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明匹夫 > 第62章 君与臣

大明匹夫 第62章 君与臣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40:32 来源:笔趣阁

江南,南京城、玄武湖,春暖花开。

南京三月,春暖花开,玄武湖岸上杨柳依依,随风飘荡,湖上的几艘锦舟之上,宽袍方巾,气度雍容的士大夫们,志得意满坐在船头,诗酒趁年华,享受春日胜景。

玄武湖东枕紫金山,西靠南京内城墙,由于湖中群岛上建有黄册库,大明王朝两百多年间全部土地、户籍档案均藏于此,故为官府禁地。

不过,随着江南奴变发生,玄武湖上的楼阁藏册毁之殆尽,玄武湖开始面向民间游众,即便是崇祯朝廷南迁,百废待兴,也懒得再去重建。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美酒佳人,快哉快哉!”

白发苍苍的江南名士钱谦益举起茶杯,对着旁边的阁臣蒋徳璟,笑意盈盈。

以“清流”自居,却而为热衷于功名而屡次陷入政治漩涡,留下谄事阉党、降清失节的污名;他其实对忠君观念并不执着,却又在降清后从事反清活动,力图在传统道德观上重建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进退维谷、反复无常的尴尬状态,给自己造成心理的苦涩,虽取得南明诸王及明遗民的谅解,但仍被后世清朝皇帝所憎厌。

一心向大明,只不过时局危难,钱谦益不过一介文人,只能潜衣缩食苟活于世,被世人认为反复无常的小人,实是一个可悲可叹。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虞山先生名闻海内,又有夫人,让人羡慕啊。”

蒋德璟笑吟吟举起茶杯,轻抿一口。

这位历史上的忠义志士,精明强干,抗清失败,吞金而死,崇祯朝廷南迁,意兴阑珊,开始逍遥人生了。

一旁的甲板上,衣香鬓影,佳丽们正在焚香煎茶,人比花娇,茶香袅袅,酒不醉人人自醉。

“先生春秋正盛,熟谙国事,朝廷南迁,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时,朝廷和当今圣上,正需要先生运筹帷幄,出谋划策。蒋兄,还望你在圣上面前替先生多多美言几句啊!”

一旁的国子监祭酒吴伟业也是举起茶杯,笑意盈盈。

这位历史上曾写下“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文坛大家,明亡后被迫应诏北上,先被授予秘书院侍讲,后升国子监祭酒。顺治十三年底,以奉嗣母之丧为由乞假南归,此后不复出仕。

改朝换代的激烈政治动荡,这位名士困惑、犹豫、畏缩,惠得患失直至失足失节, 却又以此后数十年的生命,作了真诚的自省与忏悔。

归根结底,华夷之辨与华夷一体,适应不了而已。

“美言几句?”

蒋德璟轻轻摇头,微微一笑,放下了茶杯。

“朝廷南迁,圣上对朝中大臣大为不满,直言朝中文臣人人可杀,可见圣上对我等的猜忌。朝中人人自危,先生如果不差银子,就不要自寻烦恼了。”

蒋德璟的话,让钱谦益和吴伟业都是一惊。蒋德璟,这位善于理财治兵,对朝廷忠心耿耿的干臣,怎么也如此意兴阑珊?

“虞山先生不要妄自菲薄。先生在朝经年,深得圣上信任,如今国事艰难,先生还需打起精神,为朝廷尽心尽力,保江南一方太平!”

吴伟业看了一眼蒋德璟,耐心劝慰。

不过,连他自己也知道,自从大明朝廷南迁,崇祯皇帝似乎失去了斗志,沉溺于醇酒美女,对朝政反而懈怠。

“朝廷南迁,王泰被封北王,开牙建府,政由己出。朝廷的旨意到不了长江以南,福建的郑芝龙又形同割据,不听朝廷号令。朝廷不像朝廷,君臣不像君臣。圣上怕是受不了这个打击,意志消沉,沉溺酒色。这样下去,国将不国啊!”

蒋德璟喝下一杯茶,满嘴的苦涩。

王泰如日中天,兵临天下,崇祯负气倔强,要他对王泰仰其鼻息,低声下气,他又岂能忍受?

煎熬之下,只能是借酒消愁,逃避现实了。

“王泰狼子野心,对我江南名士竟然肆意杀戮,实非明人所为,让人失望愤恨!”

吴伟业转动手中茶盏,恨恨说道。

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南京户部尚书高弘图等人,都被血腥刺杀,手段卑劣至极。

“此事,绝不是王泰所为!”

