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明匹夫 > 第3章 忠烈祠

大明匹夫 第3章 忠烈祠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40:32 来源:笔趣阁

“生在苏杭,死葬北邙。”

东周皇陵,东汉皇陵,曹魏、西晋及北魏皇陵。秦相吕不韦、南朝陈后主、南唐李后主、西晋司马氏、汉光武帝刘秀、唐朝诗人杜甫、大书法家颜真卿等历代名人之墓,尽皆于此。

如今邙山脚下,又多了一座忠烈祠。

忠烈祠为纪念松锦阵亡将士而建,其中也涵盖了济南城战时的英魂。忠烈祠共有 2 座烈士陵墓,墓葬分布周围,庄严肃穆,祠内有殿宇、纪念碑等,以供后人瞻仰。

忠烈祠由祠宇和墓葬区两大部分组成,祠宇为宫殿式建筑,共三进。整座祠宇座北朝南,南北纵深 300 米,东西宽约米。中轴线上,按前低后高地形布局分为三进。

第一进为牌坊,一列拱门三孔,琉璃盖顶,花岗岩方整石墙体,中拱上方,嵌汉白玉竖额,镌“忠烈祠”五个字,由河南巡抚王泰亲笔书写。牌坊向内,一个巨大的广场平坦开阔,绿草翠柏,在雨中苍翠欲滴。

第二进为纪念堂,三开间,明间正中竖巨碑,上刻《忠烈祠纪念堂碑记》,东西次间为陈列展。过纪念堂,为两道平行纵列石级,分段递上,共 300 余级,中间草坪用大理石砖镶嵌“民族忠烈”四个大字。

第三进为享堂,居祠宇最高处,为整座祠宇的主体建筑,也是祭祀活动场所。享堂呈“十”字型,正中堂额“忠烈祠”系王斌亲书。堂内中间巨碑如屏,居中竖刻“阵亡将士总神位”,两边刻松锦战役阵亡将士神位。堂内东西两侧用汉白玉碑座形式展出了多达五十多位阵亡官兵的生平事迹,以及河南军高级将领的题词。

祠宇周围为公墓区,占地愈 200 亩。分布着 8座烈士墓葬,其中 6座为个人墓,2 座为集体墓。葬有济南和松锦战争中所牺牲的所有河南卫军将士。

祭奠的时候正是元宵节前后,连续几天的雨雪交加,仿佛上天也为这些埋藏在此的英灵心伤落泪。

早在济南城战结束以后,到河南上任,王泰就让手下开始安排修建这座忠烈祠。松锦的战事,牺牲的将士太多,千里迢迢,总不能把他们的尸体全都带回河南。所谓“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就让将士们的英灵,留守在他们战斗过的土地上吧。

修建忠烈祠所需的石料,木料,大都是邙山自取,几千匠人,帮工,花了两年多的功夫,终于建起来了这一座气势宏伟、却又肃穆庄重的纪念祠碑。

事实上,自从王泰修建忠烈祠以来,朝中弹劾和非议不断,但王泰还是盯住了多方压力,建成了忠烈祠。

雨雪霏霏,陵园里面祭奠的官兵们,此时都沉浸在一片哀伤之中。每个人经过忠烈祠旁,经过那一片松柏环绕,芳草萋萋的墓群时,都是黯然神伤。有些人想起死去的战友,也不由得潸然泪下。

从牌坊一直走进去,直到了享堂。王泰和一众左右插上香烛,低头默哀,袅袅青烟中,旁人看不清王斌脸上的表情。

潇潇细雨中,下面的一众军士肃然庄穆,众军站在“民族忠烈”的巨字两旁,都是脱帽低头,驻足凝听。

文世辅高昂的声音随即响起,那是祭奠上万英灵的祷文:

神州诸土,炎黄所留。

五千余年,雄立东方。

世事沧桑,鞑奴猖獗。

时穷国难,汉奸何多!

炎黄苗裔,沦为奴辈。

天降不祥。汉祚鼎移。

剃发易服,黯淡北斗。

衣冠已失,礼仪厥如。

人执笞绳,我为夷辱。

民生凋敝

万马齐喑。

岂其苗裔,不武如斯:

家邦命脉,悬于一线。

泱泱大国,让其沦胥?

斌等不才,剑屦俱奋。

万里崎岖,为国效命。

诸公忠义。力抗奴贼。

西北苦斗,备历险夷。

同心死节,酋奴哀伤。

鞑奴未灭,何以家为?

救国抒难,前仆后继。

重建汉唐,共振大道。

公等有灵,冥冥相佑。

苦奈明心,兴我汉邦。

同心努力,光复河山。

来日环宇,惟我威杨。

如松如柏,万古不朽。

尚飨!”

文世辅祭祀完,王泰上前,焚香祷念,大声呐喊。

“兄弟们,魂兮归来,魂兮归来啊!”

有许多将士,终于忍不住落下泪来。

眼前祭祀的这些英灵,他们大多数人,都有着悲惨屈辱的过去,这都是这个时代给他们留下的烙印。他们刚开始也许只是为了有一口热饭吃,有个栖身的地方。等识了字,读了书,明白了道理,他们也在流血流汗,起早摸黑中,个个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

他们或是农夫,读书人、小贩、苦力、船工;但也是儿子,父亲、哥哥、弟弟。他们端起了刺刀,挥起了长枪,割断了过去,义无反顾地跟到了济南、到了关外,把一腔热血,洒在了神州大地上。

天苍地黄,英魂归兮。他们配得上有一座墓碑,有一所供后人瞻仰的祠堂。

否则,谁还记得他们?

