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替明 > 576 没钱

替明 576 没钱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1:05 来源:笔趣阁

就这当口,崇祯皇帝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只听他又说道:“陈爱卿能随机应变,虽是招安不成,却也是功莫大焉!”

周延儒不敢再听,免得心中忍不住去胡乱猜测。他不惜走前几步,快速从轮值太监手中接过急报,一目十行地看了起来。

兵部尚书张凤翼没能第一时间看这急报,不过从崇祯皇帝的神态中已得出结论:叫天军虽然没被招安,但肯定是发生了什么变故,以至于这个西北最大的威胁将不复存在。

忽然,他脑中灵光一闪,该不会是那贼首被老天收了去吧?或者贼人起了内讧,自顾不暇了?想起这个,他顿时陷入了沉思,甚至连急报轮到他看都没发觉。

周延儒在看后,也是松口气,心中暗怪叫天军真是小题大做,既然他们的目的只是想互市,可以向朝廷提出来嘛,何必动刀动枪呢!

他自然不会去想,要是叫天军不展现力量,把朝廷打疼了,绝大部分官员是绝对不可能同意互市要求的。至于反对的理由多了去,比如什么原本就是大明的反贼,不去剿灭他就该吃斋念佛,竟然还敢提互市要求?或许说叫天军想互市是缺物资,要是答应他们了那不是助贼壮大么,断然不可!

可如今相对陕西要沦陷,山西、河南、四川有危险的情况下,叫天军止兵榆林,只提互市这么一点要求,这真是太划算了!

要是眼下建虏也和叫天军一样,只是提出互市的要求而能罢兵息戈的话,自己这个首辅就能当得稳当了!

“陛下,这叫天军既然如此识趣,不若就开恩准他互市?”周延儒刚说到这里,忽然心中一凛,好像自己不该作此出头鸟,看来还是太年轻了。

他急中生智,马上又补充道:“叫天军都能把他们的杀手锏卖给朝廷。其心可嘉。不若千金市骨,一则再有类似,可让其仿效之,避免朝廷多一个劲敌;二则显得朝廷大度。显我泱泱中华之气魄。不知陛下以为然否?”

崇祯皇帝听得点点头,神态轻松地说道:“朕深以为然,虽然未能让叫天军招安并帮朝廷去对付建虏,但其能出杀手锏给朝廷。想他一群草贼便能灭建虏五千余人,而今我朝廷精锐之师有了此等杀器。想必也不会弱,击退建虏可期也!”

“陛下圣明!”周延儒一拱低头,大声赞道。

花花轿子人抬人,不管是已经看完急报的兵部尚书,还是其他未能轮到的臣子,见首辅如此,也纷纷跟着不甘示落地赞道:“陛下圣明!”

过一阵子,所有人看完急报,开始正式议事时,一个问题突然被他们发现。且好像难以逾越。

那就是叫天军虽然可以卖出他们的杀手锏,但朝廷买不起啊!

认识到这个事实,文华殿内的君臣不由得面面相觑。大明朝国穷民富的现况,不说民富,光是这国穷在此时体现得淋漓尽致。

周延儒是首辅,不得不先开口表态道:“陛下,要不然,先买他一门轰天神炮,一杆燧发枪,而后再令兵仗局仿制?”

崇祯皇帝听得很是羞愧。这还是泱泱大国么?人家叫天军能卖,自己这边怕也开不了这个口啊!

还没等他表态,一边的兵部尚书张凤翼马上开口反对道:“陛下,万万不可。”

他也是迫不得已和首辅对上。要是剿匪不利,对虏战事不利,因为他是兵部尚书,要负责任的。反正他不管朝廷的银子,要是能多买些杀器,战场上的胜算就多一点。兵部尚书的位置就能稳固一点。

张凤翼这一开口,不管是崇祯皇帝还是周延儒都转头看向他。

“陛下,您想下,要是朝廷真是只买一门轰天神炮,一杆燧发枪,这太失朝廷体面。不但是叫天军,只要听闻的贼人都会耻笑朝廷。”

张凤翼既然反对了,就不等首辅有插嘴的机会,马上就接着再道:“且还有一不利,万一要是触怒叫天军的话,人家不卖给朝廷,卖给那些流贼怕也不会只有这点数目。还会让一些居心叵测的人明白朝廷的虚实,万一再闹出什么事来,实在是承受不起啊,陛下!”

周延儒自己也觉得有点脸红,要是崇祯皇帝说自己出的主意自己去办,那这脸往那搁?

可他又是大明首辅,算是大明的当家人,知道库房中都能跑老鼠,那还有钱去购买叫天军的大杀器。

不过他想多了,崇祯皇帝也是要面子的人,虽然他知道没钱,可这么丢脸面的事情却是万万做不得的。

因此,他沉吟片刻后,抬头看向张凤翼道:“张卿,你有何看法?”

“陛下,臣以为,可仿效之前向濠镜澳之西夷购买红夷大炮的先例。”张凤翼缓缓地奏道,仿佛在考虑着什么,说到后来,顿了顿,用一种略带诱惑地声音再说道,“甚至可以要求叫天军提供炮手随轰天神炮而来,为我大明作战。”

在明国向葡萄牙购买红夷大炮的时候,就有雇佣葡萄牙人作为炮手北上,待遇非常优厚。

崇祯皇帝听得喜上眉梢,不过转眼那笑容又没了。他不得不提醒张凤翼道:“张卿,这些都需要银钱,这些银钱从何而来啊?”

谁知张凤翼早已有想法,因此马上就回答道:“陛下,叫天军不是想互市么,那咱朝廷就再给出优惠好了。即叫天军的商人可往朝廷内地经商,朝廷不收一文钱,以此换朝廷所需。”

按照大明朝的开国律法,商业是要收税的,为三十税一;可到了明末,那些有背景的商人,也就是所谓的官商,基本上都是逃税,根本就收不上税银。就拿浙江这个产茶大省来说,一年竟然只有几十两银子的茶叶税。不管什么理由,都说不过去吧?

而那些没有背景的商人,地方上收税就很厉害,根本不管什么三十税一不税一的。不过这些税不会入国库,都是入了地方官吏的腰包。

崇祯皇帝听到张凤翼的这个主意,想起朝廷能不花一分钱,就能换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顿时就喜出望外。

不过刚一欢喜,他那激动的神情又马上没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