀大明,矢志恢复祖宗基业吗?”

“别提什么殿下!先帝废我爵位后,我便只是唐庶人!”中年男子叹息一声:“如今天下,像世子一样的忠义之人实在太少,我一届庶人,虽欲伸大义于天下,但无人追随,谈何光复祖宗基业?”

中年人摇了摇头,眼角的余光关注着郑森的神情。

这中年人不是普通人,乃是明朝宗室,前唐王朱律键。

如果说明朝宗室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大概就是爱财,还有贼抠门,福王、楚王这些藩王无不如此。

在明朝诸多藩王之中,大概只有三个比较奇怪,一个是周王,一个是鲁王,一个是唐王。

周王在民军和建奴进犯开封时,能够散尽藩库,帮助守军守城。

不过,开封最终还是被多尔衮,决开黄河淹没。

周王逃出开封,被高欢接到洛阳后不久,便像历史上一样,受到开封被淹,百万生灵遭受涂炭的打击,不久便病逝了。

鲁王乃是指朱以海,也就是历史上的鲁监国,他本来是寻常藩王,被历史推上监国之外,在失败中意志便得更加坚定,终身坚持抗清,病逝于金门。

唐王乃是说被崇祯废掉的朱聿键。

此人心怀大志,看见大明江山山河日下,关外建奴逞凶,关内民军四起,便自己出钱组织了一队人马去北京勤王,路上还打了几次胜仗。

只可惜,宗藩起兵,犯了明朝的大忌,崇祯得知后勃然大怒,废他为庶人,关进凤阳高墙。

若是熟知历史就知道,朱聿键的故事并未就此结束,近十年后,弘光和潞王监国政权先后被清军攻灭,不愿意投降清军的朱聿键逃到了福建,被郑芝龙拥立为帝。

他也就是南明四帝两监国之中,最雄才大略,最有进取恢复之心的隆武皇帝。

不过,他起于疏藩,血统疏远,加上郑芝龙的出卖,最终被清军俘获,绝食而亡。

三年多前,多尔衮南下攻入两淮,朱聿键从凤阳高墙中逃出,他并没有前往南京去投靠弘光帝,而是转转到了浙江,想要寻找忠于大明的势力,意图恢复老朱家的江山。

两年多前,朱聿键与郑森相遇,两人相谈甚欢,他便留在了郑森军中,并希望通过影响郑森,从而让郑芝龙扶明。

郑森虽忠心明朝,但是郑芝龙却只顾自己的利益,不考虑明朝,让朱聿键屡屡碰壁,遭受了不小的打击。

不过朱律键遇见了郑森,发现他与郑芝龙不同,内心遂即重燃希望。

郑森听了朱聿键的话,忙安慰道:“现在先帝皇子被建奴立为儿皇帝,号称正朔,实为认贼作父,助纣为虐。南京福王被高贼拥立为帝,实则为高氏傀儡。此二者都非大明之主,森会劝说父王,在合适的时候拥立殿下为帝,北伐中原光复大明。”

朱聿键听了郑森的话,心中有些兴奋,不过脸上却很平静。

他心里很清楚,郑芝龙一天不死,郑森的话便不可能实现。

“北伐中原,光复大明!世子真乃大明忠良,今后必定青史留名!”朱聿键鼓励一句,“只是如今高贼与建奴皆势大,闽越王又无心恢复,何时才能中兴大明呢?”

郑森闻语,也是面露忧虑,“我闽越国小势微,就算父王有心,却难以撼动高贼和建奴。不过殿下可以放心,高贼与建奴相争,我们秣马厉兵,等待时机,待高欢与建奴相争,大军指导南京,未必没有机会。”

朱聿键心中一动,有些兴奋道:“世子与我们想一起去了。若是能够拿下南京,再以水师封锁长江,则东南可定。有了东南之地,中兴大明,北伐中原便可期了。”

朱聿键顿了顿,“不过,要封锁长江可不易,前次左镇与郑军封锁长江,却没能阻止高贼渡江。现在高贼又获得西夷海船,他们水军实力增长,封锁长江之计,恐怕难以实现。”

郑森微微颔首,“我正是忧虑此点,高贼马步大军战力强悍,天下罕有敌手,若是水军起来,恐怕再难有人能够遏制他。”

两人沉默片刻,郑森又道:“不过殿下也不必太过担心,我已经劝说父王,扩冲十万陆师,增加闽越的兵力,同时还派遣斥候去龙江船场,焚烧西夷海船了。”

朱聿键不禁给郑森带起高帽,“世子想得周到,真乃大明韩世忠、郭子仪,中兴大明之臣。””

龙江船厂,荷兰商船刚刚进入船台,揆一留下来的几名荷兰人,就被国安司的细作带走了。

当然梁国并非强制将他们带走,而是带着这群蛮夷,去见识南京的繁华,带着他们去消费。

航海充满了机遇,可同时也非常的危险和艰苦,真正有地位,有钱财的荷兰人,是不会出海当水手。

在海上的荷兰水手,大多是为了生计,被迫出海讨生活的底层荷兰百姓。

这些人出海后,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空间狭小的船舱内渡过,或者刚开发,条件艰苦的海外据点,哪里到过人口几十万的大城市。

现在欧洲伦敦和巴黎,人口也不过十万,无法和繁华的南京相比,梁国政府出钱,安排人员陪这些荷兰人在南京游玩,令各人都乐不思蜀,忘记了自己的使命。

这些荷兰人一走,高欢与宋应星等人就来到船厂。

这时高欢近距离观察高大的风帆战舰,不禁问道:“宋先生准备怎么办?”

宋应星道:“回禀大王,臣与工匠们商议过了,给每一根木头和船钉编号,一边拆一边画图记录。臣等先把船拆了,然后按着编号组装回去,便能掌握夷船的内部构造!”

高欢眉头一挑,船底漏个水,把整艘船都差了,然后再进行组装。

若是拆后能够重新装回去,便说明工匠们掌握了夷船的构造,梁国就能进行仿制。

只要不是印度手艺,多几个零件出来,梁国的造船业,便算是掌握了建造海船的技术。

高欢重重颔首:“好!寡人支持你们!把它拆了,摸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