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明匹夫 > 第36章 劝降

大明匹夫 第36章 劝降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40:32 来源:笔趣阁

居庸关得名,始自秦代,相传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取"徙居庸徒"之意。汉代沿称居庸关,三国时代名西关,北齐时改纳款关,唐代有居庸关、蓟门关、军都关等名称。

居庸关形势险要,东连卢龙、碣石,西属太行山、常山,实天下之险。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它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

明洪武元年,大将军徐达、副将常遇春创建居庸关,明景泰初年及其后又屡经缮治。城垣东达翠屏山脊,西驶金柜山巅,周长八里余,南北月城及城楼、敌楼等配套设施齐备。关城内外还有衙署、庙宇、儒学等各种相关建筑设施。

居庸关距离京师不过百里,骑兵一日可到,是京师北地的重要屏障。若北方游牧部落突破居庸关 ,向南就是一马平川的的燕蓟平原,直达京师,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河南勤王,王泰挥军北上的檄文发来,紧接着又是王泰被封为“北王”,大明朝廷南迁,一连串的消息传来,居庸关协守的唐通目瞪口呆,一时间有些失魂落魄。

“悔不当初啊!”

对于镇守居庸关,曾是大明朝廷定西伯的唐通来说,后悔莫及,苦闷难当。

“一失足成千古恨!”

一声长叹之余,唐通心情压抑至极。月前自己还有八千之众,现在却只剩下一千多标营,还归于李自成部下平南伯刘忠的节制。

定西伯归平南伯节制,尤其是大顺军对他们这些朝廷投降的官军,根本没有什么好感,打骂欺侮那是常事,可人在屋檐下,他们也不得不忍着。

一想起河南卫军的精锐,想起对方让人毛骨悚然的火器,唐通的一颗心,就“噗通”狂跳个不停。

李自成虽然兵强马壮,但和河南卫军比起来,实力似乎并没有优势,而且,比较双方的以往战绩,大顺军似乎难求一胜。要是王泰发力猛攻,大顺军又能维持几日?

从京师到居庸关,不过百里,一日即到。要是王泰挥军前来,此刻已经兵临关下了。

现在,他倒有些庆幸,幸亏他没有和吴三桂一样,选择投降清军。以王泰对建奴的咬牙切齿,他若是投了多尔衮,一定会死的很难看。

吴三桂那个蠢货,自以为精于计算,长袖善舞,这次怕要秋后算账。

王泰生于内地,为何对鞑子恨的如此刻骨铭心?

“都是这个该死的杜之预!”

唐通嘴里狠狠骂出一句。

崇祯勤王,他以蓟镇总兵入京,崇祯帝亲自召见,称卿而不名,赐莽服、玉带。李自成大军攻克大同,唐通封定西伯,崇祯帝赐银币,慰问再三,赏四千两白银犒军,命与监军太监杜之秩守居庸关,以据李自成。

李自成大军到达,唐通领军出关战李军,但杜之秩却开居庸关向李投降,导致唐通腹背受敌,不得不降。

不得不降!难道让他唐通壮烈殉国,尸骨无存?

但凡坚守一个月,也能赢得生前身后名,何必像现在一样窘迫。

门“咯吱”一声,唐通的爱子唐翰辅走了进来。

“爹,京师的消息,朝廷已经南迁,王泰进了京城,不过没进紫禁城。”

“哦!”

唐通有些惊讶,他接过儿子递上的奏报,看了一会,恍然若失。

这么看来,王泰还不打算自立了。

此人,总是让人意外。

“爹,如今却该如何?”

唐瀚辅看着父亲,低声问道。

“什么该如何?”

唐通惊异地抬起头来,看到儿子脸上

的表情,顿时明白了七八分。

人心思变,更何况局势复杂,扑朔迷离。

“刚投了李自成,难道再去……”

唐通摇了摇头,满眼的苦涩。

“爹,这叫拨乱反正,宜早不宜晚!”

唐瀚辅挨着父亲坐下,声音低沉。

“李自成目光短浅,难以成事。反而是河南卫军,兵强马壮,坚船利炮,百姓乐于归附。孩儿观王泰此人,对夷狄心狠手辣,对我汉人却是心慈手软。家父并无大错,投李自成也是迫不得已。再加上父亲和王泰还是同乡,只要投诚,王泰绝不会亏待父亲!”

唐瀚辅的话,让唐通一下子轻松了起来,脸色变的红润。

沉默片刻,唐通才开口说道。

“爹已经是半截入土,不祈求什么,只要我唐家富贵平安,便无所求了。”

他看着唐瀚辅,眉头微微一皱。

“就是不知道军中的将士什么打算?他们要是不愿意归降王泰,这事就难办了。”

“父亲,你多虑了!”

看到父亲已经意动,唐瀚辅微微一笑。

“孩儿这些日子在军中,流寇看不起军中兄弟,克扣军饷,饮食上多有怠慢,双方多有冲突,兄弟们都是憋着一肚子气。何况,标营还在咱们手中,爹大可放心。”

唐通点了点头。看来王泰北上,军中将士也是人心浮动。

只是,要是只反出了居庸关,这个投名状,恐怕不太隆重……

要是能拿下居庸关,京师北面的大门归于王泰,那么将来的荣华富贵,应该不成问题。

唐通正在苦思,副将进来禀报,鬼鬼祟祟。

“大人,抓住几个可疑人物,说是大人故交,求见大人。”

故人?

