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枭臣 > 第74章 密约(一)

枭臣 第74章 密约(一)

作者:更俗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0:55 来源:笔趣阁

再来崇州,陈明辙已经是从六品检校御史的身份,穿着湖青色的官袍,与小叔陈华文,站在船首,看着江中巍峨的军山。

这个检校御史是新设,归两京都察院所辖,主要是用来节制各地陆续新设的制置使,防止制置使权柄过大,割据地方。

东南六郡的检校御史则由江宁都察院所出,也正式表明朝廷的“东南诸政出江宁”的决定。只是这个检校御史能起多大的作用,还真难说得很。

淮西、徽南的检校御史,众人争抢;徐州检校御史一职,众人跟避鬼似的躲开,最终起用在江宁寓居两年的柳叶飞。

柳叶飞当年在山东按察使的位子上,因青州兵哗变,给汤浩信跟林缚联手扳倒;而当初青州哗变事件的诱因,西河会的孙氏如今已经是淮东的核心势力——陈明辙实在猜不透林缚、顾悟尘如何看待柳叶飞起复之事。

淮东的检校御史是之前的江淮都漕御史唐恩叔。当年流民军奇袭云梯关,唐恩叔侥幸捡了一条性命,便一定留在崇州。津海粮道给淮东及东阳一系牵牵控制在手里,唐恩叔等官员的存在,也仅仅使朝廷对津海粮道的情况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把握。

就唐恩叔个人与淮东的关系也是相当的复杂。

唐恩叔能保住性命跟官位,离不开淮东军司的帮助,但唐恩叔当年留在云梯关里的宠妾给后来投附淮东军司、任淮东军司步军司后军指挥使的孙壮霸占,一直派人去讨要,却一直没有给予理睬——也未见林缚对此有什么表示。

唐恩叔只身一人在崇州,实难想象他对林缚能有什么节约作用。在江宁军议时,林缚答应宁王府内府司在崇州境内增设两处河泊所征收过税,倒是宁王府主动将这桩事忘掉了。

淮东官员里面,真正对林缚有些制约的,其实只有淮安知府兼淮东军领司使刘庭州。

陈明辙担任的是浙北检校御史,也是各方势力制衡的结果。

陈明辙晓得董原此人手段极强,他这时候不指望能插手嘉杭湖三府的事务,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平江府,限制董原向平江府渗透,尽可能做到平江府的税饷归平江府地方兵备使用。

只可惜包括海虞乡营、白淖军等在内的平江府地方兵备,并无过硬的底气去截下平江府的税饷留为己用。

陈明辙此次随陈华文到崇州,一是商议秋后攻打岱山、昌国之事,二是想借助淮东加强平江府的地方兵备,三是要加强平江与淮东之间的商贸往来。

望着绿树葱茏的军山,陈明辙想起恩师陈西言在暨阳所告诫的话:董原与李卓有师生之谊,林缚也是暗中得到李卓的提拔,才有如此地位,然此二人貌合神离,我吴党势力唯周旋此二人之间,才有自立的可能。

靖海水城筑成之后,军山与紫琅山及新崇城用石坝融为一体,南崖码头与石坝以西所围江面,都是靖海水营专属;官船往来,都要在东城码头驻泊。

陈明辙、陈华文等人遂不能窥新筑成的靖海水城全貌,但过江时,从外围能看到军山外围的水门、防浪堤、平浪台、码头、灯塔、城墙、敌台等建筑,也不难想象靖海水城的雄伟之处。

陈明辙、陈华文也无法窥得紫琅山城的全貌,但他们看到崇城东门的城下町街巷横斜,广延数里,就晓得比他们上回过江来时,淮东的根基又稳固了许多。

崇州这边负责到码头迎接的官员,为首的是崇州县丞兼淮东军司典书史李书义,是崇州地方势力里最早投附林缚的人物之一,如今也甚得重用。林缚身上兼了崇州知县的差使,实际上是没有精力去管理崇州的大小事务,李书义才是无名而实符的崇州知县。

陈明辙见李书义三十一二岁,身材不高,脸颊削瘦,显得很干练。淮东军司的官吏有个特点,就是几乎找不到肥头大耳的。

“制置使算着脚程,最快也要等到明天将晚时分才能回崇州。左长史、右司马两位大人,也临时有事去鹤城,夜里能赶回来,特让我跟二位告个歉!”李书义说道,请陈明辙、陈华文做车随他进城。

林缚在崇州禁轿,官吏出行,要么乘车,要么步行,陈明辙倒是知道这事,所以也不会觉得这边是怠慢他们。

进城后,陈明辙、陈华文等人先给安排进驿馆先作休息,只是陈华文、陈明辙叔侄又怎么安心休息?虽说在路上颠簸了一天,但都是在坐船,也没有什么辛苦的。

“小叔,进城时,你有没有留意到崇州东门的城坊户数量极大,我看怕不下六七千户之多,”陈明辙回屋洗了一把脸,就来跟陈华文商议事情,将登岸后所看到的一些特别之处,跟陈华议提起,说道,“想林缚进崇州之前,崇州的城坊户也就一千余户,想不到短短两三年时间,就激增了六七倍……”

“观音滩那边的城坊户只怕更多,”陈华文说道,“这两年江东郡的米价也是飞涨,从三钱、四钱,激增到现在的六钱、七钱。平江、海虞城里,多数城坊户都是靠手艺为生。这几年丝价、棉价降得厉害,铁价也不见涨。城坊户靠之前的工钱在平江、海虞城里活不下去,赶着崇州到处招揽工匠,这便一起往崇州涌来,崇州的城坊户激增,倒没有什么奇怪的。”

“林缚费尽心机,打通海东的商路,眼光要远远高于别家啊!”陈明辙微微一叹,“却不知道这桩事,崇州能松多大的口子!”

