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替明 > 483 未雨绸缪

替明 483 未雨绸缪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1:16 来源:笔趣阁

胡广缩回一个指头,只留下另外一个,继续给他们分析道:“第二个原因,他们远来不可能携带重型火炮,攻城器械也不可能多。而我们的最大优势就是火器,要是建虏敢攻城的话,必叫他们尝尝没良心炮的厉害!”

短距离内没良心炮的威力是毋庸置疑的,用来守城那是绝佳。而眼下叫天军的物资经过补充,也不缺火药。

因此,塔娜听了后,当即点头,用力说道:“我已迫不及待地想看建虏被没良心炮虐了!”

就算是拉克申对建虏的强悍屡有听闻,并在内心深处留下阴影。可他听完胡广的这番话后,脸上不自觉地也露出了一丝笑容。就算建虏再强,也不可能抗过没良心炮的威力!

胡广见他们都建立了信心,稍微给他们留出一点高兴的时间后,便又提醒道:“根据我们收集到的建虏战法,我们也必须要有所针对。”

听胡广要说注意事项,几个人当即收了笑容,认真听了起来。

“建虏在辽东之所以能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其惯用伎俩最主要的是策反城中将领反水,或者事先混入内应里应外合。”胡广把知道的情况一一说给他们听,“除此之外,他们还会驱赶百姓攻城,趁城内军兵不忍心之际发动强袭。”

“我也有听说这些,防不胜防啊!”拉克申听了,感慨了一句道。

胡广一听,看了他一眼,然后微笑着说道:“对于辽东的明*民来说,可能防不胜防,但对于我们叫天军来说,难度没有那么高。”

塔娜略微一对比。当即点头,赞同胡广的说法。

建虏在辽东算是经营了多年,且明将良莠不齐。被建虏事先埋伏下棋子是有可能的。

但叫天军人数本来就不多,且革命党人无处不在。想策反叫天军将领,还不如去京师收买朝廷高官来得容易!

她在想着,同时仍然分心听着胡广在继续说话:“因此,我已和胡旅长商量过,由他那边开始扩充侦察连为侦察营,并将侦查力量主要投向东部,防止建虏的突袭,不让建虏有抓住我们在草原上百姓的机会。”

可以预见。以后侦察营和建虏探马之间的争斗会很激励,最终谁占据优势,就会对那一方的胜利把握增加更大的几率。

胡广说到这里,稍微沉吟了下,收了笑容继续道:“眼下我们叫天军的人数还少,且之前没有引起别人重视,因此混入内奸或者被人策反的可能是比较小的。但以后叫天军壮大之后,就得有这方面的担心,我们也得未雨绸缪才行!”

“那该怎么未雨绸缪?”塔娜一听,马上追问道。

其他几人也是脸露担心之色。关注着首长的回答。

胡广之所以眼下提出了这个,是因为他想过这方面。因此,他并没有临时去思考。马上就回答道:“新加入叫天军的第一道手续,登记资料时要多加一些选项,尽量多掌握一些信息。至于多加那些选项,回头我们讨论。”

这是乌兰的工作,她当即点头,继续听着胡广对自己的吩咐:“其次,要发动群众,如果有异常,必须上报。由宪兵来进行排查。”

说到宪兵,他转头看向一直坐在角落中不说话的王黑子道:“我们根据地的人数增多。一个连的宪兵不够用,也需要扩建。”

王黑子虽然不是心思缜密之人。但他经过王嘉胤一事的考验,对叫天军,对胡广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他听胡广吩咐,当即点头回应。

“暂时你先挑选一些心思缜密的将士编成一个排,我会训练他们怎么发现异常,排除我们内部的不稳定因素。”胡广交代道。

这事别人干不来,还是得自己亲自出马,把反间谍人人员训练出来才成。

对于首长的无所不能,在场的人都已是麻木,习以为常了。因此,对于他又要训练这方面的人才,没一个人感到突兀。

胡广说完了自己想说的这些措施后,略微一回想,便转头看向乌兰道:“为防万一,归化城中要储备足够的粮食,防止建虏围而不攻。且归化城中的那些百姓要尽快处理,尽量辨别后安排进根据地内。至于那些想要回去的人,可以定在和建虏打完一仗之后。”

“好,我知道了。”乌兰点头领下任务。

胡广又和其他人沟通了一些事情后,便最后总结道:“关内巨变,整个天下必将大乱。不管是为了早日结束乱世,还是为了叫天军能有机会抓住战机,扩大实力,我们都不得懈怠,全力提高实力。”

“是,首长!”所有在场的首领站起来齐声答道。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份激情。要在胡广的带领下,做出一番成绩,名留青史。

很快,胡广安排的事情一件件在实施。不管是扩军还是基础考试,件件桩桩都有条不絮地执行着。

等到考试成绩出来之后,水泥的定型也基本完成。因此,胡广在宣布成绩的大会上,给予了那些发明水泥的工匠以大奖,他们的工分能兑换土地的数量直追胡宽这个旅长,让所有人为之咋舌,羡慕不已。

这也调动了负责高产农作物的老农,还有各行各业的工匠们,暗自鼓着劲,要好好琢磨琢磨,就算没有水泥这么大的用处,但只要发明出什么,就有额外的工分可拿。

当然,在后世也有人对此颇有微词,说相对水泥的巨大用处,这个奖励其实太少太少。

不过当这种言论一出来的时候,就马上有人反驳。说这其实不是那些工匠发明的,他们只是执行者而已,换一批人照样能把水泥搞出来。因此水泥的功劳,最多记一小部分在那些工匠身上而已。

随着时间的流逝,天气在慢慢转暖。根据地内的人终于可以方便进出,归化城内的百姓也就到了去留的取舍了。

看着根据地内的百姓出现在归化城中,听着他们带来的宣传,特别是那些从山西、陕西关内来的百姓自身的经历,绝大部分来自京畿之地的百姓选择了留在根据地。(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