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武布中华 > 第266章历史变了。

武布中华 第266章历史变了。

作者:话凄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5-02 14:33:50 来源:笔趣阁

虽说朝中有不少人为陈新甲求情,但是崇祯还是坚持,将陈新甲斩杀。

北京城中,侯恂府邸,几名东林党人,聚集在一起,弹冠相庆。

“部堂,陈新甲这个奸臣,私款建奴,如今被朝廷正法,真是大快人心啊!”刑部侍郎徐石麟微笑道。

侯恂喝了口茶,心中的愉悦,压抑不住,“呵呵~奸臣通敌,该有此下场!我大明天朝上国,岂会相屈屈建奴屈服。”

侯恂颇为畅快,陈新甲尽然敢摆他一道,这下知道得罪老夫的下场了吧。

这次东林党人出手,直接让一部尚书人头落地,可谓是一场大胜,众人都十分兴奋。

这时,一人道:“侯老,现在陈新甲一死,兵部尚书的位子,便空缺出来,大家谁上!”

花厅内,刚刚气氛热烈的众人,忽然鸦雀无声,徐石麟忙端起茶杯,一旁各人也是吃糕点的吃糕点,看脚尖的看脚尖,都不出声。

开玩笑,现在当兵部尚书,不是找死么。

这个时候,谁举荐谁上,肯定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

……

皇城,御书房内,崇祯也正为让谁来接替,兵部尚书而苦恼。

明朝这边找清军和谈,那边刚答应要谈,这边却把陈新甲给杀了。

这等于是耍了皇台吉,正好给了清军一个继续攻击明朝的借口。

这时,崇祯问几位阁臣道:“诸位爱卿,以为谁可以担任大司戎一职。”

几位阁臣,都低着头不说话。

崇祯皱起眉头,愠声道:“周爱卿!”