如此丝价降得厉害,陈家是有切肤之痛的。

陈家之所以能成为平江府首富,不是别的,而是因为陈家是平江府乃至整个大越朝实力最大的丝绸商。在海虞,陈家的桑园就将近两千顷,桑园佃农数以万计。

相比较米价,生丝这几年的价格实际下降了超过七成。要不是底子厚,陈家也承受不住这样的打击。

陈华文、陈明辙叔侄此来,除了军事上的合作外,更希望能通过淮东控制的海上商路,将陈家的生丝及丝绸运往海东地区贩售。

海虞县就挨着海,自然也知道海东地区的生丝是什么价。以往东海寇势力正盛,海路中断,如今有能力联络海东的,除了淮东就是占据浙闽的奢家了。

淮东为什么要费心思找岱山、昌国?陈华文、陈明辙叔侄也有他们的理解:打下岱山、昌国之后,奢家的海船想从明州府出海,就会困难万倍,晋安府的出海商船也会大受影响。说到底,淮东还是想独占海东的商路。

天将晚,李书义又过来陪同陈华文、陈明辙叔侄用晚宴。

晚宴将终时,林梦得、秦承祖才回崇城。

天色已晚,只是陈华文、陈明辙叔侄晓得好些事情需要紧着做,等林缚回崇州只是拿主意,具体的细节还是要跟林梦得、秦承祖、孙敬轩等人谈。

陈华文、陈明辙叔侄是一刻都不想拖下去,跟李书义提出,希望夜里就跟林梦得、秦承祖面谈,等到明后天林缚回来,就能将许多事情定下来。

进入八月上旬,天气就渐凉下来,至少夜间已不那么难捱。

林梦得、秦承祖才回东衙歇一口气,都没有顾得上回家里吃口饭,李书义派人过来说陈华文、陈明辙叔侄希望今夜就开始谈事。

秦承祖拿手搓了一把脸,问李书义派来的人:“粟品孝过来没有?”

粟品孝是太湖白淖军的首领。

宁海镇水营叛投奢家之后,一部分辖区划归靖海水营,一部分辖区划归江宁水营,但太湖流域,无论是平江府还是丹阳府,都抵制靖海水营、江宁水营进入。倒是让太湖水寨势力白淖军获得发展的空间,成为太湖之上最重要的乡军势力。

早年东海寇大掠太湖期间,林缚就与以白淖军为首的太湖水寨势力保持良好的关系。不仅联合对抗东海寇,林缚建立崇州及西沙岛期间,所需的大量物资,如太湖西南地区的煤、铁、石灰、米粮、竹木等等,都是通过白淖军的控制地区运贩过来。

在陈西言、余心源等吴党大佬的搓和下,与吴党关系密切、同源同根的白淖军,也正式并入七月才正式给朝廷认可的海虞军,其首领粟品孝担任海虞军副将。

淮东还没有能力越界去收编白淖军,比起给董原收编,白淖军并入海虞军,这样的结果,淮东更乐意看到。

相比较海虞陈家,淮东这边更重视白淖军。

“来了,跟大小陈大人在驿馆呢,李县丞陪着。”李书义派来的人回答道。

“那就见吧?”秦承祖征询的问了林梦得一声。

“得见,拖不得。将事情大体谈妥了,等大人回来拿个主意就是,”林梦得说道,“不管怎么说,战事能往后拖则往后拖,优先要将其他事情给理顺了!”

“淮泗战事后期,朝廷为何慷慨的将淮东让出来?”秦承祖轻叹一口气,说道,“还不是看到淮东两府十一县不是什么能成气候的地方?”

“照寻常的认识,他们这么看淮东,也没有错,”林梦得笑了笑,说道:“不过淮东很快就会有叫他们瞠目结舌的机会!”

淮东两府十一县,虽说也算得上鱼米之乡,但大半地区都是低产的低洼湖荡区,米粮桑棉麻等作物产量不及维扬府,更远不及平江府。

不要说煤铁跟造船的木料,淮东连石灰都严重缺乏;最为富足的盐业,还给维扬的两淮盐铁司控制着。

在许多人眼里,林缚与淮东军虽然嚣张跋扈,但还是不担心林缚控制淮东能成什么气候。

秦承祖轻轻一笑,说道:“派人去问问敬轩、致庸有没有空,最好也能一起见一下平江府的人……”陈家缺什么,陈家有什么能提供给淮东的,秦承祖他们都能知道个大概,所以也知道该拉谁出来跟陈家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