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明匹夫 > 第82章 仓皇

大明匹夫 第82章 仓皇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40:32 来源:笔趣阁

大明崇祯二十一年初夏,辽东,盛京城。

辽阳城惨败的消息传来,整个盛京城一片惊弓之鸟,街上行人稀少,城外逃离者络绎不绝,灭亡的乌云,笼罩着整个盛京城。

十万精锐,三十万军民,丧失殆尽,大清国元气大伤,满城尽是哭声,城郊的新坟比比皆是,却多是衣冠冢,红色幡旗遍布城里城外,那是为死去的人招魂。

祭祀悼念的时候,人人行色匆匆,敷衍塞责,只因为,明军就要兵临城下了。

若是寻常明军将领还罢了,即便是大明的崇祯皇帝御驾亲征,盛京城的军民也不会恐惧如此。汉人以天朝上国自称,礼仪之邦,大军讨伐,向来抚剿兼之,难得大兴杀戮,八旗子弟,自然也不用担心对方赶尽杀绝,寸草不生。

可是这个王泰……

杀人如麻,冷血至极,辽阳城一战,三十万人的死伤,太子河为之不流,其人之歇斯里底,可见一斑。

如今,辽阳城失守,明军数十万大军正在北上,以王泰的秉性,不知到时候,又是怎样的一番血流成河?

事实上,直到如今,大多数的大清士民,他们仍然不敢相信,满万不可敌的大清精锐,怎会一败再败,从天津卫到山海关,从宁远城到辽阳城,往往都是一日破城,死伤无数。

大清国能征善战的将领死伤大半,除了睿亲王多尔衮,还有一个逃回来的郑亲王济尔哈朗,还有良将贤臣吗?

恐怕这盛京城,也不例外!

如今,明军就要兵临城下,大清国,是不是要亡了?

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早知道天日昭昭,就该对那些汉人奴隶好些,如今深仇大恨,再想化解也来不及了。

要是盛京被明军给破了,那个时候,死的可是盛京城三四十万的旗人!

十几万大军驻守城中,本就人心惶惶,乌云盖顶之下,各种罪行频发,尤以抢劫和糟蹋妇女为多,不要说那些汉军旗的家属,就是满洲八旗的女人也不能幸免。

粮食短缺、兵盗横行,人心浮动、治安混乱、一切都是亡国之兆。

盛京城城墙上士兵林立,滚石擂木堆满整个城头,各种大小火炮架在垛墙上,对准了城外。城门口,清军如临大敌,严查出入城的各色人等,生怕有明军的探子混入,也严查那些逃离的盛京军民。

明军就要兵临城下,盛京城逃亡的人不在少数,官府下了告示,严禁军民离城,一时间怨声载道,反对声四起。

那些个王公贵族、大小官员,他们中许多人偷偷送走家属,到了这些普通百姓身上却被阻止,多尔衮这些狗贼,他是要拉全城的百姓陪葬啊!

辽阳城失守,三十万辽阳军民死伤无数,所剩无几,南部的屏障缺失,盛京城,几乎成了一座孤城。

盛京城中,商铺关门,百姓归家,除了街面上来回巡逻的军士,寂静无声。街上垃圾遍地,人畜粪便到处都是,无人问津。

性命攸关,生死未卜,恐怕就要大难临头,谁还在乎这些个破事。

忽然,盛京城头鸣金声不断,跟着城门禁闭,整个城头上的清军都动了起来。

睿亲王多尔衮在群将的簇拥下,匆匆忙忙上了南城墙,向着远处看去。

铺天盖地的明军从西南而东北跨过了浑河,一个个巨大的方阵徐徐而前,骑兵迤逦而进,无数炮车滚滚而动,火炮幽幽闪着寒光。明军覆盖了整个原野,一直从天际处延伸到了蒲河边,人数不知多少。

很快,明军到了盛京西城墙外,他们继续前行,滚滚洪流过了盛京城南北城墙,把盛京城给围了起来。粗

粗看去,明军人数也有二十余万。

明军很快立下大阵,旌旗飞扬,人喊马嘶,一片钢铁的海洋。

盛京城墙上,清军鸦雀无声,人人屏住了呼吸。

尤其是明军的火炮寒光幽幽,一片片让人摄人心魄。明军将士满脸风霜,他们抬头挺胸、肃然而立,刺刀雪亮,让城墙上的清军一时心头沉重,压抑至极。

河南卫军,兵临天下,要击败他们,谈何容易?

清军人群中,许多人脸色苍白,有人额头冒汗,就连许多老兵也是惴惴不安。

这些明军一看就是百战强兵,这一次,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明人,拿回自己的东西来了!

辽阳,从前明国的辽东都司驻地,盛京,不过原来的沈阳城而已。自努尔哈赤“七大恨”起兵,清军占了辽东,对汉人烧杀抢掠,灭绝人性的大屠杀,黄太吉时屡次入塞,烧杀抢掠,罪行累累,罄竹难书,他们心中比谁都清楚。

明军,摆明了就是来复仇的,大清国派出的使者,满洲的王公大臣巴布泰和岳乐都被当场格杀,可见血海深仇不共戴天,注定了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恶战。

难道说,大清国的气数真要尽了?他们也要沦为这个短命王朝的殉葬品?

清军统帅多尔衮眺望着城外的明军大营,面色阴沉,一言不发。

和议失败,大清国的使者巴布泰和岳乐身首异处,汉臣范文程被扣押,对多尔衮来说,奇耻大辱。

和谈失败,在他意料之中,但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王泰这个狗贼,怎会如此下作?

