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替明 > 543 天下大势

替明 543 天下大势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1:05 来源:笔趣阁

readx(); 陈奇瑜不愧是历史上能留名的牛人,他在的过程中,见事情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便慢慢镇定下来了。∈♀頂點小說,

过了好一会后,他便有了决定,改变了策略,下令暂时解散,并派出精锐夜不收,前往陕北侦缉敌情。同时马上写了一封奏章,紧急上奏朝廷。

这奏章是用了八百里加急,只用了不到十天时间便送达京师。内阁不但怠慢,马上送呈御前。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就没有过开心的时候。那轰天神炮最终是没有造出来,只有那个轰天神雷差不多捣鼓出来了。孙承宗在前线催得急,最终还是洪承畴灵机一动,造了投石机出来,一起运往抚宁。

这抚宁的战事,一开始的时候不愠不火。或者是因为有谈判的原因在内,双方都没怎么打。后来开打了,差不多是两边用火炮互轰,直接刀兵相见得很少。

孙承宗自然乐意如此,毕竟建虏那边的火炮手压根就没有明军的熟练。他作为一个和建虏对阵多年的军事专家,隐隐感觉到了建虏内部好像不平静。

不过这种不平静肯定会消失,孙承宗把大军集结在山海关前扎营,一边做出拼死要夺关的姿态,一边征集了大量的民夫在后面挖坑,准备修筑一道围着山海关的防线。

或者是晋商被叫天军歼灭了的缘故,或者是通虏者,虽远必诛的口号太响亮的缘故,好像没有汉奸去给建虏通报这个情况。

虽然暂时没有受到建虏的骚扰,可另外有一个问题严重制约着这个工程的进度和勤王军的士气,那就是粮草告急。

民夫每天都有人饿死累死,这个可以有,但要是军队里面出现饿肚子的情况。那这仗就没法打了。一道道的加急文书急送御前,几乎是一天一催。

近几天里,崇祯皇帝和内阁诸位大臣一直在讨论这事。户部尚书毕自严的病刚好,就因为这事又病倒了。

筹集钱粮的事情,实在是太伤脑筋了。京畿之地的勤王战事早已拖垮了中央财政,能找到收到刮到的粮草。早已都动过手了。甚至连崇祯皇帝把宫里的金银器物都捐出来,还号召文臣武将勋贵皇亲都一起捐。

但是,崇祯皇帝没想到,那些文臣武将勋贵皇亲就像打发叫花子一般象征性的捐了一点,给出的理由还振振有词,说朝廷给的俸禄就那么一点,家里又是一大家子,捐了这些已经是要家里揭不开锅了,再捐实在没有了。稍微逼急了点。崇祯皇帝的老丈人,皇后的亲爹带头耍无赖,把家里的锅碗瓢盆摆到大街上叫卖,把皇家的脸面丢得一干二净。

官员这边拿不出钱来,那就只能向百姓要了。原本中原被流贼祸乱,也没法征税。对于这一点,崇祯皇帝还是比较坚持的。

不过就在这几天,先后有几封捷报传来。使得这个征税的议案再次摆到了桌子上。

第一封捷报,是新任三边总督陈奇瑜的。言最近几次大捷,已有扫清陕西南部流贼的势头。

第二封捷报,是大名府知府卢象升的,言他从大名府出发,一路向河南挺进,差不多到了开封府境内。沿途流贼不是被击溃就是望风而逃,这几处地方已重获安定。

第三封捷报,是川军土司秦良玉领军从四川出发,一路扫荡流贼,已至河南府。很快就能和卢象升回师。

从目前的情况南将定,陕西将定,只要山西和湖南广西等地协同好,很可能会很快解决流贼问题了。

也因为如此,卢象升和秦良玉都获得加官。特别是卢象升,因为是文官一系,越级提拔为巡抚,统领大名府开封府卫辉府归德府兖州府的地方军队。

“陛下,中原之乱,马上就将平定。而京畿之地的粮草要是供应不上,则有不测之祸,拖延不得了啊!”内阁首辅成基命站在文华殿内,苦口婆心地谏道。

殿内其他大臣,如徐光启等人,原本还有反对,如今天下将定,就算他们觉得刚经过贼乱的百姓需要休养生息,可比起京畿之地的急迫来说,实在没有理由来反对加派赋税。

崇祯皇帝见朝臣达成一致,他也总算松了口气。只要能把钱粮供应上,山海关的战事便能打得下去,否则一旦崩溃,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因此,他便下了圣旨,经内阁明旨下发,把原本崇祯四年才增加的赋税提前了,即把田课由九厘提高到一分二厘。

这事的效率很快,文华殿剩下的议事还没结束,圣旨便已出了京师。

然而,君臣们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就连续收到了两封八百里加急文书。

第一封是三边总督陈奇瑜的,言叫天军攻占榆林重镇,陕北长城一线的防御体系被破。为今之计,请求朝廷尽快拨付钱粮,集结大军把叫天军赶出关去。

考虑到山海关战事还在继续,陈奇瑜建议招安陕西境内的流贼,驱流贼攻打叫天军,一则破叫天军为民做主的口号,二则顺手解决流贼之祸。只是这些都需要钱粮,光靠地方乡绅捐助已远不够作战需要。

对于叫天军进关这事,文华殿内君臣都有点出乎意料,也感到相当的棘手。

不过还没有商议出结果,第二封八百里加急又到了,是西川巡抚发来的,说有流贼曰八大王张献忠曹操罗汝才等部,流窜进四川,勾结土司祸乱,甚至攻陷了夔州,声势浩大。急求朝廷调派秦良玉的白杆军回川剿贼。

说起来,四川也是一直不太平,就在前几年,四川也刚经历了土司造反,严重破坏了当地的民生经济。

好心情只能用“刻”来计算,崇祯皇帝和朝臣们只能苦着脸商讨这新出现的情况。

征税的事情,既然已经下发,那就下发了。否则的话,勤王军吃啥喝啥,这是头等大事,马虎不得。

至于叫天军,徐光启虽然脑中重新出现了招安的念头。可此时是叫天军攻进关内,明显对大明表现出了很强的敌意,他便不敢提。

(未完待续。)

本书来自 /book/html/29/29312/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