钱谦益摇了摇头,似乎并不同意吴伟业的推论。

“王泰要是如此,就不会放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机会,让朝廷南迁了。或者,他只要隔断漕运,京师不攻自破,又何必做这

些龌龊事?”

“可无论如何,王泰乱臣贼子,早晚有一天会登基称帝!大明王朝,落日夕阳,势不可为啊!”

蒋德璟幽幽叹了出来。

王泰兵临天下,如日中天,他不当皇帝,恐怕是痴心妄想了。

“原来的湖广巡抚宋一鹤,河南巡抚高名衡,两个人随王泰去了京师,一个是辽东巡抚,一个是朝.鲜巡抚。前朝故吏成了当朝新宠,思之让人唏嘘啊!”

吴伟业和陈子龙同为江南名士,交情莫逆,京师的动静,他大概知道一些。

“何止宋一鹤和高名衡,就连高起潜也被王泰收留供养。还有一些朝廷旧吏,纷纷被赋予要职。王泰此举,真是杀人诛心啊!”

士大夫之间互通有无,蒋德璟在京城的朋友也不少,况且有河南和京城的报纸相互印证,京城的风吹草动,他也是留意在心。

“谁说不是,就说朝廷南迁后的第一场科举,北地的士子所来无几不说,就连江南的许多俊才,也都去了河南和京师。这才叫杀人诛心。”

一直没有开口的户部尚书倪元璐,这时也开了口。

这位江南名士,和黄道周俱为大明名臣袁可立门生,性烈如火,最重伦理道德。

“朝廷南迁,各地形同割据,比之宋时高宗尚且不如,这大明王朝的前路,又在何方啊?”

蒋德璟恨恨说了出来。

他看了看讪讪而笑的钱谦益,赶紧拱手行礼。

“虞山先生,圣上那边,我自会去进言。不过,圣上如今信心皆失,疏于朝政,再入宦海,吉凶未卜啊!”

“虞山先生,若椰所言甚是。圣上如今性情大变,行为乖张,沉溺酒色,你想要入朝,恐怕不是最佳时机。”

吴伟业神色落魄,幽幽而叹。

蒋德璟和吴伟业都是如此,钱谦益不由得一怔,扬起了一颗花白的脑袋。

难道说,永不言败的崇祯帝,也是屈从于现实了?

南京城南,正阳门外,秦淮河上,水波荡漾,吹面不寒杨柳风,一艘锦舟之上,持枪执刀的黑衣劲装之士占据甲板。他们个个龙精虎猛,睁大了眼睛,虎视眈眈注视着河面和河岸两旁。

很显然,这是一艘官船。

船舱之中,大明崇祯皇帝便服而坐,几个年轻俏丽的女子陪侍左右,崇祯的亲信宦官王承恩,则是在舱中侍立,目光低垂,昏昏欲睡。

虽说是出来游玩,但崇祯脸色难看,只顾饮酒,不发一言。不过,相比在京师时整日呆在紫禁城,很难出大内一步,崇祯皇帝,似乎放飞了自我,也与民同乐了。

“陛下,天色不早,该回去了。”

王承恩看着眼圈乌青,脸上颧骨突出的崇祯,轻声细语,小心翼翼。

自朝廷南迁到了江南,崇祯皇帝的脸色,就从来没有好过,人也越来越消瘦了。

难道说,江南的春色,也比京师的更让人沉迷?

“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你就让朕随心所欲一回吧。”

崇祯自嘲一笑,端起酒杯,又是一仰头下肚。

王承恩暗暗心惊。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你老人家,可不是第一次了。

“这是到那里了?”

片刻,崇祯忽然问了出来。

“陛下,这里是夫子庙,府学和江南贡院就在此地。”

王承恩的话语,让崇祯微微点了点头。他目光所及,却是秦淮河畔另一侧男女们的欢声笑语,丝竹之声在河上飘荡。

崇祯的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

“秦淮自古风流,贡院就在风月场的对面,读书人都成了大**,还读个屁书!”

崇祯低声怒骂,王承恩唯唯诺诺,不敢回声。

嘴里怒骂,崇祯的目光扫向秦淮河畔的朱楼绣窗、雕梁画栋,忽然一怔。

“朕是不是眼花了,那是太子吗?”

王承恩大吃一惊,顺着崇祯目光方向看去,一处勾心斗角的红楼之内,男男女女临窗而坐,欢声笑语,其中一人肤色白皙,年轻俊美,嘴角挂着笑容,似乎正是太子。

“陛下,臣年事已高,老眼昏花,看不太清楚。”

王承恩赶紧收回目光,装聋作哑。

北地苦寒,那里比得上秦淮春色,连大明朝廷的太子,也很快沉入了其中。

“陈演这厮,居然带太子来这里,真是岂有此理!”

