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枭臣 > 第6章 私粮入京

枭臣 第6章 私粮入京

作者:更俗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1:12 来源:笔趣阁

看到集云社船队抵达津海,汤浩信稍松了一口气,心知在四月中旬之前,津海储粮四十万石的目标不难实现,但是他还不能松懈下来。

在四月中下旬之前,从山东抽调近四十万石粮食,能暂时缓解京畿粮荒,但也只是暂时缓解。包括燕南赈济所需在内,差不多今后每个月都要往京畿输送二三十万石的粮食才能基本满足京畿军民所需。

黄河北堤决口的封堵、平原府漕陆路的修复,绝非一日之功,最乐观的估计也要折腾半年时间,也就意味着,在今后半年时间里,要通过津海往京畿及燕南地区输送一百五十万石到两百万石粮食。

除了集云社船队有外海远航能力、能直接从江淮地区快运送粮食到津海来之外,此时替津海运粮的绝大部分商船由于船型及结构强度的限制,都只能在近海航行。大部分商船都只适合走山东登莱到津海的中程海路,无法从更远的江淮地区运粮到津海来。

济南府、平原府为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形,是山东的主要产粮地,定漕额几乎是占到整个山东的半数。济南、平原二府这次遭到彻底的摧残跟破坏,非但不能向京畿输送漕粮,还要从其他地区调集大量的粮食对难民进行赈济。山东东部、南部地区多为山地,粮食产量有限,这次调出三四十万石粮食就已经是极限。

林缚解决了山东登莱到津海的输送瓶颈难题,汤浩信眼下最头疼的就变成是其他地区输往山东登莱地区的粮食量能不能达到每月二三十石。要是在这个瓶颈上卡住,就算山东登莱到津海的运力再富足,也不能彻底解释京畿粮荒危机。

汤浩信犹豫着是不是请旨亲自去山东走一趟,看一看山东的准备情况,关键链子不能掉在山东。不过山东新任按察使柳叶飞是颇受副相张协信任的亲信,汤浩信心想柳叶飞应该不会忽视京畿粮荒危机问题。要真是东山掉了链子,不管张协如何的信任柳叶飞,柳叶飞想保住官位很难。

船队靠港停泊,葛存信等人上了码头,先将物资清单递给林缚。

集云社船队包括三艘五千石巨舶、十艘千石巨舶,总运力高达两万五千石,为保证海上航行的机动性,也是次试航黑水洋水域,浅舱而行,除了一些药材、铁制品等紧缺物资外,主要装载了一万五千石粮食,津海最紧缺的也是粮食。

除船工、水手及护航甲卒外,这次随船来津海的,林续宏还带着十几名林族及上林里子弟。这自然也是林续文身兼右都佥御史兼知河间府事兼督河间府兵备事兼都津海都漕运司、手撑河间府地方军政及津海都漕运司大权,再说河间府地方势力给摧残得七零八落,正是林族将势力伸到河间府的最佳良机。

看到林缚及大公子都站在港口,跟在后面下船的林续宏走过来行礼道:“大公子、十七爷……”去年五月份撤出上林里时,林续宏并不觉得地位差林缚多少,才过去一年不到的时候,就觉得再继续称呼林缚“老十七”不合适了。

林缚微微一怔,心里琢磨着自己什么时间成为林续宏嘴里的“十七爷”来着,觉得这称谓也别扭,但没有说什么,他介绍身侧的汤浩信,说道:“汤公汤少保,续宏大哥,你来给汤少保行礼……”

“小的给汤公您老问安,”林续宏给汤浩信行过礼,说道,“顾大人猜想汤公在津海,特意托我捎一封信函给汤公您……”赶忙让随等将顾悟尘的私信找出来给汤浩信。

汤浩信微微一笑,将信函接过来,也不着急拆开,颇为亲切的问了一些黑水洋外海远航的细节,越问眉头皱得越紧,眼下想从崇州出海直接大规模的运漕粮到津海来,根本就不现实。

在内河漕运最不便利的冬春季,却是大型海船队最便捷的时候,从黑水洋外海航线北上,再借西北季风南下,一个月就能走一个来回来。

但是到四月份之后,季风将生改变,从西北季风转变成东南季风,海上风暴也变得更加的频繁跟狂暴。便是大型的坚固海船,在四月份之后,一般也只会借助东南季风走近海航线往北航行。北上的度不慢,但是船队南下的度却非常的缓慢,集云社的船队往返一趟,至少也需要两个月以上。

