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武布中华 > 第534章大政府,强中央。

武布中华 第534章大政府,强中央。

作者:话凄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5-02 14:33:50 来源:笔趣阁

此前梁军地处中原,战略位置十分被动,稍有不慎,就会惨遭挫败,以至于再难翻身。

彼时,梁国一直处于,危险之中,所以高欢只在河南一地土改,将矿山等资源,收归军政府。

在进入江北,以及第一次占据南京后,高欢不敢有大动作。

因为那是敌人实力太强大,高欢还没站稳脚跟,他只能隐藏起自己的意图。

现在则不同了。

高欢击败了清军,扫灭左良玉,雄踞一方,外部的战略环境好转,没了如覆薄冰之感。

以前梁军几乎没有容错的空间,错一次,就有灭国之险,而现在则有了容错空间,吃几次败仗,或者是政策,有什么失误,梁国都还有机会重新翻盘。

因此高欢现在已经站稳脚跟,外部之敌,以及很难攻灭他,而内部士绅阶层,经历清军入侵江北,左镇霍乱江南后,实力大损,也已经无法挑战高欢。

有鉴于此,高欢无需再隐藏,开始露出獠牙。

众人听了高欢的话,微微一愣,却都不敢出声反驳。

周延儒咽下一口唾沫,行礼道:“大王要臣等怎么做?”

一旁众多弘光朝转投的官员急了。

周阁老,你的担当呢?

本来改革,就已经触动太多人的利益,江南籍的官员的利益,几乎都会受到影响。

现在又要将盐铁收归国营,这可都是地方豪强和大族的生意。

难道不知道,当年万历派矿监捞钱,被骂得有多惨吗?

高欢却没有理会一部分大臣的脸色,继续沉声道:“打仗需要钱粮,继续依靠明朝小政府的模式,连税都收不上来,是无法调动社会资源,进行争霸战争的。因此,寡人要大刀阔斧,加强中央集权,推行新税法,并控制粮食、食盐、铁、铜的经营,提高藩府赋税和动员能力!”

一个国家有多大实力,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能够收多少赋税。

钱多自然能办的事情就多,而像明朝这样,版图广大,而赋税却逐渐减少,最后不到一千万两的,根本无法发挥版图广大,人口众多的优势,动员能力,还不如清兵。

自万历推倒张居正改革以来,明朝就走向了,小政府的模式。

这种小政府的模式,谁最喜欢,自然是地方士绅大族。

在这种弱政府的模式下,地方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地方势力越来越肥,朝廷却越来越弱,最后连税都收不上来。

大明走到今天,众人都能看见明朝的问题,但是要让他们放弃自身利益,却比较艰难。

这时李岩道:“大王英明!我大梁要统一天下,要发动兼并战争,以及驱除鞑虏的战争,需要将整个社会的资源调动起来,便必须加强中央集权,推行改革,实现盐铁国营,增加藩府赋税!”

一众老班底,也都附和,支持高欢推行大政府,强政府的策略。

因为不做出改变,梁国就无法统一天下。

自古战争,除非是殖民战争,能够攫取殖民地的资源,否则往往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特别是对北方游牧和渔猎民族的战争,中原王朝往往打赢打输,都是吃亏的。

游牧民族越马扬刀,打输了烂命一条,打赢了抢得盆满钵满,中原王朝打赢了,耗费无数钱粮,又得不到什么好处,打输了更惨。

汉武帝击败匈奴,却也耗光了三代积累。

可是,你不打他,他又来抢你,这仗又不能不打。

以后梁国要进行战争,钱粮消耗将是个庞大的数目。

虽说现在梁国府库中,还有一千三百多万两,但是不打仗,一年军费就是近七百万两,打仗的话,也就一年就打光了。

打仗就要钱,养军队也要钱,明朝的那套不能支持梁国争霸和统一,所以必须进行改革,而且这个改革,还是迫在眉睫。

否则,高欢占据江南,赋税收不上来,那有什么用。

高欢见李岩等人支持,其他人因为高欢的话语,即便有意见,也不敢反对,便沉声道:“今日商议的几件事情,议政府要尽快拿出具体方略!”

……

高欢将任务交代下去,议会的内容,很快就传遍了江北和江南。

民间立时便有声音传开,说藩府进行的改革,乃是与民争利。

梁王宫,书房内。

高欢听了高有闻的汇报,了解江南和江北各地,士绅大户和商贾的反应。

“寡人挡建奴,讨左逆,军费浩繁,藩府支出庞大,陷入窘境。百姓已然十税三,负担沉重,不能再加征田赋!”高欢沉声道:“寡人希望这些士绅大户和商贾,能够慷慨解囊,帮助藩府,尽一尽义务,看来没什么人愿意响应啊!”

崇祯一再加征田赋,导致北方流民四起,最终导致了明朝的崩溃,加田赋这条路,已经证明走不通。

因此高欢已经许诺百姓,不再加征赋税后,便绝对不会再次加征田赋。

这时李岩道:“大王,臣以为这些人,所言朝廷将盐铁国营,是与百姓争利,实在是荒谬之语!真正与民争利的并非藩府,而是这些士绅大户、商人巨贾。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们的钱财哪里来,难道不是大王,将山川湖泽,让给他们经营,他们才能采矿、贩盐,赚取钱财吗?现在为了统一天下,抵御建奴,百姓承担了繁重的赋税,难道这些人不该让利吗?”

高欢微微颔首,“眼下要解决财政问题,避免崇祯朝的覆辙,必须收商税,还有实现盐铁国营。只有把他们的税收上来,百姓就轻松了。”

李岩问道:“大王准备怎么施行!”

高欢却微微一笑,“这个不忙,在执行改革之前,还有件事情要做,便是之前与先生所说之事。”

李岩道:“大王,是说二桃杀三士!”

高欢微微颔首,“不错,敌人内部一盘散沙,相互倾轧的话,事情就容易办了!”

这日,高欢令人散播出消息,说民间盛传,藩府改革与民争利,梁王考虑再三后,决定听取百姓意见,并将吸纳四名江南人士,担任梁国议政,参与制定改革策略,根据江南实际情况,调整改革内容。

消息一出,江南士绅激动了,都大赞高欢体恤百姓,是个明主。

高欢遂即让吏曹参判姜曰广,拿出四个名额,供他挑选。

姜曰广原是东林人士,立时就与江南士绅一起推荐四人,都是清一色的原东林党。

没办法,江南的官员,几乎都加入过东林党,他们曾经就是这么强大。

(感谢朱尚炳的秦国的500打赏,求月票,推荐,追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