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明匹夫 > 第71章 气数

大明匹夫 第71章 气数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40:32 来源:笔趣阁

胡无百年命!

自老奴努尔哈赤七大恨抗明以来,三十多年过去,大清国势之强,兵威降临,铁骑纵横天下,直有问鼎中原之势。

但谁会想到,仅仅十年时间,曾经纵横驰骋,似乎战无不胜的大清铁骑,败的一塌糊涂,败的心惊肉跳,败的没了心气。

汉人来索命,来报仇雪恨了。

这可是仅仅三十年,距离百年,差了整整七十年!

难道说,大清建国仅仅十三年,这气数就尽了?

崇祯十五年,黄太吉突然病死,由于生前未立储君,满清皇位悬虚,宗室诸王,人人觊觎。肃亲王豪格和睿亲王多尔衮明争暗斗,最终乳臭未干、年仅六岁的黄太吉九子福临即位。

福林继位,郑亲王济尔哈朗与睿亲王多尔衮共同辅政。逮后多尔衮独擅威权,不令济尔哈朗预政,遂以母弟多铎为辅政叔王。背誓肆行,妄自尊大,自称皇父摄政王。凡批票本章,一以皇父摄政王行之。仪仗、音乐、侍从、府第,僣拟至尊。擅称太宗文皇帝序不当立,以挟制皇上。构陷威逼,使肃亲王豪格不得其死,遂纳其妃,且收其财产。更悖理入生母于太庙。僣妄不可枚举。大臣等畏威吞声,今冒死奏闻,伏原重加处治。

多尔衮消除异己,自认摄政王,大权独揽,凡一切政事及批票本章,不奉上命,概称诏旨。擅作威福,任意黜陟。凡是喜悦之人,不应官者滥升,不合己者滥降,以至僭妄悖理之处,不可枚举。不令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入朝办事,竟以朝廷自居,令其日候府前。

至于豪格和多尔衮,本就宿怨已久,再加上皇位之争,更是势成水火。多尔衮心机深沉,将有勇无谋的豪格无情打压,废黜后关入大牢。随着权力迅速膨胀,多尔衮穷侈极欲,于八旗选美女入府第,并于新服喀尔喀部索取有夫之妇,还逼娶朝.鲜公主,又嫌其不美,让朝.鲜再选美女,搞得朝.鲜朝野大怨,大清国众大臣更是满腹牢骚。

可即便如此,即便是多尔衮的亲兄弟、羽翼多铎横死,多尔衮在大清国的地位,依然是根深蒂固,无人可以撼动其地位。

饶余贝勒阿巴泰、武英郡王阿济格、豫亲王多铎、多罗贝勒杜度、礼烈亲王代善等死病殆尽,即便是辅国公满达海、固山贝子尼堪、固山贝子博洛、护军统领鳌拜、议政大臣苏克萨哈等满清年轻一代的将领,也是接二连三阵亡。

满清元气大伤,后继无人,只剩下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独撑门面,济尔哈朗看似急流勇退,多尔衮就更加唯我独尊了。

睿亲王多尔衮府邸,大堂之内,金碧辉煌,雕梁画栋,一切的一切,无不透出奢华之感。

“明军已经是大军压境,随时都会大军压境,要是明军从东西南三面进攻,我大清腹背受敌,处境可是不妙啊!”

大堂首位上,郑亲王济尔哈朗首先说了出来。

尽管被多尔衮限制,自身权力受到极大的限制,大清国局势日益恶化,忍辱负重的济尔哈朗,此刻只有强打起精神,殚精竭虑。

毕竟,大清还有十几万大军,可以与之一战。

只要击退了河南卫军,大清就可以度过危机,甚至可以重复往日的辉煌。

大清要是没了,数十万旗人的性命也就没了。

“明狗兵强马壮,咱们恐怕只能等死了!”

饶余贝勒阿巴泰的四子安郡王岳乐,脸色铁青,咆哮了出来。

阿巴泰五子数

女,除了博洛在和河南卫军交战时阵亡,其余子女家大业大,富贵逼人。岳乐,这位阿巴泰的接班人,年轻的满清新一代将领,没经历过血与火的大战,还是沉不住气。

“岳乐,你不要太急躁,今天大伙在这,就是来谈对付河南卫军这事,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总有办法的!”

巴布泰,努尔哈赤的第九子,多尔衮的九哥,奉国将军,在一旁耐心劝道。

“明军兵强马壮,火器凶猛,大家不如请睿亲王奏明皇上,离开盛京城,进草原,走西域,这样还有一条生路!当年辽人的耶律大石,不就是带几百残兵败将,建立西辽国的吗!”

武英郡王阿济格的次子镇国公傅勒赫,喜读史书,在满清王公大臣里面,算是个异类。

旗人才多少,汉人千千万万。旗人对汉人烧杀抢掠,罪行罄竹难书,连缓冲的余地都是渺茫。汉人这次倾国而来,呆在盛京,除非取胜,否则就是死路一条,要想再呆在辽东,恐怕是异想天开。

“西域!”

吏部承政巩阿岱,多尔衮的堂兄,惊讶地看着傅勒赫,暗暗摇头。

明军大军压境,这个混蛋玩意傅勒赫,怎能说出这样的狗屁话来?

“傅勒赫说的是,离开了盛京,到西域自有机会。草原上咱们路熟,等在西域站住了脚,厉兵秣马,将来再夺回盛京就是!”

