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明匹夫 > 第29章 廷议

大明匹夫 第29章 廷议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40:32 来源:笔趣阁

崇祯十五年九月,京师,紫禁城,乾清宫。

“陛下,你可要为老臣做主啊!”

刑部尚书张沂跪在大殿之中,痛哭流涕,老泪纵横。

他的儿子,锦衣卫指挥佥事张端,去河南公干回来,活蹦乱跳的一个人,成了一具死尸。

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站在群臣当中,脸色煞白,垂头肃立,不发一言。

御座上的崇祯脸色冰冷,目光从群臣的脸上扫过,最后在骆养性的身上停了下来。

“骆养性,瞧瞧你办的好差事!”

赵英贵被劫法场救走,他自然知道是王泰所为,但他并不想把事情闹大,而是想息事宁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此事明摆着是一场冤假错案,和王泰闹翻,对朝廷又有何好处?迫于群臣的压力,他让骆养性出京追查,原本也只是走个过场。

谁知道这些锦衣卫缇校跋扈惯了,当面和王泰对质,还指名道姓痛骂,他们到底是怎么做事的?

骆养性胆战心惊,站了出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

“陛下,臣有负圣恩,罪该万死!”

骆养性磕头碰脑,“咚咚”作响,大殿中的一些仁人志士却忍不住,纷纷为他叫起屈来。

“陛下,骆养性奉旨办事,张端秉公执法,痛斥权贵,骆养性无罪,张端有功无过,请圣上明断!”

兵部给事中光是时亨站了出来,肃拜一礼,正气凛然。

“陛下,张端虽然出口不逊,但王泰竟敢当堂诛杀天子校尉,实在是胆大包天,置陛下于何地?若不惩处,何以正国法?岂不是让满殿的文武大臣心寒?”

户科给事中杨枝起也是奋然出声,言辞慷慨有力,一副忠君爱国的模样。

“张卿,起来吧。礼部厚葬张佥事,至于王泰,等中原的战事一了,朕会立刻将他下旨查办。”

崇祯皱着眉头开口,安慰着刑部尚书张沂,让人把他扶了起来。

阁臣魏藻徳走了出来,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崇祯的脸色。

“陛下,日本国萨摩藩拖葡萄牙人进书,说是我大明山东水师侵入其岛,打死打伤其藩勇士250余人。萨摩藩祈求我大明召回水师,以免引起两国国战。”

“日本,萨摩藩?”

崇祯的脸上一阵惊诧。

“山东水师,是山东副总兵董士元的麾下吗?他们什么时候跑到日本去了?”

“陛下,日本萨摩藩的呈文在此,这里还有山东水师的公文,还有琉球国王的国书,请陛下阅览。”

崇祯把呈文和奏折了看了一遍,放在御案之上,冷冷哼了一声。

“琉球国是我大明藩国,日本萨摩藩竟敢公然占领,还大言不惭,要与我大明开战,弹丸之地,不自量力。”

崇祯脸色发红,心头莫名地一阵欢畅,话音不自觉的大了起来。

大明王朝,终于扬威于海外。

“山东水师做的好,扬我大明国威,护我藩邦。回书日本萨摩藩藩主,若是再敢兴风作浪,我大明绝不轻饶。至于琉球国,让山东水师见机行事,首先确保山东的安全。”

魏藻徳连连点头,退了回去。

谁知,另一位铁面御史马嘉值走了出来,又是一番光明正大的慷慨陈词。

“陛下,山东水师未有军令,擅自出兵,挑起边畔,罪不可赦。应将山东水师强将领捉拿进京,明正典型,以示天下!”

“陛下,马御史所言极是!唯有朝廷圣旨,私自出兵

实在是目无国法。武将跋扈,听调不听宣,这在我朝已是屡见不鲜。请陛下以国法处置,以明天下。”

兵科都给事中戴明说,声音不大,殿中众人,却都听了个清清楚楚。

“山东水师的奏文上说,山东水师是在海上训练时,遭遇风暴,大风刮到了琉球群岛,正值日本萨摩藩攻打琉球国,他们才击退了萨摩藩。处置他们,恐怕说不过去。”

崇祯犹犹豫豫,却被下面的御史们给驳了回去。

“一派胡言!”

情急之下,光时亨不知是在驳斥崇祯,还是在揭穿山东水师的谎言。

“海上训练,被大风刮去了琉球,一派胡言谁信?明摆着这是私自出兵,请陛下明鉴,依律处置这些害群之马!”

“一派胡言?山西总兵赵应贵掳掠、奸.淫晋王妃,这难道不是一派胡言吗?怎么没有看到你们任何一个站出来,说句公道话?”

崇祯忍不住,终于发作了出来。

“赵应贵自从军以来,连一个民妇都会曾骚扰过,又怎么会掳掠王妃?这么荒唐的事情,你们怎么没有一个人像今日大殿之上一样,正义凛然?”

崇祯面色通红,尖利的声音在大殿上回响。

“朕曾一再告谕各科道官:朝廷设立言官,以为朝廷耳目,希望都为正义之论,俾助于朝政。若言官都是缄默不言或言而无当,皆非朕之所望。甚者有言官以言为名,挟私报复,逞一时意气。

更有甚者,循声附和,把持言论,其失职更甚于不言。近年来时事多艰,朕期待忠益之言,兼收并纳,博采众长,朕意甚殷。”

崇祯看着殿中乌泱泱一片,眼神冰冷,言语之间,更为犀利,更为不满。

“可惜啊!如今朝堂,言官不能仰体直言,或举荐太滥;或纠谪过苛;或已经处分,追论纷纭;或事宜慎重,众口传播,掣任事之肘,启侥幸之端,抗威福之权,失忠献之义。于朕求言图治之本甚为不符。今日当面传谕,如乖违职守,定加处治!”

