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正德崛起 > 第二百五十六章 耍赖

正德崛起 第二百五十六章 耍赖

作者:何气生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14 07:33:20 来源:笔趣阁

夏灵儿看到对方没有和自己多聊的意思,并且自己道谢的目的已经达到,见到朱厚照不乐意搭理自己,夏灵儿就更不能说出想要随行的话语了,万一被对方误解自己有别的企图就不好了,想到这里的夏灵儿,又做了一揖后,道。

“今日之事,就多多感谢兄台了,他日兄台若是到了京师,小生一定摆酒设宴,感谢兄台的仗义之举。”

夏灵儿见眼前的公子还是没有言语,继续说道。

“那小生就不继续叨扰兄台了,告辞。”

说完的夏灵儿见朱厚照也没有挽留的意思,就退了出去。

不过走出门去的夏灵儿,还是在心里暗暗决定,反正他们最终也会去南京,大不了自己就跟在他们的后面,跑趟山西又有何妨。

总比自己孤身上路要安全许多。

到时候就是对方发现了自己的跟随,又有什么办法,路那么宽,只许你走不许我行啊。

想到这里的夏灵儿越发的为自己的小聪明而得意起来,可是从没出过远门的她,去往通州坐的是车,南下临清乘的是船,哪曾经历过远走山西这么远的路程。

于是夏灵儿向前走了几步,就停了下来,开始偷偷观察饭庄这边的举动,生怕对方万一突然离开,自己又将孤身上路了。

现在的她已经有些害怕独自一人的南下行程了。

就在夏灵儿自作聪明在一旁观察等候的时候,被姜三千户安排跟踪她的士卒,也在悄悄的注意着她,心中更是疑惑。

难不成这个公子还有一些别的目的不成,原本以为对方已经去见过太子殿下,自己跟踪的任务就已经结束了的士卒,不得已又悄悄的跟在这位公子的身后,小心的观察着他的动静。

而在饭庄里面,这边刘瑾在夏灵儿离开不久,也开始出去安排运送粮食去往山西的事情去了。

漕运码头那边,有太子殿下的诏书在那,将粮食提出库来不是问题,而将马匹卸船,找些西苑士卒过去就得了。

至于拉粮食的车,人生地不熟的刘瑾,则是必须要通过临清府衙,这方面的事情,朱厚照为了省事,直接又手写了一份太子诏书,直接让刘瑾去找临清知州解决就是。

山西绛县。

一个普通的小县城,也是这次地震的发生地之一,县城的民房倒塌了大半,无处居住的百姓纷纷流落街头,看那萎靡不振的模样,似乎就连吃食都不能满足。

一个少妇正坐在路中,哄着躺在自己怀中已经三四岁模样的一个孩童,可是无论少妇怎么摇晃,怎么甜言蜜语的哄骗,孩童还是不肯入睡,不时的睁开眼睛,对着自己的母亲说道。

“娘亲,我饿。”

这还只是孩童,因为有母亲的照佑,仿佛还没有察觉这惊天的变化,而更多的老者则是悲戚的坐在街道中央,低着头,茫然的看着一处地方发呆,似乎就在等待着最后的时刻到来一般。

绛县的街道上,这种场景随处可见,布满百姓的街道,离奇的只有孩子的哭闹声,似乎那些大人都不存在一般。

百姓也知道在那倒塌或者半倒塌的房子下面,可能还有余量或者其他的东西,可又有谁敢靠近呢,余震不断不说,那里面有可能还砸压着死尸,谁又能保证余震不会再次到来。

而且即使你挖出了余粮,锅碗瓢盆呢,难不成生吃不成。

和街上萧条的景象不同,此刻在绛县的县衙里面,却是人声鼎沸。

和街道上萧条破落的景象不同,此刻的县衙中还是一片祥和的模样,似乎这地震根本没有发生一般。

绛县知县孙志平坐在首位的椅子上,看着底下喧闹的商人一脸怒容。

现在他的心里算是明白商人重利这句话的来由了,眼前这一幕不是很好的证明了这句话吗?

大震当前,绛县知县孙志平召集到了全县的富户和有粮的大户,别无他求,只求大家能在灾情面前,同心协力,人人做出一份义举,将这绛县的灾情暂且先度过去。

等到过些时日,都不待灾情平缓,朝廷那边肯定还有别的举措,无论是拨付钱银还是直接运送粮草过来,无论哪样,都可以使绛县从这次的地震中平安度过去。

至于地震中饿死和在地震中被砸死的百姓,反正都是死,难不成朝廷还会派人前来,挨个调查这些人的死因不成?

孙志平,原是弘治十二年的举人,初来绛县上任的孙志平,本是一个落魄举人,好不容易在京师吏部等到缺额,这才跑到山西这边,出任这一方知县,原本书生意气的他,也想在这地方有一番作为。

可是哪知道真到了这绛县之后,才发觉事情真不像自己当初想象的一样,原来的书生意气大展身手,只不过是自己的一番臆想罢了。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明朝的地方官员职位的安排问题了。

按理说知县作为一个县城的主官,虽然只是一个七品的芝麻小官,就是在整个朝廷的官职体系里面,他也只是一个中下等的存在。

但是因为知县是最接近百姓的官员,所以即使他算作最基层的官吏,可是也依旧会受到朝廷的重视。

但是要说知县就是一个县城最大的官吏,其实则不然,在官职上,他确实是最大的,但是在知县之外,还有一个官职叫做县丞。

县丞作为在一县之地仅次于知县的官职,同时还有一个身份,就是作为一县的评分长官,甚至在知县空缺或者新知县尚未到任的时候,县丞都可以代理知县的职务,大明更是有不少知县都是从县丞上提拔上来的。

而且若县丞只是这般的话也就罢了,在明朝,朝廷为了防止地方官员蒙蔽民情,时常会派遣巡按下基层进行巡查,按照朝廷的规定,巡按是没有权利去调动知县的,可是他却可以调动州县的县丞,同时还可以直接委派一些人直接担当县丞。

于是整个大明的基层官吏体系,就形成了一种特殊而又微妙的关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