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明匹夫 > 第67章 北上

大明匹夫 第67章 北上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40:32 来源:笔趣阁

辽东大战一触即发,事关汉人命运,天下震动,一时无数文人墨客、年轻士子、游侠隐士,都是慕名而往,经由海上、运河、官道纷纷赶往关外,一睹这足矣载入史册的国战。

北直隶段,天津卫,运河入海口,千军万马,拖炮引船,热闹喧嚣。两岸边营包无数,旌旗蔽日,一片军人的海洋。

一艘海船缓缓驶离港口,进入宽阔无垠的海洋。一群宽袍大袖的儒士站立甲板之上,引颈东张西望,他们高声交谈,一时人声鼎沸。

“终于等到辽东收复的一天了!”

先开口的是原宣大总督卢象升袍弟卢象观,这一次他携从弟卢象同、卢象坤一同北上,只为一睹王师收复辽东。

“自老奴起兵,祸害我大明,有萨尔浒之大败,有屡次入塞,黎民受苦,百姓遭殃,生灵涂炭,天下动荡不安。想不到有一日,王师北指,摧枯拉朽,思之让人唏嘘啊!”

人群之中,面容消瘦的黄道周接着开口,他看着海面上无数冒烟驰骋的火船,感慨万千。

自崇祯朝被贬,遇联合福建巡抚张肯堂挥兵北上勤王,却被郑芝龙礼送出境,心灰意冷之余,还是忍不住北上,目睹这一历史盛况。

“这王泰真是学究天人,这些个“蒸汽船”,不用人力驱动,也能日行千里,当真是匪夷所思。”

看到海面上浓烟滚滚的一艘艘火船劈波斩浪,火炮无数,将士龙精虎猛,同行的原四川巡抚傅宗龙摇头赞叹。

只不过看他的表情,不知是赞“奇技淫巧”,还是诧异于河南卫军之彪悍。

他本是云南府人,寓居南京,应黄道周之约北上。他已年近古稀,再不动动,恐怕是没有机会了。

“傅大人,听闻当日你被王泰麾下悍将刘朝晖捆绑,礼送出境,到底是真是假?”

江南名士钱谦益忽然开口,笑眯眯的脸上,人畜不欺。

“其实说实话,四川宗室和豪强,豪强和胥吏,宗室和胥吏,几方明争暗斗,地方上动荡不安,老夫却是无可奈何。”

傅宗龙脸上一红,讪讪一笑。

“刘副总兵以雷霆手段解决了豪强和胥吏,宗室是捆绑出境,至于老夫,是自己要求的。 ”

众人一愣,随即恍然大悟,哈哈大笑起来。

藩王都捆绑了,巡抚却大摇大摆离开,君王肯定要猜忌。

“成都府的良田,七成都在藩王宗室名下。蜀王和宗室的田地分给了百姓,四川士民人人拍手称快。人人都说北王大逆不道,但四川的百姓却称他为“活菩萨”。是忠是奸,殊难得知啊!”

傅宗龙的感慨,让甲板上的众人一阵沉默。众人虽是大地主,但亦是眼界开阔、忧国忧民,大明困局,也是看在眼中,焦虑于心。

“不知以王泰部下之火器犀利,悍不畏死,能不能一举攻克盛京,复我中华故地?”

有人话题一改,回归主题,正是目前的辽东大战。

众人抬头一看,却是女扮男装,英姿飒爽的钱谦益夫人柳如是。

柳如是和钱谦益成婚,两年前诞下一女,此次辽东战事牵扯千万国人之心,慷慨激昂的柳如是自然是奋然北上了。

“想太祖驱除鞑虏,建立我朝,兵威浩荡,天下束手,何曾有这些奇技淫巧?到了崇祯朝,建奴流寇,内忧外患,天灾不断,朝廷窘迫之下,以至不得不南迁。不过,火器终无益于成败之数。用兵之道,太上汤武之仁义,其次桓文之节制,今日不待人而恃器,国威终难以

持久。”

刘宗周,这位崇祯朝故吏,终于辞官致仕,隐居乡里,著书立说。但他坚持儒家的仁义学说,对河南卫军的火器、蒸汽船等,始终是不屑一顾。

“刘先生,若不是北王重拾尚武之风,仪仗火器之利,怎能重挫建奴,使奴酋阿济格、阿巴泰、多铎等人授首,扬我中华之威?和禽兽去谈仁义,与匪盗而言道德,是不是冥顽不灵,愚昧透顶啊?”

柳如是冷笑一声,痛斥刘总周,丝毫不留情面。

“夫人心直口快,并无不敬之意,先生不要动气。”

刘总周面红耳赤,钱谦益赶紧开口,在一旁和起了稀泥。

柳如是性烈如火,眼里容不得沙子,对王泰的诸般善政赞誉有加。刘总周和她做口舌之争,不被痛骂才是怪事。

看到柳如是面色通红,怒气未消,耳长面白的江南名士阎尔梅微微一笑,重回辽东话题。

“此次辽东大战,王师三面出击,宁远、朝.鲜、海上,步骑二十万,水师五万。想当年松锦之战,九边精锐齐聚,也不过十三万。此次国战,必将名留青史啊!”

阎尔梅是明崇祯三年举人,为复社巨子,和夏允彝、陈子龙等江南名士交情莫逆。但他嫉恶如仇,是以在大江南北游历,并未为官。

“听说王泰麾下水师有战船数千艘,一艘战船四五十门火炮,那就是数十万门火炮。旷古绝交啊!”