这样一来,他岂不是害了巴布泰和岳乐?

多想无益,还不如想想,该怎么对付城外的明军吧。

河南卫军火器犀利,悍不畏死,再加上都是骁勇善战的猛士,这,可是一场硬仗!

“王泰此贼,人面兽心,恶魔呀!”

多尔衮旁边的辅国公噶布喇高声怒骂,脸色通红。

噶布喇是巴布泰的长子,父亲被派去和谈,却被王泰当庭斩杀,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噶布喇自然是恨王泰入骨了。

“还有那个范文程,身为我大清国的使者,苟且偷生,还偷偷让自己的家眷潜逃,真是一条忘恩负义的狗奴才!”

另外一个发话的王公大臣,简郡王勒度,此刻也是脸色阴沉。

勒度是郑亲王济尔哈朗的三儿子,父亲自辽阳城败归,卧病不起,而他的兄长济度在辽阳城战惨死。他对王泰和河南卫军,自然也是恨意满满。

“李自成有消息吗?”

一众王公大臣中,忽然有人小声问了起来。

“问李自成有个屁用!李自成被赶到陕西去了。指望他出兵相助,远水解不了近渴,恐怕是没什么指望了。等灭了盛京城,下一个就是李……啊!”

一个一根筋的清军将领话还没有说完,脸上已经挨了多尔衮一马鞭。

“巴尔曼,你要是再乱放屁,小心你的狗头!”

多尔衮冷冷一句,巴尔曼赶紧低下头去,捂着脸,紧紧闭嘴。

“这一场国战,恐怕是无法避免了。”

多尔衮轻声说道,脸色难看。

“传令下去,让将士们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千万不能懈怠。有谁要是敢违抗军令,休怪军法无情,也休怪本王不讲情面!”

众人心惊胆战,连连称诺。

睿亲王的淫威,谁敢不从。

多尔衮下了城,看了看周围,轻轻叹息了一声。

明军兵临城下之前,其实可以选择逃离。但谁也没有想到,十万

大军驻守的辽阳城,被明军一把火,逼的半天就破。盛京城的皇室再想逃离,已然来不及。

另一方面,逃亡也只能是蒙古草原或者更遥远的苦寒北地。不过,北有哥萨克红发蓝眼睛,西则是居心叵测的蒙古族人,当年清军平定蒙古各部落,用的可是刀枪和血淋淋的杀戮。

逃离到这两个地方,或许,苦寒的北地,还可以选择。

不过,犹犹豫豫之下,错失良机,如今只有困兽犹斗来访。

明军势大,也不知道,这一场恶战下来,盛京城能剩下几人?

那些逃出城去的大清子民,或许才是最好的选择。

盛京城,皇城,后宫之中,年幼的顺治皇帝和母亲圣母皇太后布木布泰,坐于后宫之中,下首坐着济尔哈朗,三人都是脸色煞白,惴惴不安。

明军兵临城下,大战一触即发,盛京城,成了孤城,他们则是瓮中之鳖,任人摆布鱼肉!

满洲龙兴之地,竟然会被明军兵临城下,围的水泄不通。

继父亲黄太吉病死,大清国的权力棒,落到了摄政王多尔衮的手中。

不过,正是此人的瞎起哄胡搞,大清国才成了如今这样子。

明军兵临城下,自己这个傀儡皇帝,岂不是要死了?

可他才十一岁啊!

外面的世界那么大,他还没有好好看看,就这样“壮志未酬身先死”,实在有些不甘心。

这个王泰,狗日的,怎么这么狠心?

“郑亲王,你说咱们打得过明军吗?”

黄太吉的庄妃,如今的皇太后,福临的母亲布木布泰,目光转向了默不作声的济尔哈朗。

这家伙虽然打败了,但在盛京城中,势力依然是非同小可。

“太后,明军势不可挡,不然奴才也不会全军覆没,自己寥寥几人逃回来了。”

济尔哈朗苦笑一声,毫不掩饰。

他对外界说自己卧病在床,其实是心病,恐惧明军的心病而已。

“郑亲王,你就说,怎样可以解除眼前的危机?”

布木布泰目不转睛,看着眼前的济尔哈朗。

“……太后,除了开城投降,似乎没有其它的出路。”

济尔哈朗心惊胆战,轻声说了出来。

太后叫他来,不会有什么要事吧?

“大清国已经完了,福临这个皇帝,其实也是个傀儡。不如退位让贤,也能保我母子平安,保城中数十万旗人的性命。”

布木布泰看着济尔哈朗,目光炯炯,显然已经有了决断。

“郑亲王,你是先帝任命的顾命大臣,我这孤儿寡母的性命,可就交到你手上了。”

“太后,即便是奴才想照你的吩咐去做,可是摄政王那边。你知道,摄政王是绝不会束手就擒,而那个王泰,恐怕也不会放过摄政王。”

济尔哈朗已经明白了布木布泰的意思。

这个女人,杀伐果断,果然不是个简单角色。

只是这样一来,即便是归降,恐怕王泰也不会放过他。

“摄政王年事已高,再加上好女色,身子骨已经大不如前了。不能因为他一个人,而让几十万旗人给他陪葬!”

布木布泰的声音如惊雷般在济尔哈朗耳边响起,就在他惊魂未定之时,城外惊天动地的火炮声传来,连绵不断,摄人心魄。

“明军攻城了,你我的时间不多了!为了旗人的子孙后代,你就不要犹豫了!”

布木布泰低声细语,幽幽说了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