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明匹夫 > 第16章 家事国事

大明匹夫 第16章 家事国事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40:32 来源:笔趣阁

夏日炎炎,蝉声此起彼伏,树叶都被晒的卷了起来,树影斑驳,即便是处于三层高楼的总理行辕之中,楼高室旷,依然是暑热难消。

可即便如此,衙门大堂中诸人,个个都是脸色凝重,小心翼翼,大气也不敢出。

王泰眉头紧皱,人人都在看着他的脸色。

这几年,随着河南卫军南上北下,所向披靡,王泰威信俱加,霸气侧漏,众人对他,也都是敬畏了起来。

算无遗策不说,每一次攻伐,在振奋人心的同时,往往能给众人带来巨大的利益。这可不是谁都能做到,也不是谁都可以如此高瞻远瞩,尽得其利。

光是一个“南洋熟,天下足”,源源不断的粮食运往大明,就已经是泽披天下了。

占领了马尼拉,光是白银,就拉了满满三大船,不知多少。

“大人,建奴趁着元日出兵,也是算准了时机。我军水师不能北上,朝廷又无圣旨,大军不少在南洋和朝鲜。”

陈子龙小心翼翼说道。

清军入塞,王泰彼时去了台湾,直到他回来,清军已经出关,才知道事情的始末。

“大人,朝廷没有旨意,大人日理万机,兄弟们如此,也是想让大人休息一下。”

文世辅的话,尽量婉转。

王泰一年四季都在南征北战,好不容易有个休息的时候,不能浪费了。

“算了吧,也是我大意了,有些舍本逐末。”

王泰摆了摆手,若有所思。

“建奴入塞,时机怎么会抓的这么好?”

王泰不由自主,问了起来。

恰好是江海封冻,水师无法出兵,甚至攻略的时候,河南卫军恰好分兵各处。

“大人,田掌柜有书信在此。”

陈子龙拿出书信,呈了上来。

王泰一头雾水,拿过书信,看了片刻,眉头皱了起来。

“田掌柜的信里面讲,建奴应该会在冬日入塞,你们应该早些告知我才是。”

王泰摇了摇头,这些将领,定然知道建奴十万大军入塞,河南卫军势单力孤,所以选择了沉默。

而自己的岳父崇祯,拒不下旨给自己,看来翁婿之间的矛盾,已经是难以调和。

又是权力啊!

“大人,你就打算这样,和朝廷一直僵持下去?”

李信冷冷的一句,直击王泰内心。

“大人,你不会告诉兄弟们,你打算避于海外,与大明朝廷井水不犯河水吧?”

“这……”

王泰苦笑一声,艰难吐出几个字来。

“我总不能反了吧。”

他实在是不知道,该怎样面对接下来的局面?

大明暮气沉沉,需要一场从头到尾的改革,可已经被证明了积重难返。可让他去和朝廷公然作对,他却没有那个狠心。

“北直隶一片狼藉,百姓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大人妇人之仁,想要做忠臣孝子,恐怕不太容易!”

李信又一次杀人诛心,字字诛心。

“要你和皇帝的私谊,还是天下的百姓,大人自己选择。不过,大人不要忘了,建奴治下,几十万汉家百姓生不如死。你欠他们的,得想法补偿他们!”

“李兄弟,皇帝并无恶行,公然与朝廷做对,恐怕难服天下百姓之心,也与大人百害而无一利。”

文世辅面色凝重,徐徐说了出来。

作为大明的读书人,受益群体,他自然不希望王泰和朝廷刀兵相见。

“天灾**,百姓苦难久矣,不然也不会流寇四起。河南虽是政治清明些,但那是大人治下。大明其它各省,还不是匪盗猖獗,民生凋敝。你看看那去南洋的商船,一船接着一船,全是贫苦不堪的百姓。就说一个朝鲜,移民的大明百姓,已经超过了30万人,更不用说去南洋各地!大明若真是天朝上国,锦绣富裕,百姓又何以撇家舍业,远赴海外?”

顾绛不知不觉,加入了话团。

“我大明土地兼并久矣,赋税繁重不均,举数十屯而兼并于豪右,比比皆是,有田连阡陌,而户米不满斗石者;有贫无立锥,而户米至数十石者。移民治标不治本,要想解亿兆百姓之苦难,须得一场伤筋动骨的大变革。否则何以解万民之忧,何以慑服海外?”

顾绛的言语更加直接,也让王泰恍然大悟,额头冒汗。

移民,最多不过一两千万,大明可是有百姓上亿,光是江南就是百姓六七千万。江南虽然富有,但普通百姓依然贫苦。

即便是后世工业化的太平盛世,国家也在年年消除贫困,何况400年前封建落后的农业、手工业时代。

他本来还打算向日本动兵,现在看来,解决大明的内困,才是根本,是重中之重。

“大人,就说这黄河改道,涉及河南、山东、南北直隶,以你如今的地位,能做到吗?”

