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枭臣 > 第61章 党同伐异

枭臣 第61章 党同伐异

作者:更俗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0:55 来源:笔趣阁

“漕粮改折漕银以来,诸项漕捐,本应废止,但各府县都照征不误。为今之计,当使诸府县将漕捐诸项缴为公用,而不应再向田亩摊征饷银……”

顾府后园,张玉伯慷慨陈辞,说到激动处,拍着桌子,振得桌案上的碗碟横斜。

“玉伯性子就是急躁,还以为你去徐州,能磨练一二,没想到变本加厉了,”林庭立慢悠悠的说道,“宁王要是能听见你的这番话,也不会当众将你轰出议事厅去。你跟我们说的这番话,我们能理解你,又有何益?”

顾悟尘抬手压了压,要张玉伯稍安勿躁,说道:“此番加征,虽说是摊入田亩,但主要还是奉行‘自筹自用’的原则,府县有节余,自然不会强摊下去!府县没有节余,摊入田亩,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徐州的情况,郡司或许应有考虑,你可以找岳冷秋、王添商议,不应该哗闹公堂,更不应当面顶撞宁王……”说到这里,稍稍一顿,“宁王府卫营一扩再扩,又新设了内府司,今日地位与储君没有多大的差别。我们做臣子的,总要维护宁王的威信才是。”

林缚坐着不吭声,顾悟尘这话倒有一半是说给他听的。

“宁王的威信,做臣子的自然是要维护的,”张玉伯长叹一口气,说道,“然横征暴敛之祸不可不察,宁王若想恢复大越朝中兴之治,向小户贫民加征,非长久之计,究其根本,可学崇州之政:清丈田亩,国用自足!”

“崇州之政,好是好的,但放在崇州能行,放在别处却不能行,”顾悟尘缓缓说道,“治国与烹小鲜,急躁不得……”

林缚闷头喝茶,他回崇州,还能自成一统,大不了不去过问外面的水深火热。

张玉伯奉行忠君之道,又怜民生艰苦,才最是艰难。

这次“加征分饷”,大体按照“地方上自筹、地方上自用”的原则进行。说到底,宁王府与郡司都没有将摊派银款及时征缴上来的自信跟底气,所以搞了“自筹自用”的名义,将催缴权直接下放给诸军司;要有什么不良隐患,诸军司出兵镇压也快。

实际上,将导致一个严重的后果,却是生长在王侯之家的宁王与许多人都预料不到的:军司在地方上的权势,将有可能借此得到进一步的扩张。

林缚心里暗暗思量:淮东两府十一县,淮安府的银子更好筹一些,那就让淮安府的银子缴给郡司,除崇州外,海陵府其他县要能生出些事情来,他正好有借口去干涉。

至于他在崇州所行的整治公田、丈量田亩、减租减赋诸政,顾悟尘谓之急躁,林庭立也不赞同的(毕竟林家就是东阳府的大田主,减租减赋先是要直接减到自家头上),林缚是早就知道的,也没有必要在这些细枝末节上争执什么。

林缚岔开话题,提及让柳西林归随张玉伯去徐州的事情。

此番围剿刘妙贞部,徐州有出兵的任务;柳西林去徐州,除了能帮到张玉伯对抗陈韩三之外,还能有带兵打仗的机会。

顾悟尘也希望东阳一系能出现更多能征善战的将领出来,让柳西林去徐州,要比留在江宁好。

顾悟尘考虑片刻,便同意这样的安排。

这会儿,老夫人派人来催。薰娘有孕在身,今晚不打算留在府里过夜,就不宜熬夜太深,要林缚赶紧接董娘回去。

林缚心情也是不畅,他对这次的江宁议事已经不抱什么期待,就想在江宁将钱庄筹银的事情做好。岳母催促,他便告辞先走。

林缚骑着马,君薰坐在马车里,数十骑侍簇拥左右。

天气炎热,帘子改为纱帘,君薰将窗帘子揭开,与林缚说话:“崇州行新政之后,仓廪充盈,短短两三年间,做了这么多事情,民生也无丝毫的不便,我爹怎么就不赞同?”

“你又躲起来偷听?”林缚笑问道。

“哪里有偷听,你们说话的声音太闹,我想不听见都不行。”君薰娇憨的狡辩道,仍看着林缚的脸,期待他解释心里的疑惑。

“岳父大人也有他的考虑,崇州之政,在崇州能行,在其他府县却不易行,事实却是如此,”林缚微微一叹,说道,“远的不说,江东郡司及府县诸多官宦,哪家不是良田万千亩?这些多田地,自然都是雇人耕作,减租,是减他们自家的钱袋子。此外,官宦胥吏,贪鄙成风,要是减赋,又加上整顿吏治,可不是要了他们的老命?”

