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明匹夫 > 第91章 药厂

大明匹夫 第91章 药厂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40:32 来源:笔趣阁

和铁厂隔河相望的则是火药厂,同样也是高墙隔离,卫兵把守,这也是为了安全生产起见。

巨大的长方窑,里面堆满了木材,活塞式抽风木箱把窑里面的空气基本抽完,一车车的火炭被送了进去,木炭窑被紧紧关上,大约经过一天的功夫,木材完成加热,就是制好的木炭。

从山腰奔腾而下的水流,带动山脚下水边直径约五米的水车旋转,水车上的曲柄随着水车转动,曲柄带动岸边碾盘上的石碾,来回做圆周运动,上面的木炭块被碾碎,直到完全成细粉状态,才被收集起来,然后通过筛选,过滤下来的就是木炭粉。

同样的圆柱形窑炉上端封闭,铁矿石和煤炭在窑里面垒叠起三米多高,水力带动摇柄,风箱不断抽动,炉火熊熊,刺鼻的黄色气体上升,经过冷凝处理,形成黄色的结晶物,这就是火药厂生产出来的硫磺粉,也是制造火药必不可少的三大原料之一。

硫磺在空气中容易爆炸和燃烧,一般情况下都是单独放在库房里面,隔绝空气,避光保存。

南山开采下来的铁矿石,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黄铁矿,黄铁矿中的硫含量在一半以上,虽然影响了冶铁的数量,但却能制造出大量的硫磺,可谓是祸福参半。

木炭粉和硫磺的制造,都不稀奇,而土法制硝,才是整个火药厂里最神奇的部分。

火药厂的水泥厕所,里面的人粪和尿液通过水泥渠道,流向几十米处阴暗潮湿里的化粪池,人粪和尿液与沙土搅拌均匀,经过20多天就能得到土硝,土硝经过沉淀分离,最后才是生产火药所要的硝。

“这洋教士真是能折腾,那么好的松江布,拿来做衣裳多好,全给糟蹋了!”

看到工匠们分离土硝的是上好的松江布,王二心疼地抱怨了出来。

“王二,叫你折腾你也不会。这是科学,你得好好学着。”

王泰微微一笑,语重心长。

年轻的王二,18岁的年龄,学习一点也不晚。

松江织造技术精湛,享誉海内,产品行销全国,远销日本和朝鲜,有“衣被天下”之称。松江布质地优良,世人誉之松江美布,价格比普通白棉布高出一倍以上,就连富户也多穿松江布。

王二这样抱怨,一点也不为过。

“你就不要埋怨了。越好的布,过滤的水才越干净,将来做的火药就质量越好。这可是事关兄弟们性命的事情,马虎不得。”

水和土硝一起混和好,搅拌均匀。工匠们在筛网上铺上一层棉布,中间放上细沙,再铺上一层棉布,再加上一层木炭粉,最上面又是一层细沙,等棉布铺好固定了以后,搅拌均匀的硝水被倒了进来。

“轻轻搅动,不要太快,不然蒸发的慢,时间太长!”

鲁昭指挥着工匠操作,满头大汗,身上传教的黑袍,早已经变成了中式的汉服。

而在他一旁,王浩,则是在旁边一边观察,一边记着。

火药厂虽然草建,但是所有要求十分严谨,各个工序都有工作流程和职权划分。从对待生产的科学态度和技术上来看,西方确实已经超过了东方。

“神父,回头我让人给你多做几套衣服,省得你没有换洗的!”

“王泰,多谢你了! 顺便告诉你,我的牛肉要吃完了,麻烦你准备一下了!”

鲁昭也不客气,大声喊道。

“公子,已经让人去买去了,晚上就到。”

王泰点了点头,轻声道:“这洋教士是宝贝疙瘩,千万不能怠慢。要牛肉就牛肉,要天鹅肉也得弄下来!”

王泰有些感慨。这要是后世,来个技术封锁,不知要花多少人力物力和时间。就光刻机,不知遭了多少西帝的阻碍。

现在只要服好务,就有知识免费赠送,还车旅费不报销,这样的好事,打灯笼都难找。

至于传教,自然是让他们自己玩了。

如果连这点自信都没有,中华文明也太脆弱了!

回想起历史上的大明朝廷内忧外患,欲招葡萄牙雇佣兵入境作战,时任吏部科给事中的卢兆龙竟然公开反对,言辞激烈。

“ 堂堂天朝,精通火器、能习先臣戚继光之传者, 亦自有人,何事外招远夷,贻忧内地,使之窥我虚实, 熟我情形,更笑我天朝之无人也?”

在这些保守派的官员们看来,让葡萄牙军人入京,不会而无一利,不仅被葡人窥探到中国国情,熟悉中国山川局势,同时还让大明王朝丢脸于天下。

也不知道,是谁给了卢兆龙这些言官的勇气,公然对国家决策指手画脚,而且还如此义正言辞。

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可悲可叹!

