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武布中华 > 第1318章犯错的官员要进行区分

武布中华 第1318章犯错的官员要进行区分

作者:话凄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6 21:08:56 来源:笔趣阁

韩昭宣的策略,无疑是对了,他是吃准了朝廷需要能够干事的官员。

说起来,他也是吃过四碗饭的人,政治嗅觉相当敏锐。

在中央督察院,最高工作组进入山西后,身边的人一个个被办,他没有像以前一样维护,而是全心投入到解决危机上。

臬司的**水东引,确实给了他一些麻烦,可是韩昭宣相信,以皇帝陛下的睿智,谁在做事,谁在搞政治斗争,应该是一目了然的。

“臣~”韩昭宣有些哽咽,“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高欢微微颔首,“你不要让朕失望!”

此时,高欢心里其实依旧很纠结,一方面,韩昭宣犯过错误,继续任用,可能对吏治带来不好的影响,一方面接下来全国的建设,处处都是打硬仗,确实需要一些有魄力的官员。

有些官员倒是不犯错,可是也不干事,上班就是喝茶,不求有功,旦求无过。

这样的官员,在乾朝也不在少数,特别是那些已经没有升迁可能,政治上没有野心的官员,基本都是混吃等死了。

一个组织,一件事物,若是不长期进行管理,那么它的趋势,一定是走向混乱的。

除了国家建设,官员队伍的建设,也是高欢面临的一个问题。

两人继续散步,高欢在批评韩昭宣后,也对他在山西进行经济建设取得的成果,进行了褒奖。

最终,高欢思虑再三后,决定采纳张煌言的建议,继续任用韩昭宣。

当然若是后面查出他有什么问题,那么该办还是要办。

……

在与韩昭宣交谈后不久,高欢便决定乘坐火车离开山西,集资修建新的铁路,以及建立跨黄河大桥的可行性,而临行前,高欢再次接受了张煌言的汇报。

行宫书房内,高欢坐在桌案后,张煌言与几名中央官员坐在两侧,正进行会谈。

“陛下为臣提供的消息很有用,臣查了一下李臬台的关系网,发现他可能确实存在问题。”

当年乾朝拿下山西后,为了获得山西民心,吸收了一部分山西当地有威望的士绅为官。

因为他们进入官府,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无疑是起到了稳定山西的作用。

当然这些本地官绅,长期在山西,又都是熟人,便很容易形成团案。

高欢微微颔首,“不要打草惊蛇,一定要掌握确切证据后,再规起来审查,不能冤枉任何一名官员,也不能纵容任何一个贪官。”

张煌言拿出一章奏疏,“陛下,这是臣关于近年来,官员出现问题的总结,以及对官员犯错性质判定的方案。”

近几年督察院的压力很大,官员抓了一批又一批,可是吏治问题却不见好转,贪官越抓越多,能干事的官员却越来越少了。

高欢之所以用韩昭宣这样有问题的官员,也确实因为没人。

当然不是说没人愿意当官,而是有能力有经验的官员很少。

毕竟,治理一方,那都是需要经验的,一方大员都是,知县、知府、三司这样一步步干上来。

朝廷培养一个合格的干部,代价是相当大的。

那些刚从政务学堂出来,以及没到地方历练的中央官员,是挑不起重担的。

韩昭宣这样经验丰富的官员,都搞出山西财政危机这样的大乱子,让那些经验不足的官员上,好心办坏事,捅娄子的概率更大。

每一次乱子,对于朝廷和百姓来说,都是一次巨大伤害,,朝廷是不能把百姓不当回事,让没经验的官员去练手的。

高欢闻语接过来,展开翻越,才看一眼,立时眼前一亮。

张煌言解释道:“陛下,臣以为眼下大乾正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代,而在这个时代,我们很难从前代历朝身上获得经验。今后路要怎么走,官员们要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发展经济,都需要靠我们自己去摸索,而过程中难免会犯错。因此臣写下这份奏疏,将犯错误和贪污受贿区分开来。”

现在大乾的官员们,很振奋,却又很彷徨。

因为他们已经走到了世界的最前列,没有榜样可以学习,没有经验可以参考,相反大乾将成为世界的榜样,成为被摸着过河的对相。

在看见火车和铁路后,张煌言感受到了这一点,也理解到吏治建设面临的问题。

高欢重任颔首,已经被张煌言的奏疏吸引,不禁拍案叫绝,“爱卿所奏,将官员在推进改革和经济建设中,因为缺乏经验出现错误和失误,与明知故犯的违法行为进行区分。将推动改革和建设过程中,无意识的过失,与为了谋取私利,主动的违法乱纪进行区分,说得相当的专业啊!”

乾朝现在等于是摸着石子过河,朝廷和官员对于怎么建设和改革国家,都需要摸索。

既然是摸着石子过河,那么就难免会出错,朝廷若是不进行区分,就进行处罚,肯定会打击官员推进改革和经济建设的决心。

大家为了不犯错,便都不摸索向前了。

这也就是,近些年来,高欢觉得乾朝的官员,越来越保守,缺少干劲的原因。

因此朝廷应该给摸索过程中犯错误的官员,一次机会,让他们敢于继续往前冲。

但是对于那些明知故犯,以及为了谋取私利,而犯错误的官员,则要进行坚决的打击。

张煌言这分奏疏,可以说是相当的专业,也给高欢继续任用韩昭宣,给出了一个理论依据。

高欢赞叹连连,“朕看了这份奏疏,山西的事情便彻底放心了。爱卿将这份奏疏,再丰富总结一下,朕要把他纳入朝廷日常工作的指导思想。”

张煌言闻语,心中有些激动,能将自己的提议,变成朝廷的指导性文件,让全国官员学习,可是莫大的荣耀。

在以前,只有皇帝和议政院的议政们,才有这个待遇。

乾朝以前学习的思想,就是高欢的思想,不过近两年来,高欢开始将朝中大臣提出的一些想法,也收录进乾朝的治国思想,并且要求所有官员进行学习……

〈感谢书友无事闲飞的3000,书友從前以後,书友,书友益都生员的打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