崇祯的话语,让大殿上,那些原本还要“仗义执言”的官员们,纷纷安静了下来。

谁都看得出来,崇祯动了真怒,不宜再迎难而上。

一众大臣如内阁首辅周廷如、阁臣陈演等人都是闭口不言,深怕皇帝龙颜大怒,痛下杀手。

当廷杖毙的事情,又不是没有发生过。

即便如此,言官们也不得不继续上言,一来表示自己的存在,二来还有他们的政治诉求。

“陛下,河南都司在屯田之事上,和当地乡宦、藩王宗室多有龌龊,民愤极大。如何处置,还请陛下定夺。”

言官的话听在崇祯耳中,他只是轻轻点了点头,目光转向的内阁首辅周廷儒等人。

“周阁老,关于此事,你们内阁有确意了吗?”

“陛下,臣等的意思是让卫所退回侵占的田亩给地方乡宦和宗室,此时各退一步。毕竟,卫所屯田,所征收的税赋,还是归于地方和朝廷。”

周廷儒的话,让大殿中的众臣都觉得此计甚好,毕竟,土地所得,卫所也并不是侵占,而是所得归于朝廷。

“周卿,如阁部所议,这些土地退还给地方乡宦,他们会纳赋于朝廷吗?”

崇祯冷冷一句,让周廷儒等人都是面色发红,一时语塞。

这些土地一旦回到南阳曹家这些乡宦手中,朝廷自然没有税赋。

“南阳府曹家,夏赋纳银560两,按中田一顷10两,曹家只有56顷中田,为何这退还的田亩竟然是620多顷?如

此说来,光是南阳府曹家,就匿税了5640两?”

还有南阳府唐王的藩地,崇祯并没有说出来,因为这毕竟有损皇家的颜面。

大殿之中,所有的大臣都是沉默不语。土地兼并,藏税匿赋,他们这些人哪一个不深谙其道,哪一个人不是大地主?

“还有这个范良彦,几年前,朕大力整治河南乡宦作奸犯科,他侥幸逃过一劫,现在又说卫所侵吞他的田亩560余顷。范良彦一户,去岁所纳赋税600两,这样看来,他得补五千两的赋税了。”

崇祯看着殿中众臣,目光炯炯,心里却是寒气四溢。

田地回到卫所手中,还能正常纳税,一旦又回到这些权贵手中,国家颗粒无收不说,还会引起民怨沸腾,不如任凭王泰所为。

朝廷得了实惠,得罪人的却是王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给这些大臣们,言官们一个教训。

从头到尾,为朝廷忠心一片的,还是那个王泰。

“陛下,卫所屯田,太祖早有定制。河南卫所,屯田不过六万顷,如今,却已有30万顷,占了河南三成多的耕地。卫所此举,是与民争利。臣请陛下斟酌,卫所退回所占田亩于百姓,地方官府督之。”

户科给事中杨枝起又开始出声,忧国忧民之意,溢于言表。

“地方官府?南阳府曹家,还有范良彦,他们藏税这么多,地方官府怎么没有人督察?杨卿,真是打得好算盘啊!”

看着惶恐不安的杨枝起,崇祯冷冷一笑,忽然板起了脸色。

“将杨枝起贬为庶民,永不录用,让他好好反省一下,体会一下民生疾苦!”

听起来大公无私,把田地退给百姓,百姓无法耕种,又被地方豪强乡宦重新纳入囊中。

这等言官,欺上瞒下,良心已经坏掉,要他们何用?

杨枝起脸色煞白,跪在地上,磕了几个响头,被锦衣卫拖了下去。

周廷儒心惊肉跳,相比于前几年,皇帝是越来越乾坤独断了。

“陛下,徐州水师王国柱叛乱,攻破徐州城和商丘城,杀徐州知州,虽被官军剿灭,但徐州和商丘都是毁坏严重。安庆兵变,副总兵廖应登率兵发难,杀都指挥徐良寇,后被平定。李自成与官军大战于郧阳,湖广总兵孙应元战死、郧阳知府徐启元死守,李自成退入四川。请陛下降旨,责罚和犒赏有干人等,以天下百姓之心。”

兵部尚书陈新甲上前奏报,令大殿之中紧张的气氛,顿时缓了下来。

只要不牵扯到他们身上,哪怕是前方损师败绩,又和他们有何干系?

“商丘为归德府府城,城高池深,驻兵三千,聚险而守,竟然能被叛军连夜破城,不修守备,贼至辄陷,地方官军,何其懈怠萎靡!”

崇祯看了看殿中诸臣,很快有了决断。

“睢阳卫指挥同知文世辅、河南水师副将张仁义,此二人虽与商丘破城有责,然率部歼灭徐州叛军,功过相抵。归德府总兵刘中官,守城不力,临阵脱逃,押入大牢,秋后问斩。至于孙应元……”

“擢拔徐启元为右佥都御史,提督军务兼抚治郧阳。孙应元加衔荆楚总督,世荫锦衣千户,赠恤如制。”

崇祯提也不提王泰,看来心里对自己这位驸马,已经有了许多看法和芥蒂。

刑部尚书张沂还不死心,还要上前请求皇帝惩治王泰,被内阁首辅周廷儒轻轻拽了一下衣袖。

“张大人,你是要皇帝杀了自己的女婿吗?”

张沂不由得一愣,怔在了那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