否则,谁又知道,他们究竟又是为何而死?

他们就义之前,也许还没有完全明白什么是民族大义,也许还没有明白什么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但他们至少懂得了什么是尊严,什么是华夷之辨,什么是血性!

一寸土地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大好河山,鞑奴猖獗。没有地下这些默默无名的勇士,何以灭掉满清**万精锐,何谈开启中华光辉灿烂的未来!

年轻的将士们,此时一个个面色凝重,鸦雀无声。随着祭祀的声音不断响起,许多人都是泣不成声。

李定国和众将士一样,肃穆而拜,庄重异常。对于一个幼年从贼的流寇来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多多少少,他还是对自己是否溶入河南卫军有一些担心。

一场国战下来,祭祀声响起,他才发觉,他早已经是河南卫军的一员了。

若是真能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封狼居胥,恢复汉人旧日江山;开启民智,富国强民,除残去秽,这样的人生,又岂会有缺憾!

雨雪中,许多将领的心里和李定国一样,都在思考,都在反思。

“大人,这忠烈祠是得建,但是不是太隆重了些? 这可是三万多两银子,够铸造上百门火炮了! 河南卫军百废待兴,缺的就是银子!”

站在忠烈祠的牌坊前,眼望着青柏中的墓碑、漫天的雨雪,李信摇摇头说道。

一场松锦国战,河南卫军伤筋动骨,犒赏抚恤,便是数百万两银子,不管是强取豪夺,坑蒙拐骗,所有的钱财,都是所剩无几,甚至可以说是囊中空空。

而在财赋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花重金修这么一座看起来“无关紧要”的忠烈祠,似乎有那么一点“不务正业”,或者“哗众取宠”。

王泰摇了摇头,在这个时代,人都是分三六九等,士兵,自然是最低的那一阶层。自古以来,士大夫与君王共治天下,士兵战

死疆场,不仅天经地义,而且都无关紧要。即便是李信这样的开明之士,也不能免俗。

战争此起彼伏,王朝更替代谢,埋在地下的士兵们,谁还会记得他们! 长此以往,士兵的荣誉感,荣辱感逐渐消失,剩下的,只是一群用金钱和利益,驱动的行尸走肉。这样的士兵,又能有多少战力,打多少次胜仗?

恢复汉人尚武之风,总不能让将士们流血又流泪,军人的荣誉感和尚武精神,从何而来?

“济南城一战,文兄也在场,我带着六千秦兵子弟,回去的时候,只剩下一半。我把他们的骨灰,全部运回了咸阳,并在咸阳建了一座祠堂和墓地来祭奠他们。在我河南卫军里面,牺牲的每一个弟兄,他们都有一块墓碑。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珍贵的! 我总不能让我们的士兵血洒疆场,家人亲友却连个悼念的地方都没有!”

王泰脸色难看,眉头紧皱

“你看前来悼念的士兵们,即使是那些只懂几个字的百姓,也会不自觉的肃然起敬。这就是我要的效果。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军人优先,并不是一句空话。即使他们牺牲了,也有一块安身之地,他们的家人,也会得到照顾。”

王泰说的没有错。瞻仰忠烈祠的时候,即便是队伍里的新兵们,也都是悄无声息,走路的步子都轻了很多。有些人声音稍微大点,立即就在旁边的低声叱喝中静了下去。

刀枪无眼,谁也不敢保证自己将来毫发无损,若能葬在这样的地方,让后人祭祀,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修建忠烈祠,其目的就是让后人知道,民族的复兴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靠无数前辈的鲜血和牺牲得来。让他们要明白,一种精神,一种为了民族富强和兴盛,勇于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

看着面前的墓群,王泰沉声道:“我军无论是和李自成血拼,还是北上关外对战建奴,一场场大战在所难免。到时候不知道又要牺牲多少士兵,流多少鲜血,恐怕又要建几所这样的忠烈祠了!”

文世辅轻轻点了点头。王泰所做的许多事情,看起来离经叛道,却是事事正确无比。

“如果我等不能驱除鞑虏,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这些埋在地下的英灵鬼雄们,恐怕要含恨九泉了!”

李信的感慨意味深长,像是话里有话。

“大人放心,我等唯大人马首是瞻,大人一定会亲率大军,踏平关外,恢复我中华故地!”

王泰看了一眼李信,岔开了话题。

“河南卫军,如今大多数都是新军,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你们几人都要多费心,尽早把新军练起来。”

几人慨然领令,人人心头沉重。

董士元、赵应贵、顾绛、刘朝晖四人不在,河南卫军只有三四千老兵,李定国、文世辅、杨秦几人,只能是能者多劳了。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纸钱化蝶,祭祀完毕,王泰向南看去,雨雪交加,天地间一片萧瑟,不由得脱口而出。

“大人,河南有军情禀报!”

军士进来,上前禀报,王泰听完,怒火攻心。

“南阳城被破,总兵猛如虎与参议艾毓初、知县姚运熙俱死。副总兵刘光祚共守,城陷,亦死之。唐王朱聿镆**而亡……”

李自成攻陷南阳,唐王**,这一次,他不得不因为失藩之罪,而面对那些言官的轮番攻击了。

李自成,这个打不死的小强,实在是太过嚣张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