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哈利波特之晨光 > 第七十章 搅拌缸中的洗礼

哈利波特之晨光 第七十章 搅拌缸中的洗礼

作者:金吾不禁夜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4-03-10 14:24:28 来源:笔趣阁

据说当奥地利、俄国、普鲁士三家瓜分波兰的时候,玛丽亚·特蕾莎女王哭了。

有一个不知是真的还是杜撰的事,她说她不知道为什么,如果双方行使霸权,压迫弱小,第三方必须效仿并作出同样有失公允的事,仅仅是出于未雨绸缪和当下便利。

如果说女人的眼泪只对在乎她的人管用,那么对腓特烈大帝来说,没有任何一个女人是他在乎的。于是他便说:“她哭了,但是她收下了。”

那些慈善家的热心程度让乔治安娜想起了农耕借贷,当时银行家们也是这么蜂拥而至。

她觉得这次自己可能又错了,然而现在却好像不允许她改了,“新的问题”又来了。

乔治安娜走之前说要用盔甲来装饰伏尔甘,波拿巴就找到了一些,其中包括萨伏依盔甲,贵族们对萨伏依盔甲嗤之以鼻,因为和精美的米兰盔甲比,萨伏依盔甲实在是古怪又难看了,可是17世纪的马耳他骑士团却大量列装。

接着他就想起来皮埃蒙特不仅有丝织品,还有造纸厂和冶铁厂,于是他就写信让她“恢复”都灵的钢铁工业。

铁不溶于汞,尽管汞这种墨丘利的化身可以与其他金属形成合金。

在柏拉图翻译的《赫耳墨斯秘籍》中,赫耳墨斯曾对塔特说:知识并非善的开端,却向我们提供了将被知晓的善的开端。

同时投入必朽与神圣两个领域是不可能的。

那些接受神之馈赠的分享者就是不朽的,而非必朽的。

地上的事物、天上的事物、甚至天空之上的事物,在他们的心中已领悟了。

他们藐视各个有形体和无形体的事物,匆忙赶向同一和唯一。

用东方的哲学来看,赫耳墨斯说的“同一和唯一”应该说的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那个“一”。

柏拉图的天人学说里,城邦之善使城邦团结统一,家庭与私产都不得存留,最善的共同体中,人人必定亲密无间,其中一切事物即都“属我”又都“不属我”。

当全欧洲都因为黑死病而大量人口死亡时,米兰却幸免于难。

要是乔治安娜没有傻到去跳舞,她本想在回信里跟波拿巴聊聊这个。

她不怀疑他听不听得懂,她只担心他想不想听。

如果说城邦的合一要建立在生活于其中的每个人的合一上,城邦的每个公民都要完成自己的任务,那么军队也是一样的,波拿巴甚至还跟她说,军队里死亡都是平等的,哪怕指挥官的帐篷也在大炮的射程之内。蝾螈断尾可以存活,少了条腿和胳膊也不会死。

柏拉图追求的“一”而非“多”,但希腊诸神是共存的,阿特拉斯、卡吕普索这些泰坦也存在于人间,并没有和其他泰坦被关到地狱里去。

她长叹一口气,看着手里的信。

在马耳他岛上有一个地方叫“卡吕普索之洞”,根据荷马史诗中卡吕普索住的地方取的名,她在里面织造了衣物给奥德修斯,在洞穴外就是蓝拉湾,山坡上有果树和花卉,从那里可以俯瞰哈马海滩的风景。

波拿巴好像对那个地方着了魔,他居然说如果他是奥德修斯,就呆在那里不走了。他要躺在女神的怀中,不再回到他妻子的身边。

其实经过了特洛伊战争那么多年,还有奥德修斯在海上漂泊的日子,佩内洛普早就青春不在了,确实不如青春永驻的女神。

可是她一直在等他,连他们的儿子都以为奥德修斯已经死了,这种爱情何尝不是一种不朽呢?

那位编撰教会法律的教皇是格列高利七世,在米兰大教堂举行弥撒时,唱诗班唱了格列高利圣咏,它是格列高利一世创立的,当时伦巴第人还常常大范围进犯罗马,格列高利一世曾以罗马主教的身份组织保卫城市。

这种格列高利圣咏节奏和音调平缓,有安抚人心的作用,尤其米兰大教堂的混响效果非常不错。

马耳他骑士又称医院骑士,他们保护的就是“Hospice”,这个中世纪时供朝圣者们休息的地方。

但是在米兰的临终医院里,那些得了麻风等绝症的人,却住在远离人群的地方,他们不想打扰别人的“生活”。

要说可怜,没有谁比他们更可怜了,可是他们却还在为其他人着想。

汤姆里德尔原本长相俊美,他看起来就像是路西法,尽管路西法堕落了,他依旧曾经是上帝的宠儿。

然而亚当出现了,神让路西法向亚当行礼,而且还要看守伊甸园,仿佛过去的恩宠都转移到了亚当的身上。

宠爱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不会感觉到那种悲伤,过去国王的情妇们在得宠时都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