又有余姚名士韩孔当啧啧称赞,满眼的惊叹。

“火器之犀利,不如士卒之精锐。河南卫军之骁勇善战,舍生忘死,又岂是旧日的朝廷官军可比?”

宋学朱,曾经的山东巡按御史、山东巡抚,如今致仕归乡的他,有感而发。

十年前,他曾于济南城头亲眼目睹王泰麾下无所畏惧,大战清军的血腥场面。十年磨一剑,河南卫军兵临天下,已是威及海外了。

“若是能劝说王泰回归朝廷,我大明,幸之甚哉!”

良久没有说话的黄道周,终于开口。

“回归朝廷,恐怕是身首东市,株连九族了!”

钱谦益心惊胆战之余,柳如是又是冷笑着开口,直怼黄道周。

“土地兼并,宗室骄横,豪强暴虐,吏治**,最后受苦的都是普通百姓。然后再流寇四起,建奴猖獗,天灾**。北王要回归朝廷,天下的百姓也不愿意。这是民心!”

柳如是说完,负手而立,黄道周脸色通红,讪讪一笑。

不用问,报纸上耳濡目染,柳如是已经是王泰所谓“善政”的信徒了。

钱谦益脸色煞白,赶紧去扯柳如是的衣袖,柳如是却是丝毫不理。

“傅大人,虽说王泰练兵,天下无双。可他调山东张元平、湖广王国平北上,就不怕李闯背后一击吗?”

阎尔梅微笑着,扯开了话题。

黄道周、刘总周,两个海内大儒,被柳如是怼的哑口无言,也是难得一见。

“河南与陕西交界,河南卫军集结了数万之众,河南卫、宣武.卫、睢阳卫都未北上,四川的刘朝晖虎视眈眈。”

傅宗龙冷冷一笑,显然对河南卫军后方驻防信心十足。

“何况,扬州总兵金声桓、凤阳总兵黄得功、四川马祥麟的白杆兵,还有福建的郑芝龙部都是挥兵北上,驻守于河南、山西一线。李闯想要掣肘,恐怕得不到什么好处。”

黄道周和刘总周相对一眼,都是摇了摇头,默不作声。

扬州总兵金声桓、凤阳

总兵黄得功、福建的郑芝龙,包括四川的白杆兵,这些都是名义上的大明臣子,如今却都是唯王泰马首是瞻了。

大海苍茫,海鸟高飞,汽笛声不时响起,甲板上的“辽东战事观摩团”的成员们放眼望去,都是心旷神怡。

“也不知道,那南洋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阎尔梅看着广阔的海洋,忽然悠悠冒出来一句。

“阎夫子,等辽东战事一了,咱们结伴同游。夏允彝如今是吕宋巡抚,吃喝都包在他身上了!”

一直没有开口的方以智,曾是崇祯皇子定王和永王的讲官,大明朝廷南迁后辞官,此刻也是兴致勃勃。

“方兄,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两人哈哈大笑,周围人也是兴奋。

“好好好,也加我韩孔当一个!”

“算我张敞堂一个!”

山河之大,难怪他们这些文人雅士心情舒畅了。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一阵嘹亮的歌声传来,让船头上的众人都是一惊。众人纷纷转过头去,只见金光粼粼的海面上,一艘大船正在破浪前行。甲板上站满了青衣网巾、腰悬刀剑的年轻士子,他们放声歌唱,热情洋溢。

“沧海一声笑 滔滔两岸潮

浮沉随浪 只记今朝

苍天笑 纷纷世上潮

谁负谁胜出 天知晓

江山笑 烟雨遥

…………”

士子们唱完,又开始唱起了《沧海一声笑》来,歌声嘹亮,青春飞扬。

而在士子们所乘大船的周围几艘战船上,满是顶盔披甲的虎狼之士,他们虎视眈眈,紧张地注视着海面上的动静。

显然,战船是为这些身份特殊的士子们护航。

“那里面还有女子!”

阎尔梅惊讶地叫了出来。

众人都是一惊,纷纷睁大了眼睛。

果然,士子之中,几个女扮男装的士子顾盼自如,青春靓丽,果然是女子无疑。

“离经叛道,不可理喻!”

刘总周脸色难看,轻轻摇了摇头。

“豪情只剩了一襟晚照!好一个少年游!”

柳如是满眼的羡慕,脱口而出。

士子们的大船向北,和黄道周等人的大船偏离了方向。他们的歌声,让众人都是留恋张望,恍然若失。

“将军,那艘船是……”

看柳如是神情落寞,一旁钱谦益赶紧问了出来。

众人的目光,一起看向了军官。

“先生,那是派往辽东的年轻官员,总共500人,十几个女子,都是河南学堂提前毕业的学子,先去山海关。另有500地方官吏,已经到达了。”

军官微微一笑,向钱谦益做了解释。

这些儒士都是海内名士,上面让好好护送款待,他自然是尽心尽力。

“阎夫子,你说这新一代的年轻人,是不是更好啊?”

柳如是百般滋味,眼神幽幽。

阎尔梅微微一愣,却是由衷而发。

“钱夫人,是不是更好在下不知道,反正是不会更差了。”

阎尔梅说话的同时,一旁的钱谦益心里一咯噔。

有这么多年轻的信徒为其卖命,王泰还需要他这样的前朝故吏奔走效劳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