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明匹夫 > 第8章 从头越

大明匹夫 第8章 从头越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40:32 来源:笔趣阁

汝宁卫,又一次招募新兵了。

这样的事情不新鲜,事实上,汝宁卫断断续续,一直都在征兵,直到去年松锦大战前,才彻底停了下来。

这一次,广而告之,告示满天飞。而且,谁都知道,王泰王大人坐镇汝宁卫,募兵的热闹劲,可比以往更甚。

“鞑子其势汹汹,流寇糜烂地方,山河动荡,百姓受苦,黎民遭殃,凡有爱国之心之青年,均可前往汝宁卫营地前往应征。需年龄在岁以上,25以下,身体健康、无听力、视力、聋哑等身体残缺名额五千人……”

城门口外的两侧贴告示处,观看的百姓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有人大声读着,吸引了无数人的注意力。

里面的人读完,外面的人像炸了锅一样,吵吵嚷嚷,声震云霄。

“听说汝宁卫北上杀鞑子,死了一半人!那可是一个惨啊!”

议论的人群中,有白发老者摇头说道,原来是汝宁府有名的说书人郭四。

“鞑子多狠!不过,听说汝宁卫杀了鞑子五六千人,还割了鞑子大王弟弟的脑袋,可是不得了!”

另外一个衣衫破烂的中年汉子说道,黑脸上都是兴奋。

“不过,这从军可是凶险,弄不好就会掉脑袋,还是要考虑考虑。”

郭四年龄大了,吃的百家饭,可不希望大伙都去参军。否则,谁来听书。

“郭先生,你可不能乱说。人家河南卫军,阵亡将士的抚恤,每人100两银子,家里每月还有粮米。那些重伤的,都有50两银子的犒赏,大多数人还在军中或地方上任职。那些个活着回来的,每人可是有白花花的30两银子的犒赏。还不要说,每个将士出征前,10两银子的安家费。”

人群中,立即有个年轻汉子怼起郭四来。

“郭先生,你在茶楼酒馆,一年下来,能挣个10两银子,已经是乐翻天了吧!人家河南卫军的普通士卒,都比你挣的多!”

郭四脸上发红,摇头苦笑,说书时的伶牙俐齿,此刻却一点派不上用场。

人家说的都是真的,他拿什么去反驳。

“田二牛说的没错!人家就是战死了,可是躺在忠烈祠里,一年四季香火供奉。不像咱们,一口薄皮棺材,已经是老天开眼了。大多数人,还不是一张破席一卷,一辈子完了!”

又一个年轻汉子,跟着大声呐喊了起来。

人们连连点头,七嘴八舌,有人大声说了起来。

“王大人是好人!前几天处置了曹知县和李聚德那些狗贼,就连那个昏聩无能的李知府,也被他狠狠收拾了一顿。王大人在汝宁府赈灾施粥,他老人家亲自在汝宁卫征兵,大伙都帮着给十里八乡讲一下,让王大人早日募集军士,赶走那些流寇!”

有白发老者大声喊道,引起旁人的一阵附和。

“就是,就是!王大人是青天大老爷,我这就回去,告诉一下街坊四邻!”

“我马上去汝宁卫从军,能见一面王大人,也是心满意足了!”

“我也去,说不定将来还能混个将军当当!”

有人大声说着,引起旁人善意的一片哄笑。

围观的众人散去,又一群百姓围了上来。

汝宁卫大营外,一口口大锅热气腾腾,南来北往、衣衫褴褛的百姓,人人都可以享用。大家排起了队,井然有序。

比施粥处更热闹的,是营门另外一侧,“募兵处”三个大字的旗子随风飞舞,一溜长桌人头攒动,募兵练兵,正是从此处开始。

而那些正在校场上训

练的老兵,营门外警戒的标枪一样的将士,更是吸引了不少从军者的眼球。

陈子龙从熙熙攘攘的募兵处进来,在营中徐行,越看越心惊,河南卫军练兵之法,让他心头震撼,难以名状。

“士兵神圣,不可侵犯!”

光是大营门口的这八个字,已经尽得练兵精髓、军士之心。

“一,一二一,一二三四!”

“一,一二一,一二三四!”

校场上,一队铁甲贯身的军士一边喊着口号,一边整齐地跑动着,他们脸色黝黑,快速移动的队形,就像一个移动的长方块,吸引了陈子龙的目光。

这些军士是原来汝宁卫的老兵,有半年到一年左右的军龄。随着赵应贵远走山西,这训练、心气就全没了。

“听我口令,前进,后退,跃进,突刺!”

另外一块场地上,军官们的怒吼声此起彼伏,方阵中同样身披重甲的军士们,狠狠刺出手里的长枪,他们动作整齐划一,“杀”的一声,气势迫人,寒光闪闪的枪头,让人惧意顿生。

这也是汝宁卫军中的老兵,他们挥舞着长枪,一刺一收,就如一人一般,动作稳准狠,一看就是训练有素,军纪森严。

“舍生忘死,训练有素,勇猛精进,虽周之虎贲,亦远远不如!”