唐通心头一惊,轻轻摆了摆手。

“把人带进来。”

几个可疑人物被押了进来,看着其中一人的面容,唐通不由得吃了一惊,立刻站了起来。

“快快松绑!”

可疑人物纷纷被解开,当先一名30岁左右的儒生和唐通相对一笑,纷纷抱拳行礼。

“张兄弟,一向可好?”

“唐将军,一向可好?”

张煌言行完礼,和唐通分别坐下,其他几个人都站在他的后面。

唐通摆了摆手,几个手下都退了出去,房中只留下副将和他父子二人。

“张兄弟,当日松锦之战,兄弟横刀立马,浴血奋战,哥哥我记忆犹新。几年不见,兄弟是越来越英勇不凡了。”

唐通心情舒畅。张煌言曾是王泰亲军副将,深得王泰信任,他此刻前来,其目的不言而喻。

看起来,自己已经逃过一劫了。

“唐将军久镇北地,和建奴连番血战,出生入死,兄弟我也是佩服之至,北王殿下也是如此。”

张煌言此次北上,不再统领军中将士,而是以军中幕僚的身份。

毕竟,现在从讲武堂出来的军官,已经足够撑得起军中的指挥调度了。

他只是没有想到,王泰竟然结束了朝廷的旨意,担任北王,镇守京师。

“张兄弟,敢问北王殿下一向可好?”

话已经说开,唐通也就不再掩饰。

此刻,他急切地想知道王泰的意思。

“多谢唐将军挂念,大人一向健硕。”

张煌言看着唐通,微微一笑。

“却不知唐将军作何打算?难道说,将军真要同流合污,受那李闯的节制?”

“张兄弟,兄弟我投靠李闯,也

是迫不得已。既然北王殿下如此看重,兄弟我必不会让北王殿下失望!”

唐通站了起来,心知肚明,肃拜一礼。

“唐将军不必客气,都是自家人,坐下说话。”

张煌言也是松了口气。

王泰估计的没错,看来这个唐通,是要反水了。

“张兄弟,兄弟我斗胆问一下,北王殿下兵强马壮,此次挥军北上,已经到了京师,怎么会……”

唐通的目光之中,充满了怀疑。

换做旁人,肯定是取而代之,君临天下了。

“此事我也不太明白。不过,北王殿下若是要取天下,相信旁人也抵挡不了。”

“是是是,北王麾下都是虎狼之师,军纪森严,悍不畏死,四夷慑服,威达海外。兄弟我对北王,钦佩之至,也以他这个同乡为荣!”

唐通满脸笑容,连连点头。

张煌言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来,放在了桌上。

“兄弟我此番前来,北王殿下托兄弟带亲笔书信一封给唐将军,请唐将军过目。”

亲笔书信!

唐通心头狂跳,唐瀚辅赶紧拿过书信,递给了父亲。

唐通颤抖着手,打开书信,仔仔细细看了起来。

“……共享富贵,永不相负……”

唐瀚辅瞥了一眼,几个字映入眼帘,赶紧收回目光。

唐通看完书信,长出了一口气。

“唐将军,不知你的意思是……”

张煌言站起来,行了一礼,郑重其事。

“张兄弟,兄弟我想夺了这居庸关,作为给北王殿下的见面礼。”

唐通压低了声音,一字一句地说道。

“唐将军一片忠勇,兄弟我佩服。”

张煌言心头一惊,犹豫片刻,也是低声细语。

“唐将军内举,兄弟我率骑兵三千在外接应,咱们里应外合,一举拿下居庸关!”

“好好好!”

唐通连连点头,喜笑颜开。

有了河南卫军做策应,即便是三百人,也是让他放心许多,何况是三千。

“张兄弟,能否提供些震天雷?一两百颗即可。”

唐通讪讪一笑,在张煌言耳边轻声说了几句。

河南卫军的震天雷,杀敌利器,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要是有震天雷,成功的几率大大增加。

“唐将军放心,明晚必定送到!”

张煌言毫不犹豫,一口答应。

“一言为定!”

二人轻轻击掌,相对一笑。

二人低声密议了片刻,张煌言这才告辞离去。

唐通坐在堂中,皱眉沉思片刻,忽然开口。

“刘忠这几日在关上吗?”

“爹,刘忠和他的那些部将,天天在关堂饮酒作乐,舒服的很!”

“将军,正好刘忠他们都在,一锅都烩了,大军不攻自破,拿了居庸关给王大人!”

唐瀚辅和副将都是面色通红,在一旁说道。

驻守居庸关的,还有其他投降的官军和匪盗,只要杀了匪首,群龙无首,居庸关就是他们的囊中之物。

“将军,也不能饶了杜之预这阉贼。要不是他,咱们怎么会走投无路,闹出这些麻烦?”

副将恶狠狠说道,满脸不甘。

“放心吧,一个都跑不掉!”

唐通站了起来,眼神坚定。

“李自成眼光狭窄,成不了事。明晚举事,杀了刘忠狗贼,献了居庸关,荣华富贵,在此一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