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替明 > 645 非亡国之君

替明 645 非亡国之君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1:05 来源:笔趣阁

皇太极刚听了个头,便知道坏了。他气极而怒,指着城头上的崇祯皇帝正要下令时,箭楼内响起一个喘气地禀告声:“陛下,紧急军情,叫天军侵袭辽东腹地,盛京危急!”

“什么?”皇太极一听,顾不得下令,转头惊讶地看过去,却是两名信使跪在箭楼入口处,呈着一封信件在禀告。他马上回过神来,顿悟多尔衮突然回军,怕是与此事有关。

叫天军乃是皇太极心中最重视的敌人,突然出现在大清境内,这一惊非同小可。就算他再沉稳,一时之间,也有点慌了。

边上的济尔哈朗也是大惊失色,不过当他看到皇太极急着走过去看急报时,又发现崇祯皇帝已经说了一大堆话,吓得他连忙把上身探出箭楼,大声吼着命令道:“快,拦住他,让他住嘴!”

如果不是刚好有个惊天的急报,或者皇太极在第一时间就下令,崇祯皇帝也没法说出自己想要说得话。

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刚好辽东急报到了。等到城头上站在崇祯皇帝附近的监视的建虏,得到济尔哈朗地命令连忙上前时,崇祯皇帝已经说完了最为重要的话。

他从箭楼上下来时,在听到皇太极的威胁,看到自己的直系血脉在建虏的屠刀下时,便已知道自己如果想活着,就绝对不可能保住大明江山。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他没得选择,苟活于世不是他想要的。自从当上了皇帝之后,中兴大明才是他唯一的志向。

如今自己和直系血脉肯定要交代在这里,那么有谁能继承自己的遗志呢?崇祯皇帝只是稍微一想,便想到了原唐王朱聿键。

因为在他的印象中,只有这个朱聿键在崇祯二年末建虏入侵京畿之地时,有胆子不顾禁令而领兵勤王。当时的崇祯皇帝闻讯便记住了这个人,怕这个朱聿键不甘于藩王之位,最终把他贬到了凤阳去。至于其他藩王,都是碌碌无为之辈,犹如圈养着的猪而已。

此时此刻的崇祯皇帝,深知要当大明皇帝,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自诩是个非常努力的皇帝了,可还落得如此的下场。要是圈养着的猪来继承自己的意志,那绝对不可能保住大明江山。

城头上的崇祯皇帝,在冬日阳光的照耀下,仿佛重新披上了金黄的龙袍,整个人的精气神也一下高涨起来。大部分要交代的话都已交代出去,如今唯一的担心也没有了。

崇祯皇帝相信,唐王朱聿键在孙承宗和洪承畴的拥戴下登基,就算不能击退建虏,但要保住大明半壁江山,那应该不会有多少问题。如此一来,自己到了九泉之下,也算是对列祖列宗有个交代!

耳边听到箭楼上传来的气急败坏声,听到边上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崇祯皇帝看着底下泪流满面的孙承宗和洪承畴大声喝道:“朕把大明江山托付给卿等,不要让朕死不瞑目,拥戴唐王朱聿键……”

就在这时,一名建虏已到了他身后,同时一把腰刀架到了他的脖子上,暴怒喝道:“汉狗给我闭嘴,否则……”

崇祯皇帝全然不惧,就仿佛脖子上贴着的冰冷根本不存在,转过身子直视那名建虏,身上似乎重新焕发出了皇帝的威严,散发的气势让那建虏感觉到了不安,竟然威胁的话都说不下去了。

崇祯皇帝抬头看了眼箭楼窗户上露出上半身的济尔哈朗,还有刚刚露出脑袋的皇太极,再转回头看看那些曾经的文武大臣,如今已是满清走狗的那些人,最后看了一眼自己的爱妃和儿女,忽然他中气十足地郑重宣布道:“朕乃大明皇帝,非亡国之君!”

说完之后,崇祯皇帝忽然伸手一把抓住那把冰冷的刀刃,用力一扯,鲜血喷涌而出,洒向京师的城头,也喷到了那建虏的脸上。身子随即软倒,就靠在城垛上慢慢下滑,最后不再动弹。

这一刻,所有人都惊呆了。没人想到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不管是和崇祯皇帝打惯了交道的那些满清走狗,还是视崇祯皇帝为毛头小子的皇太极,全都没想到崇祯皇帝竟然刚烈如此。他真得用自己的命来守护国门,国门即陷,命便交代在这里。

都说阿斗聪明,安然活过了下半辈子;但阿斗可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义?可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的含义?

城头上,有的人被震撼了,有的人脑子一片空白,有的人则是被吓到了。

“哐当”一声,那把带血的钢刀掉到了地上。那名建虏缓缓后退,嘴中惊慌地辩解道:“不是我杀的,不是我杀的,不是……”

“陛下……”一声尖锐的悲呼声响起,伺候在边上的王承恩几步冲向前,抱起崇祯皇帝的身子时,却发现他已没了气。

王承恩泪如雨下,小心翼翼地抱着崇祯皇帝,就仿佛怀中的崇祯皇帝只是睡着,不敢惊醒他一般抱着,缓缓地站了起来。

此时此刻,城外也传来了陆续地悲呼声。孙承宗的声音,洪承畴的声音,祖大寿的声音……

人都是有感情的,哪怕有的人已经麻木不仁,那也只是因为能刺激到他的程度不够而已。

崇祯皇帝在城头上交代后事,慷慨赴死的一幕,刺激了几乎所有人。

明军是怂,经常打不过建虏,有人逃跑就跟着跑;反正大家都这样,所以都这样做也无所谓了。

可眼下的一幕,崇祯皇帝的每一句话,都仿佛格外地清晰,回荡在他们的脑海中。

“大明立朝两百六十余年中,天子守国门,无投降、逃跑之君。”

“太祖驱除鞑虏,救天下万民于水火之中;朕虽无能守不住国门,却能死社稷,不会让大明重陷鞑虏之手。”

“……驱除鞑虏,还我大明江山!”

“朕乃大明皇帝,非亡国之君!”

一国之君以身殉国,自古以来又有几个君王能做到?皇帝如此,我何惜此头?许多明军将士心中如此想着。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