“你说不易行,只是‘不易’而已,又不是不能行,”顾君薰又问道,“我爹的口气,却是绝不能行,这又是为什么?”

“能耐再高,做事也要人手去做,”林缚将手伸入车窗,抓起薰娘搭成车窗上的小手,说道,“下面的官宦胥吏根子都烂掉了,就算有再高明的手段,就算有再远大的政治抱负,还是什么事都做不成。要行新政,真是不容易得很。不过啊,朝廷根子都快烂透了,不行新政,想要中兴则是万万不能。岳父大人觉得太难,所以认为不能做,但在我看来,正因为太难,才必须要做!”

顾君薰心里有些难过,虽说夫君现在还不会跟父亲争执什么,但在某些事情上,无异会越走越远;她却不能改变什么。

林缚看到薰娘眼睛里的心思,笑道:“岳父处在江宁的湍流之中,需步步为营、处处小心,他有他的考虑,不能激进,不能急躁,是对的;不过淮东那一亩三分地,我还是能做些主的,做个榜样出来,给天下人看看!”

回到集云居,小蛮先过来给薰娘请安;临走时,给林缚使了一个眼色,示意苏湄还在她那里。

林缚顾不得太多,他还要先将林梦得喊来议事,将白天在宁王府议事的大概说给他听。

“加征分饷,大家都急着要好处,偏偏没人记着陈芝虎,”林梦得笑道,“陈芝虎果真是后娘养的,拉他南下打一仗,再将他调回大同去,真不晓得他心里会不会骂娘?”

林缚摇了摇头,说道:“谁晓得呢。淮东崛起太快,在旁人眼里总是异类,所以啊,除了经营好淮东一亩三分地之外,不要想着对别人指手划脚了。”林缚今日被迫向宁王低头认错,也相当沮丧。

“便该是如此!”林梦得却是兴奋。

相比较林缚还瞻前顾后,心里甚至还期待大越朝能恢复中兴之治的机会,林梦得反而能看到一条更为现实的道路铺在淮东前面。

在林梦得看来,曹、梁两家都开始谋算裂土封疆的地位,淮东为何不能走得更快一些?

林梦得又说道:“经过这次扩编,即使不算上陈韩三、孙壮所部,江东郡诸军司兵马总数,也将近二十万了。江东郡日常维持如此兵马,还勉强能应付,一旦开战,各种开支就无法控制。养军之资,激增三四倍,是常有之事。任董原能耐再高,也不可能在三五个月之内,将奢家打回东闽去。我看,这次的加征还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的好戏还会更多……”

“董原是个不吭声的吃人老虎,”林缚说道,“我们要多防备这个人!”

这会儿,院子外马蹄在长街上奔驰的声音清晰传来,听声音,也就三五匹马,是奔簸箕巷而来。林缚怀疑是有什么紧急军情从崇州传来,站起来,示意侍卫长陈花脸去前面看看去。

过了片刻,陈花脸带进来两个林缚没想到的人进来。

来者不是旁人,是海虞县兵备都监兼乡营指挥陈华文与前科状元陈明辙。

夜里天气虽已清凉下来,他二人却大汗淋漓,想来是一路策马赶来,没有停歇过。

林梦得看了林缚一眼,暗示:好事不是上门来了!

“陈大人与明辙兄怎么也在江宁?”林缚走下台阶,诧异的问道,请陈华文进内堂入座休息。

“我们也是刚从海虞赶来,夜里进城,先来拜望制置使!”陈华文说道。

林梦得与陈华文、陈明辙行了一礼,对面坐下,问道:“陈大人为平江府并入浙北制置使的消息而来?”

“正是为此事而来,”陈华文说道,明人眼里不说暗事,如今是有求人家,又怎么能遮遮掩掩,开门见山的说道,“孟义山率宁海军南下,驻守嘉兴,归他节制。起初,孟义山与董原兵力相当,然而数番战事以来,董原所部兵部增加两万五千有余,孟义山折兵损将,仅剩不足半数。我担心平江府并入浙北制置使司之后,平江府诸乡营也会给如法炮制……”

浙北制置使司所辖兵额将扩编六万,如今归董原辖制约有三万之数,短时间内要想扩增一倍,将乡营收编进去,最是便捷。

平江府的地方豪绅,很多人只求平安富贵,子弟又能读书入仕,很少有人会有拥兵自重的野心。乡营给收编,对平江府的很多豪绅都无所谓,当初大规模组建乡营也仅仅是防备东海寇而已,这下子甚至都不用再糜费养兵;只可惜,最大的问题并不是这里。

林缚故作糊涂说道:“董使君素有善战、治军之名,孟义山屡受挫折,许是原宁海镇军战力不强的缘故。就两浙形势,董使君尚能掌握,我不觉得增设浙北制置使司有何不妥啊?”