陈子龙发出一声感叹,把目光转向那些尘土飞扬中训练的骑兵、寒风中静立不动的步卒,目光不能移开。

一个骑兵从马上摔了下来,蠕动惨叫,几个身穿白衣的医官和护士匆匆过来,医官检查了一下,简单处理,随即骑兵被担架抬走,医官、护士一路跟随。

陈子龙轻轻点了点头,爱兵如子,体恤爱护士兵,虽然军纪森严,却充满温情,王泰练兵,可谓是独步天下。

怪不得河南卫军能够和清军硬扛,这些家伙都不怕死,血拼算得了什么。

陈子龙甚至有些后悔,自己就应该混入顾绛军中,亲临沙场,即便是马革裹尸,也是死得其所。

校场边,观看训练的百姓络绎不绝。这也是河南卫军训练的一大特色,他们从来都不避开百姓训练。陈子龙明白,训练技巧固然重要,但关键是服从和纪律,这才是河南卫军的根本。

那些无法借鉴的“军人优先”、“士兵神圣、不可侵犯”,可是学不到的。

百姓们都知道,流寇作乱,隔壁的南阳府已经被他们祸害,原因还不是因为朝廷调走了南阳卫。现在汝宁卫募兵,不就是杜绝流寇杀过来吗。

百姓们观看训练,不时发出喝彩声,一些年轻女子兴致勃勃打量校场,训练的士卒人人奋勇争先,趁教官不注意时,眼睛偷偷瞥一眼,看看有没有心仪的对象。

“都听好了,训练时,要记住三字准则,快、准、狠,明白了吗?”

“来,听我口令,刺!”

韩未波一边大声喊着,一边指挥着士兵们训练。眼光扫及,走了过去,猛然一棍,打在了一个新兵的肩背上。

新兵一边练着拼刺术,一边偷偷打量着远方栅栏外的女性观客们,有几个女子年轻秀美,含羞带笑,让他心里躁动,不由得睁大了眼睛,手上的长枪歪了也不知道。

看到韩未波走了过去,其他的新兵都是不敢吭声,有的更是幸灾乐祸,忍住不笑,看着韩未波的短棍,砸在新兵的身上。

“谁……”

新兵猛然感到背上一痛,差点叫了起来。他转过身来,怒目圆睁,看到教官怒睁着一双眼睛,正在冷冷看着自己。

“教……官!”

新兵的怒气

立刻消失,他低下头去,立刻端好了长枪。

韩未波可是杀过流寇,砍过鞑子,一身的伤疤,一身的本身,新兵谁都不敢炸刺。

“你们,都给我记住了!这里是军营,是练本事的地方,想要离开的,营门就在那里!”

“看好了前方,刺!”

新兵们都是收起心思,一边大声叫着,一边一枪枪刺了出去。

高台上,看着训练场上热火朝天的景象,王征南很是感慨。

熟悉的一切,又都回来了。

“大人,已经募集新兵三千多人,再加上原来汝宁卫的老兵,已经有六千之数。咱们还要继续吗?”

王征南有些期待,生怕王泰说出一个“不”字。

“再延续半个月,能征多少就是多少!”

王泰犹豫了一下,继续问道:

“信阳卫那边,募兵的情况如何?”

汝宁府两大卫所,汝宁卫和信阳卫,以往都是赵应贵一人执掌,就如开封府有宣武卫和陈州卫一样,但都归董有为调度。

不过,信阳卫战兵极少,大多数也没有参加过关外大战,实战经验匮乏。而之所以信阳卫同样募兵,也是因为汝宁卫和信阳卫两地距离两三百里,交通不便所致。

“大人,杨震将军去了信阳卫,想必募兵差不了多少。信阳民风彪悍、百姓淳朴,再加上山丘纵横,募兵应该不难。算算时间,也应该回来禀报了。”

王征南看着募兵、练兵井井有条的情形,感慨地说了起来。

“大人,有这些老兵,募兵练兵,都是易如反掌。”

“王将军,营中募兵、练兵的事情,就拜托你了。这些将士,可是要上战场的,马虎不得!”

王泰脸色凝重,仔细叮嘱。

汝宁府募兵如此迅速,看来,文世辅的睢阳卫,也不用来了。

“小人必不负大人所托!”

王征南郑重其事,告辞下去。

陈子龙上来,眼神中有一丝担忧。

“大人,你麾下亲军只有两千,汝宁卫老兵不过一千,其余都是屯田的卫士,和普通百姓一样。就凭现在这些新兵,加三千老兵,恐怕不是李闯十几万大军的对手。”

王泰点了点头。宣武卫和河南卫两支硕果仅存的战兵,也只有一万人,还要驻守洛阳和开封。他两手空空,无兵可用,只能继续募兵了。

“话虽如此,也是无奈之举,只能以时间换空间了。”

王泰微微一笑,摇了摇头。

“先生,你知道,我不愿意调各路官军前来,因为李自成部飘忽不定,来去如风,跟着他追,不但疲于奔命,毫无用处,反而糜烂地方,百姓受苦。”

“大人的意思是……”

陈子龙懵懵懂懂,还不懂王泰的意思。

“李自成占了南阳,南阳卫不战而逃,李自成并没有平城而走,所过残破,显然,李自成想改变,不再做流寇,而是想要一块固定的地盘。”

陈子龙恍然大悟,不自觉点了点头。

“大人的意思是……”

“既然李自成想要改弦易辙,本官就遂了他的愿,双方握手言和,百姓不再受苦。”

王泰看着陈子龙,目光意味深长。

“我想让先生去南阳府一趟,做一回说客,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陈子龙心知肚明,不过也是胆战心惊。他肃拜一礼,郑重其事。

“大人放心,小人必不负大人所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