夏秋季,由于海上风暴的频繁,中小型海船或者结构强度达到要求的海船,通常都会选择躲在避风港,轻易不会出海,更绝不会轻易走远程海运。

考虑到这些因素,林缚在津海组织的庞大海商船东,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依然只能在风浪相对较小的渤海湾范围之内运送粮草。即使让集云社的船队到崇州直接运粮,理想状态下半年的最大输粮量六万到八万石,根本无法解决京畿及燕南地区高达一百五十万石到两百万石的粮食需求。

眼下最紧迫的问题,就是山东缺粮,要使外郡的漕粮通过内河、陆路运输,运抵山东登莱地区。

林缚对这个问题也想得很清楚,瓶颈就卡在如何将外郡的漕粮运到山东登莱地区,但是他与江东左营的能力再强也有限度,这是朝廷与户部要调动一切能源去解决的事情。

海船靠港,栈板搭好,民夫搬运的度很快,千石船装六七成满,六七百袋粮食,组织两三百民夫搬运入仓,一炷香工夫就能搬空一艘船。

林缚没有空闲工夫留在码头上监视搬运,与汤浩信、林续文各自回衙门或临时驻营署理公务,他需要葛存信向他当面汇报江东郡更详细的情报。

林缚刚回营帐,刘直就缀着尾巴走进来。

林缚见刘直鬼鬼祟祟的样子,知道他有话要说,也没有邀刘直进密室商议的事情,站起来笑问道:“刘观军,有何事赐请?”

江东左军正式编为乡营,刘直所谓的江东左军观军容副使的职衔就虚置了,不再直接跟江东左营生关系,但是刘直也是能耐颇大、颇得郝宗成信任之人,又给按了个津海观军容副使的职衔,变得整个津海驻军及客军的监军副使。即使李卓成功说服皇帝,同意战略收缩、内线防卫、三路布局的平瞄战略构想,在津海设一路精锐偏师,林缚估计着刘直就会正式出任津海军监军使或者说观军容使,行使监军之职。

林缚还是不想得罪这些阉臣,想着尽可能跟他们搞好关系,对刘直的态度一直都和善。

刘直笑了笑,迟疑了片刻,才说道:“按说集云社船队运来的这些粮食并不需要入储津海仓,户部这时候只管登莱运出的粮草……”

刘直撅什么屁股,林缚就知道他想拉什么屎。

林缚向津海仓以及沿海军塞诸移驻提供粮草,都是在户部的计划之列,以每石粟米一千五百钱计价;这个价格已经是江宁粟米价格的三四倍之高。

京畿粮荒,粮食已经严格控制起来,除了官员足额给俸之外,普通老百姓都定量按平价售粮,但是供应量很少,要想全家人吃饱不饿肚子,必须从其他渠道购粮。

便是朝中官员即使能足额领俸粮,也觉得粮食紧张,毕竟宅院里仆从众多,要养这么多口人,俸粮也有所不足,就需要从粮市购粮。

京畿地区,除了很小比例的平价供粮外,市场粮价已经飞涨了远远过江宁米价三四倍的程度。

刘直的意思很明显,集云社船队运来的粮食不经过津海仓,直接偷运到京畿地区售卖,得利也绝对远远过售给津海仓。

当然,林缚知道刘直不会是好心来指点自己财,他微颔着,笑道:“刘观军还有什么话要在我面前藏着掖着的?”

“……”刘直嘿然一笑,说道,“蓟北军调度频繁,又不受地方节制,每天往京畿运几百上千石粮食,必能做到神不知鬼不觉……”

“海船靠岸,汤少保也在码头看过,我也难办啊,”林缚想了片刻,说道,“这样可好,这次我还是以每石一千五百钱的价格多划两千石粮食给蓟北军,这里要有什么好事,我们下回再商议?”

“成!”刘直没想到林缚会这么爽快,他原先能多讨些粮食与江东左军分利,既然林缚不分利,这次能多拨两千石粮食,也算是够意思了。他想了想,以京畿此时的粮价,这两千粮食囤在手里多留些天,转手多赚七八千两银子是轻飘飘的事情。

林缚也知道京畿粮价飞涨,但是他负责协助林续文为户部督办海漕,运来粮草除了定额供应沿海军塞移驻军队外,只能将粮食都售给津海仓,再由林续文组织内河及陆路运输交付户部所属的京畿大仓,至于户部怎么处置,怎么利用这些粮食与粮商勾结起来从平民百姓身上收刮银钱,就跟津海及江东左军没有什么关系了。

没想到郝宗成想伸手来捞这笔钱,郝宗成现在还控制蓟北军,粮食由郝宗成运往京畿是很方便的事情,这倒跟利用军队走私性质差不多,林缚也想,凭什么银子都给户部官员及户部的关系户粮商捞过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