听说濠镜(澳门)有已故传教士金尼阁带来的7000余册科学技术书籍,自然要想方设法一起带过来。知识带来的革命,一定要由上至下,仅靠民间几人的摸索和单打独斗,实在是难有作为。

“堂兄,你要记得,鲁昭神父的这些学问,造火器的方法,必须要好好学,自己掌握,不能万事求别人,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王浩连连点头。有了学习的机会,二人也充实一些,尤其是王浩,彻底的改头换面,可谓是第二个“重生”的王泰。

不过,碍于天资和认知上的局限,二人也只是会做会造,但其中的精髓和原理,则是一知半解。

“去,看看火药的造粒!”

木炭粉和硫磺粉都要经过细筛,才可以和硝酸钾混合,制作火药。

木炭粉、土硝,还有硫磺粉,一起被装入了脚踏转动的木鼓中,随着木鼓的转动,三种火药的成分开始在木鼓里进行搅拌混合。

大约混合小半个时辰后,混合好的火药被拿了出来,喷洒上8%左右的水,然后被放到了石碾上,碾子在水力的带动下,便开始碾压起来。

大约一刻钟左右,鲁昭摸了摸火药,微微点了点头,工人们把火药铲起,放入空隙极小的铁丝筛网上,然后用石碾进行碾压,最后再装入转鼓中进行磨圆,晾干,从而得到颗粒化的火药。

“神父,做的好! 其实你也可以喷50~60%的酒精,大概就是中国的烈酒,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王泰一直在旁边观看,有时候会忍不住提出他的一些奇思妙想。

“王泰,你说的没错,其实欧罗巴刚开始火药颗粒化的时候,里面加的是尿,效果也不差。”

鲁昭嘿嘿一笑。看到王泰对自己的工作表示满意,这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肯定。

说实话,在这个神秘莫测的年轻人面前,他还真有些心虚。

就比如这硝硫碳的百分比,对方直接定在了7.5:1:1.5,比自己当初提出的配方确实要威力大一些。而且对方还

提出,火炮的引药,相应的配方还要做微调整,这也让他深为叹服。

“王泰,颗粒状的火药,并不是因为在燃速上比粉末状的快,而是因为颗粒化以后,中间产生了许多空隙,火药可以充分的燃烧。”

在鲁昭看来,颗粒火药因为减小了燃烧面积,所以降低了燃烧速度,从而在子弹出膛的一瞬间,都保持强大的冲击力。

“神父,你说的大概不错。火药如果燃速过快,铳管的膛压就会过高,容易导致炸膛,这是其一。其二,铅弹在飞出枪口前,火药已经燃烧完,这样导致火铳的加速度下降过快,从而导致射程太近,杀伤力不足。”

王泰说完,发现鲁昭呆呆地看着自己,不由得心头一愣。

难道说,自己说错了什么?自己可都是从后世的网络上得到的知识,不应该有如此大的反应。

“王泰,你也懂加速度?”

王泰的话,让鲁昭一阵惊诧。伽利略的加速度概念才提出不到三四十年,这位东方人居然已经了解。

“加速度吗,知道一些。任何物体都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则是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王泰随便说出了几个后世人人皆知的观点,弄得鲁昭汗水直流,狼狈不堪。

“公子,你真厉害,你胡咧咧几下,就搞得洋教士满头大汗,跟个傻子一样,小人佩服!”

王二频频摇头。连会造炮的洋教士都能哄的服服帖帖,自家公子,可是太能忽悠了。

“怎么会是胡咧咧! 这是科学,牛顿第一、第二定律你没学过吗?不懂就别胡咧咧!”

王泰一下子红了脸,立刻训斥起了王二。

学的知识差点忘光,但是这些基本的概念和知识,他还是知道。

“神父,咱们去看看你造的火炮!”

“好的,马上过去!”

鲁昭示意王浩和胡东继续监看火药的生产,自己则是和王泰一起,向远处的试炮场地而去。

“神父,燧发火铳研究的怎么样?”

“王泰,燧发火铳不比火炮,结构要复杂得多,造几个没问题,但是要大量生产,估计要到来年春节的时候,可能要在清明附近。”

王泰不由得一乐。这些传教士,入乡随俗,改穿儒袍,就连过节也是入乡随俗,其执着也是让人赞叹。

“王泰,其实你们大明会造火器的不少,比如你们南直隶的毕懋康,当年的兵部侍郎,他就会造燧发火铳,还出了一本书。你应该请他来,一定帮得上大忙!”

王泰先是点了点头,随即摇了摇头。

“神父,有你在这就行。毕老先生,我怕是请不动啊。”

以他小小的一个乡兵练总,去请曾经的国家大员,吃喝不愁、养尊处优,无异于痴人说梦。

不要说他一个乡兵练总,即便是孙传庭这样的一省巡抚,毕懋康恐怕也不一定会给他面子。

“王二,你记下了,回头把毕懋康的书一定买来,到时候可以参考一下,看能不能造一些出来。”

王泰转过头,对王二交代了一下。

他也想看看,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到底能不能用于实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