周延儒道:“臣推荐侯恂!”

~~~~~~

关外,沈阳城。

1642年3月间,松山和锦州城内的守军,先后发生哗变,洪承畴被擒拿,祖大寿出降,松锦之战正是结束。

在松锦大战结束后,清军并没有乘势,夺取宁远和山海关,而是退回辽河平原休整。

此时,黄台吉的病情,逐渐加重。

清国的大事,都由代善、多尔衮、豪格等人商议着处理。

这时,在清宫内,多尔衮躺在床上,怀里抱着一个女人。

多尔衮抚摸着女人的头发,“皇上最近情况如何?”

女人在他胸口画着圈圈,“太医看后,好了许多!”

多尔衮皱起眉头,从床上坐起来,“我给皇上做了一个枕头,你找个机会送给皇上!”

女人点了点头,“王爷可别忘了答应我的事情!”

多尔衮穿上衣服,“放心,本王岂会骗你!”

语毕,出了房间,悄悄离了宫殿。

多尔衮回到王府,来到公房,便有包衣奴前来禀报,“主子爷,关内传来消息,明国的兵部尚书,被他们的皇帝杀了!”

多尔衮闻语,“哈哈,那我大清正好以此为由,攻击明朝。”

“主子爷,还有一个消息!”包衣禀报道:“中原那边的细作禀报,高欢可能要趁闯贼南下湖广,夺取洛阳!”

多尔衮闻语,眼睛立时眯起。

……

河南登封。

崇祯十五年四月,军政府治下,瘟疫被控制,各村镇完成了春耕,田地里的冬小麦,熬过寒冬后,茁壮成长,新种下的玉米和番薯,也都破土发芽。

去岁年底,雪下得比较大,由于军政府新修水利,挖池塘蓄水养鱼,又不计成本的打水井,今年不出意外,军政府治下的收成,将会不错。

此时,经过半年时间,十五万曹军,早已完成整编。

高欢从中挑选五万人,编为自治军,剩下的人则安置于农庄,或者矿产,成为自治军的后备兵员。

现在高欢兵力扩张,缺粮的问题,再夏收后肯定会得到缓解,而随着地盘扩大,军政府的赋税增多,逐渐走上了良性循环。

在这种情况下,高欢便觉得,军政府有必要,进一步扩充地盘了。

登封县,兵工坊。

高欢最早在登封,进行土法制硝,解决火药的原料问题。

现在各县都推行土法制硝,不过论产量,还是登封的工坊高。

此时,军政府治下,各县提供的火药,已经足够军中训练和战争消耗,目前还储备了不少。

当然,这主要是高欢火器少,目前为止,鸟铳只有三千杆,火炮只有二十多门。

随着火药有了储备,高欢的心思便活络起来。

登封县的兵工坊,位于县城外,九龙寨。

这里原本是李际遇的山寨,被高欢夺取后,每当有危机时,高欢都会运一批物资,准备兵败后,入山躲避。

危机解除之后,李岩等人劝说高欢,将山寨里的物资运回去,但高欢却拒绝了。

不仅如此,高欢还派遣工匠,将九龙寨,修建成了一个山中要塞,山寨的木寨栏,变成了石头墙,上面还栽了铁钉和尖锐的瓦片,成了一个秘密的兵工坊。

在高欢占据汝南和豫东地区后,许州不那么容易遭受敌军攻击,高欢便将主要的兵工坊,放在了许州。

那里交通便利,方便原料运输,不过高欢还是将一部分工匠留在登封,并且派往有重兵把守的九龙寨兵工坊。

这个兵工坊,除了生产火药,各种兵器和火器之外,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作用,便是研究各种新的器械。

此前,高欢兵少钱少资源少,也没有多少工匠,造出什么器械之后,担心被别人山寨,然后凭借规模和资源优势,运用鹅厂的手段,反过来碾压自己。

现在高欢拥兵十万,有了一定实力,便可以投入一些工匠,研究一些实用的器械。

这时,在九龙寨兵工坊,高欢在刘铁匠的陪同下,视察着工坊,不过现在的工坊,主要任务并非研究新器械,而是先吃透明朝以有的老器械,提升自身的铸造工艺,打好底子,才好研究新器械。

“督军,这是官军用的噜密铳、一窝蜂、百虎齐奔箭、虎蹲炮、大将军炮。”刘铁匠指着一排兵器介绍道。

高欢不时拿起器械看一看摸一摸,“都还不错!”

刘铁匠道:“工坊的工匠学习了两年,造出的器械,基本达到工部作坊的水平了!”

高欢点了点头,忽然看见旁边一个小瓷坛,惊喜道:“造出来了!”

刘铁匠忙拿起一个瓷坛,解说道:“这个就是缩小的震天雷。瓷坛是从禹州定做,里面装上火药、铁钉和碎瓷片,装上引线和木塞,就可以点燃投掷。”

高欢看了看,“就是个头太大,能不能做小点!”

刘铁匠却为难道:“做小点的话,就没什么威力了!”

高欢微微皱眉,知道此时黑火药威力有限度,于是将瓷坛放下,“那就索性造大一些。”

这时高欢继续前走,眼睛忽然一眯,不确定道:“红夷大炮?”

刘铁匠颇为自豪道:“督军好眼力,确实是红夷大炮。属下等人耗时两年,终于造出了,这种火炮。此跑至少能射三百次不炸膛!”

高欢心头一喜,他正准备打洛阳,能有一门红夷大炮,多少能壮一壮声势。

这时高欢正想让人把炮拉出去打一炮,宋献策匆匆前来,递给高欢一封情报,“督军,北京来的消息,兵部尚书陈新甲,私款议和,被崇祯皇帝杀了。”

高欢闻语心头一惊,他的记忆里,陈新甲好像还能活几个月,怎么现在就死呢?

这让高欢心头一凛,陈新甲一死,清军立刻便进行了最后一次入寇,难道清军入寇会提前,或者目标也会改变?

(求月票,推荐,追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