阎应元的话,更为现实,也让王泰默默点了点头。

黄河下游,北低南高,黄河南流,泥沙堆积,屡屡泛滥成灾,百姓流离失所,整改河道,迫在眉睫。

但以他现在的尴尬身份,黄河改道,只怕是遥遥无期了。

“大人入驻河南六年,励精图治,打击土地兼并,即便如此,河南的一半土地仍掌握在藩王宗室、豪强乡宦,大人的变革,不过只完成了一半。大人,你甘心吗?”

对土地兼并、赋税繁重始终耿耿于怀的顾绛,旧事重提。

在他看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人的天下,为何这些权贵要高人数头。

一个乡宦,竟然拥有土地超过数万亩,上缴赋税不过百亩、千亩,甚至不交赋税,可谓奇谈怪论。

“大人,你曾说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今的义务教育,只能惠及河南大部和陕西关中半地。教育为国之根本,难道大人要义务教育、开启民智流于形式,半途而废吗?”

李信的话,又不失时机地响起。

“大人可知,江南士绅乡宦富可敌国,他们和读书人互相依靠,共享利益,富的是他们,苦的却是百姓。大人在河南孤军奋战,江南和大明其它各省的积弊,又如何消除?义务教育、开启民智,又从何谈起?”

王泰沉默不语,眉头紧锁。

十年改变一代人,但若只是河南之地,岂不是太让人不甘。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人的一生何其短暂,若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国之颓势,他又何其遗憾!

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以众位兄弟看来,却该如何?”

王泰终于开口,看向了堂中众人。

人生总有取舍,尤其是面对国家大事,民族前途,来不得半点含糊。

王泰进了后堂,屋里坐着的朱媺娖,赶紧站了起来。

“夫君,回来了。”

二人刚刚成婚,她却总觉得不自然。

“公主,还没有歇息。”

看到是朱媺娖,王泰微微一笑,过去扶她坐下。

已经有了鱼水之欢,成了自己的女人,王泰自然是爱护有加。

“夫君,诸事可都顺利?”

“公主,没有什么,都已经解决了。”

王泰坐下。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和朱媺娖之间,总是有些隔阂。

或许,这就是二人的身份导致。

“夫君,你有那么多女人,不会多我一个吧?”

朱媺娖幽幽一声,眼神迷惘。

一个江南名妓陈圆圆,一个娇媚的郡主朱妙婉,还有一个冷艳无比的田敏,个个都是难得一见的美人,自己和她们比起来,自己没有丝毫的优势。

“不会!公主多想了。”

王泰伸出手来,握住了朱媺娖发凉的手,轻轻一拉,便把她拉回了怀中。

“陛下是我的泰山,我绝不会加害于他!”

面对柔弱的女孩,王泰爱心泛滥,立刻出言安慰。

“夫君,既然如此,那你为何屡屡违抗圣旨,和朝廷作对?我为了这些事情,和爹爹闹了好几次。”

即便是委屈,朱媺娖也是镇定自若,说的云淡风轻。

“公主,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了大明,为了大明百姓。我曾经想做商鞅,做张居正,变法革新,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安乐,诸国亲附……”

王泰的目光里,一片迷茫。

“陛下不肯纳谏,大明积弊重重,人人都是熟视无睹,随波逐流。你说,我却该如何?难道要眼睁睁看着百姓生不如死,眼睁睁看着我大明被蛮夷小族肆意欺凌?我做不到。”

说出这些肺腑之言,王泰反而轻松了起来。

他和崇祯朝廷的冲突,是民族前途的选择,不应该让朱媺娖来做牺牲品。

“夫君,你和朝廷如何,我不再过问。将来若是起了冲突,希望你保我爹娘、弟妹性命。”

朱媺娖搂紧了王泰的脖子。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你的志向,在你的词里已经显露无疑。我的大英雄,你千万不要忘了我!”

“公主放心,王泰绝不相负!”

王泰爱惜不已,抚摸着朱媺娖火烫的脸庞,吻了上去。

“嘤……”

嘴被封上,朱媺娖马上浑身瘫软,搂住了王泰的脖子,和他陶醉地吻了起来。

“夫……君,你和……我……爹爹……不会……兵戎相见吧?”

朱媺娖气喘吁吁,断断续续,说出一句话来。

王泰一呆,不由自主松开了朱媺娖。

“汝何故生我家?”

想起历史上朱媺娖的悲怆结局,如今又夹在自己和崇祯之间左右为难,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去,承受她不应该承受的痛苦,王泰抱紧了朱媺娖,就往榻上而去。

“夫君……”

猜到了王泰要干什么,朱媺娖脸上通红,闭上了眼睛,搂紧了王泰的脖子。

“夫君,你要轻些。”

朱媺娖的声音柔柔弱弱,却激起了王泰内心深处的爱恋。

“放心吧,公主。”

王泰低声回应,边说边吻,二人紧紧相拥,很快在热情中迷失了自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