路易十四还爱小丰唐惹的时候,她那双蓝眼睛一含泪,他的心都要化了。等路易十四有了别的“玩具”,他就完全不理会她了。

随意切割灵魂至少损坏了汤姆里德尔俊美的脸庞,他自己不在意,因为他追求的是永生。

可是别人不会,他复活后那张蛇一样的脸让沉醉于他神魔般魅力的大多数人“清醒”了。

死亡圣器中的隐形斗篷,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像别的隐形斗篷一样,过段时间会“失效”。

它仿佛是不朽的,然而它毕竟还是凡人做的,一群将自己称为炼金术士,却模仿神的凡人。

柏拉图说的“工匠”(demiurgos)是在已有材料基础上构建“秩序”,就像无限宇宙危机中被反派控制的哥谭,也一样存在一种秩序。

知识并非善的开端,却向我们提供了将被知晓的善的开端。

当然也可以选择恶,禁果只是提供了人变坏的可能性。

很多老师都会喜欢汤姆里德尔这样的学生,他太聪明了,而且有天赋,毕业后还成就非凡。

可是后来就连斯拉格霍恩都将他从收藏架上取了下来,别的老师甚至假装没有教过他。

要是当初,他们没有将力量交到错误的人手里,或许就没有那么多悲剧了。

可是那帮掌握古代魔法的人,也将力量交给了伊西多拉,她也没有辜负老师们的期望——从某种程度上——她想要创造一个没有痛苦的世界,而不是滥用力量,制造更多痛苦。

慷慨地不因人而异地教授不行,谨慎地挑人教授也不行。

知识如果没有传承者就会断绝,许多炼金术和古代魔法都失传了。

也不见得古代的东西都是威力巨大的,在那个布满了魔鬼网的地下墓穴,魔鬼网是怕火的,可是火烧百合却是喜欢火的,如果有人下意识用火焰魔法烧魔鬼网,很快就会陷入陷阱中,被火焰包围。

然而18世纪发明的一个荧光闪烁就解决了问题,这个魔咒一年级的孩子都会,那么布置精妙的陷阱就那么简单地被破解了。

罗哈特至少给人们带来了快乐,如果没有那个诅咒,罗哈特一直在黑魔法防御课教下去,虽然他当教授教不了孩子们知识,但他很懂得社会生存的办法。

不论是天文设备、实验装置、魔药材料都需要钱,离开了学校后的斯拉格霍恩可没资源做昂贵的实验。为了这些,哪怕他教了伏地魔,也没有和其他老师一样辞职或隐姓埋名,一直到斯内普挑战他取胜,他才不得不离职。

波莫纳原本和费力维一样,或者如赫耳墨斯说的,知识是开端,有人想要掌握这开端,哪怕旅途十分崎岖,就告诉他。

可是她发现自己依旧很无知,犯下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一个想要做好事,却为恶的人和一个想要做坏事,却干了好事的人,哪个更不可原谅呢?

沙子本来是散的,用水浸透后能捏成团,等水没有了,沙子又重新变成了沙子,风一吹就散了。

但拿破仑却想在散沙里放上一块花岗岩。

“代价”永远都不够,尽管好像存在“公平交易”、“等价交换”的原则。

那只是人类制造的诸多幻觉之一,她又想起了刚才在礼拜堂里看到的那一副图了。

那是两条走廊,随着光线变换,漆黑的走廊尽头有一个举着火炬的人。

她曾经幻想过,要是她能在斯内普的眼睛里也看到一个举着火炬的自己该多好。

克洛诺斯的儿子从不曾将没有痛苦的日子赐给凡人,

但是快乐和悲伤,时间的车轮,滚向每一个人,

甚至沿着轨迹运行的星星,光明灿烂的夜晚,

命运,死亡,

它们从来不会等待世人。

财富来了又去,

悲伤和快乐也是如此。

在那个阿尔卑斯山中的迷宫里,还有一句话:

成神的路虽然崎岖,却会在不经意中显现出来。

本来她以为是无稽之谈,尤其同行者中还有伏地魔。

“一元”是一切的开端和根源。

希腊人喜欢在远离人烟的地方建造圣所,而罗马人则认为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建造圣所更好。

奥古斯都的“和平祭坛”就位于罗马前往北方的主干道之一的弗拉米尼亚大道向台伯河方向的途中。

在《埃涅阿斯记》中,火神不只是创造出了阿波罗的弓,还创造了一个被锁链锁住的怪物——他的儿子。

火神同样制造了用来锁住了普罗米修斯的锁链,除非有神放弃永恒的生命,否则锁链不会断的。

那么普罗米修斯能不能自己放弃永恒的生命,虽然他立刻就死,却不用再每日被鹰啄肝的痛苦了?

伏尔甘宫创造的“机器”,会不会是个怪物?

此时她真希望自己有预知的能力,可惜她不是那一份神之馈赠的分享者。

她只是个“无人”,眼下的信她都不知道怎么回,何况是“未来”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