陈华文心里微叹,林梦得倒有些迫不急待,林缚却显得城府更深,似乎根本就没有在意林梦得刚才急切的问话,又将谈话强拉回到他控制的节奏之内。

陈明辙耐着性子,坐在一旁喝茶不吭声。

“诸军司皆设军领司以辖粮秣,唯浙北制置使司的粮秣、军械归总督府直辖,制置使以为何故?”陈华文问道。

林缚笑了笑,说道:“军领司与制置使司都非常设,也朝岳督与宁王有别的考虑也说不定……”心里暗道:余心源没有看穿的陷阱,没想到消息传到陈家人的耳中,却是给陈家一眼看穿了。

正如林梦得刚才所说,江东郡养二十万兵马,勉强能行,但战争的消耗远远要超过寻常驻守,这次的加征还仅是第一步。

江宁郡日后主要的战事,就是浙北军司辖区内,跟占据浙东的奢家之间的拉锯战。

这次将平江府划入浙北制置使所辖,加征分饷又确定“自筹自用”的原则,其中隐藏的部署就是要平江府为江东郡跟奢家之间的拉锯战贡献更多的饷源。

在浙北军司之外另设军领司统辖粮秣军械,军领司的大权必然会给吴党势力占据。跟在淮东设军领司能限制淮东军司的权柄不同,在浙北设军领司将不利于从平江府筹措粮饷。

岳冷秋将浙北军司的粮秣军械供应亲自抓在手里,除了想直接制约董原外,也是要将吴党势力排斥在外。

这段时间来,吴党作为江东郡主要的地方势力,貌似在上升,但朝廷要从地方上抽取更多的资源,又怎么会不考虑吴党实际将更有可能成为阻力?

余心源作为吴党党魁,地位一直在稳定上升中,但除了余心源之外,吴党在江东郡就几乎没有能站得上台面的人,远不及东阳一系有顾悟尘、林缚、林庭立、张玉伯等人撑住局面。

今日议事时,张玉伯牛脾气犯冲,都给宁王发怒轰赶出去,但也没有受到实质性的惩罚,回到顾府,他还是一样的牢骚不断——这便是派系实力的体现。

岳冷秋、董原与宁王府之流,暗中谋算吴党,林缚是乐于看到的。

平江府的土地兼并现象,只比海陵县更严重,从贫穷农户头上收刮总是有限,战事一旦控制不住,岳冷秋、董原以及宁王府,最终还是会对平江府的豪绅富户下手的——这样的事情,林缚又有什么不愿意看到的?

没想到余心源看不透此节,倒是陈华文或陈家有人眼光锐利。

一旦海战乡营不能保持独立的地位,还要给董原刻意的削弱掉;作为平江府首富的陈家,仅凭借一个状元郎,能不能保住富可倾城的财富,还真是很难说。

“宁王殿下与岳督另有考虑,我们自然不便非议,但制置使当真愿意看到两浙战事,完全由董原掌握?”陈华文说道。

“陈大人有什么好的见解?”林缚问道。

“淮东欲打岱山、昌国,海虞可助制置使一臂之力,”陈华文说道,“也请制置使助海虞能保留乡营,不给董原所趁!另外,制置使在淮东办钱庄,是大善之政,我陈家也有意拿笔银子投进去,还想请制置使在海虞设一处钱庄分号!”

林缚手指敲着桌子,心里思量:陈家想在董原与淮东之间求平衡,对淮东来说,倒是好消息。

陈华文邀请淮东钱庄到海虞设分号,无疑是邀请淮东将手伸到海虞县去。当然,真要这么做了,跟董原的关系会对立起来,但不这么做,嵊泗防线每年从海虞、金湖所得到的四五万两银的补给,就很可能会董原扣掉。

当然,有便宜不能不占,林缚才不管董原算老几,只是要有什么借口才能帮海虞乡营保留相对独立的地位?这倒是个难题。

林缚琢磨了片刻,觉得还是先答应下来再说,说道:“好!”又问陈明辙,“明辙兄此次来江宁,是有入仕的打算?”

陈明辙点点头,说道:“隐逸乡野几年,思量颇多,也该是朝廷尽忠效力的时候了。”

林缚笑了笑,心里却想:陈华文虽说能力不差,陈家的势力也不弱,但由于地位低了些,在江东官场几乎说不上话。陈明辙是前科状元身份,吴党又正处于势力上升期,他自然要站出来给陈家、给吴党撑门面。

当世派系更多是因为利害关系而结合在一起,乡党、裙带,不过能使彼此的利害关系更一致、更紧密而已,并没有因政治理念而分野的派系党阀出现。所以林缚也不问陈华文、陈明辙为何不去先见余心源,当然他料得顾悟尘也不会介意与陈家暗中默契,只要陈家有足够的实力就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