崇祯脸

色铁青,酒杯狠狠在桌上一顿,酒水都洒了出来。

“陛下,太子虽然年少,但向来恭谨。况且,这秦淮河畔的青楼歌肆,大多是谈诗论词,附庸风雅之处。陛下大可不必忧心。”

王承恩低声劝慰,崇祯脸色难看,不动声色。

“王承恩,你说,大明的气数是不是尽了?”

崇祯脸色通红,显然喝了不少。

“陛下,何出此言?”

王承恩大吃了一惊,醉醺醺的崇祯,似乎已经失去了斗志。

“陛下不必理会报纸上的疯言乱语。陛下到了江南,正好可以修身养性,编练新军。等时机成熟,再挥师北上,收复失地。至于那王泰,想必也会顾念旧情,重归于大明治下。”

朝廷南迁,北地人心尽失,本以为到了江南,可以从头来过,谁知道这里的形势更是不容乐观。

就说这南京城的百姓,对大明朝廷也是不冷不热。朝廷恢复的各项税赋,城中商户竟然敢公开抗交,官府和百姓冲突连连,难以和平相处。

两淮的盐赋,本是朝廷的根本,占朝廷总税赋的三成。如今两淮的盐销往湖广、河南、北直隶等地,扬州作为淮盐集散之地,扬州官府却拒绝向朝廷缴纳税银,扬州知府张同敞,扬州总兵金声桓,都是齐心可诛。

至于福建的郑芝龙,不向朝廷交纳税银,反而割据一方,使得福建脱离于朝廷王化之外,大逆不道,罪不可赦。

报纸上不阴不阳,朝廷官员人心浮动,民间百姓人心思变,江南的局势,岌岌可危。

“虎踞龙盘,六朝古都,都抵不过人心啊!”

崇祯幽幽叹了一句,一杯苦酒下肚。

“王承恩,你知道朕为何不愿意回宫吗?”

“陛下,臣……不知!”

“你知道的,就是不说!”

崇祯摇了摇头,愤愤而言,掩饰不住的心酸。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南京城的宫殿,残垣断壁,大多都年久失修,那有大国气象,让朕难受啊!”

南京宫殿的破坏,始于永乐大帝朱棣夺位与迁都。靖难之变,皇城受损严重,奉天殿首当其冲,被大火烧毁。

永乐大帝国都南迁,重修北.京紫禁城,南京紫禁城无人问津,200 多年风吹雨打,虽有修葺与翻修的记载,但都是小打小闹,明中后国力衰微,更是无暇顾及。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天降雷雨,谨身殿、华盖殿因受雷击起火。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南京狂风大作,大祀殿与皇城各门普遍受损。明世宗嘉靖元年,南京暴雨连连,江水泛滥,郊社陵寝、宫阙城垣受损严重。

奉天殿夷为平地,太庙焚毁,其他宫殿大多毁损不堪,崇祯只能在武英殿办公,在奉先殿祭告,同样是破旧不堪,充满了颓败的气息。

“陛下,还请卧薪尝胆,切不可灰心啊!”

王承恩跪了下来,崇祯旁边的几个年轻妃嫔一起起身行礼。

“卧薪尝胆,谈何容易,谈何容易啊!”

从不言败的崇祯皇帝,此刻也是意志消沉,没有了往日的锐气。

“王泰说朕滥用民力,连隋炀帝也不如?你说说,朕真的不如隋炀帝吗?”

“陛下,王泰口不择言,负气之语,岂能当真?”

王承恩伏地不起,连连磕头。

“隋炀帝还挖了大运河,打了高句丽,朕做了什么,做了什么?”

崇祯眼眶发红,怒声咆哮,他双手用力,身前的桌子被掀翻,杯盘菜肴飞了一地。

“陛下!”

王承恩胆战心惊,和跪了满满一船舱的妃嫔宫女们磕头碰脑,哭泣声跟着响起。

“就知道跪、哭,一群废物,没用的废物!”

崇祯咆哮着,晃晃悠悠出了船舱,发疯了一样,猛然登上船舷,直接跳入了秦淮河中。

“陛下!”

王承恩大惊失色,阻挡不及,赶紧爬了起来,大声喊叫了起来。

“快!救……人!”

卫士们纷纷跃入河中,在周围人惊讶的注视当中,很快把崇祯救了上来。

“回……宫!”

看着换了衣服,沉沉睡过去的崇祯,王承恩心头七上八下。

本就沉溺酒色,身体极差的崇祯,这一番折腾,不定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