又是一位年轻的宗室辅国公杜努文,也是附和着傅勒赫说道。

“出了盛京,恐怕还没有到西域,大清的十余万大军,就全散了。至于你傅勒赫和杜努文的人头,已经放在某个蒙古部落头人的桌上了!”

身着锦衣宽袍的多尔衮板着脸进来,原来瘦削的身子,更见纤细,真有弱不禁风的感觉。

看他眼圈青黑,显然酒色过度,放飞了自我。

“见过睿亲王!”

多尔衮一进来,大堂中的大多数人,都是站了起来。

“你们也不想想,草原上的那些部落,那个不是被我大清用刀箭征服的。除了击退明狗,你们还有别的出路吗?”

多尔衮看了一眼众人,目光放在了济尔哈朗身上,态度温和了一些。

“郑亲王,明狗气势汹汹,你有什么高见?”

“睿亲王,明军无论从那方来,辽东镇是必经之地,我军和明军,在辽东镇必有一战!”

众人都不吭气,济尔哈朗无可奈何,只有硬着头皮开口。

“郑亲王,我也是此意。”

多尔衮假意思考了一下,跟着开口。

“郑亲王,盛京离不开人。这辽东镇,就得麻烦你坐镇了。”

“睿亲王,这……”

济尔哈朗还要拒绝,多尔衮已经站起身来,摆了摆手。

“郑亲王,危急关头,你就不要推辞了。”

多尔衮说完,看了一眼堂中众人,郑重其事。

“各位,国家危难之际,各人做好本分,大清国的生死存亡,就在你我的手上。大家一起,为大清国抛头颅、洒热血吧!”

众人离去,多尔衮送都不送,单独留下了济尔哈朗和巴布泰。

“郑亲王,九哥,仗得打,和谈也要谈。九哥,你和范学士去一趟明军军中,如果能和谈,再好不过。如果不能,那也没有办法,能拖就拖吧。”

“睿亲王、郑亲王,前方军情,明军西路大军,兵临锦州城!明军朝.鲜军过了鸭绿江,已

经破了凤凰城!”

众人都是一愣,大堂中一时寂然。

谁也没有想到,明军大军如此迅猛,清军如此不堪一击!

盛京城,皇家大狱,一处牢房之中,湿潮脏乱,墙壁斑驳,犹如废弃的荒屋。

看着躺在草地上已经气绝的豪格,身着便服的十一岁满洲小皇帝顺治眼挂泪花,哽咽不断。

福临,黄太吉第九子,黄太吉病死,顺治六岁即位,但由叔父和硕睿亲王多尔衮摄政。

“皇上,还是赶紧走吧,万一让摄政王看到了,奴才人头不保,皇上的处境也不妙啊!”

努尔哈赤的孙子,礼烈亲王代善第四子瓦克达,在一旁焦急地劝道。

代善,满洲正红旗旗主,和硕礼烈亲王,努尔哈赤次子。终黄太吉一朝,因其年长位尊而遭到压抑。松锦之战后,黄太吉病死,为消弭满清内争,代善拥黄太吉第九子福临即位,于去年病死。

代善共有八子,除长子岳托和七子满达海死于河南卫军之手,其余五子都是死于病疾,正红旗人才凋零,只剩下一个瓦克达独撑门面了。

“你担心什么,有事我自己解决!”

顺治不满地看了一眼瓦克达,转过头来,看向豪格的尸体,满眼的狰狞。

“你还没说,豪格是怎么死的?”

顺治阴厉的目光,让瓦克达不由得打了个寒战。

“肃亲王本就有怨气,被……关以后就得了病,有时候……饭菜上不周……”

瓦克达战战兢兢说了出来。

“放心吧,大哥!如果有机会,九弟一定会为你报仇雪恨,杀了那个嚣张跋扈的狗屁皇父摄政王!”

瓦克达额头冒汗,心惊肉跳。

看来皇上年纪虽幼,但对多尔衮的诸般“恶行”,已经是深恶痛绝,欲除之而后快。

封自己为“皇父摄政王”,形同折辱皇上是自己儿子;

所用仪仗及卫从之人,俱僭拟至尊,和皇帝一样,大逆不道;

不令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入朝办事,伊然以朝廷自居,置皇帝与何地;

处死皇上的兄长肃亲王豪格,霸占其妻子,十恶不赦;

以大清朝廷名义,命朝.鲜进贡王室女子,直如天子,又是大逆不道;

追封自己母亲为“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配享太庙,使得皇帝和太后都要拜祭其母,受尽凌辱。

如此飞扬跋扈、凌驾于皇帝之上,多尔衮当真是岂有此理,死有余辜!

不过,随着明军大军压境,局势越来越紧张,谁也不知道,皇上到底还有没有机会亲政,以报多尔衮的欺辱之恨。

君臣二人出了大狱,卫士匆匆而来,迎头而拜。

“皇上,前方来报,明国西路数万大军,直逼锦州城了!”

前面的卫士话音刚落,后面的骑士又紧紧跟随而报,人人神色惊惶。

“皇上,定辽右卫禀报,明军朝.鲜军越过鸭绿江,破了镇江堡和凤凰城,兵临辽东镇!”

“这可怎么办啊?汉人这是报仇来了!”

顺治发呆无声,瓦克达脸色难看,额头冒汗,神情惶恐不安。

“怕什么?天塌下来了,自有高个子顶着!”

良久,顺治才憋出一句,他强忍着心头的恐惧,抬腿就走。

事到如今,也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