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明匹夫 > 第27章 折服

大明匹夫 第27章 折服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40:32 来源:笔趣阁

夏允彝面色凝重,陈子龙一挥衣袖,愤然开口。

“大明朝天灾不断,流寇作乱,建奴猖獗,国家积重难返,如此这般,怎么能把责罚归于我江南的读书人身上?岂不谬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明朝国事日渐糜烂,你们这些江南名士,没有一丝责任吗?”

王泰也是大声怒喝,拍案而起。

“礼部侍郎吴昌时、户部尚书李待问、内阁首辅周廷儒、前詹事黄道周,哪一个不是江南名士,哪一个又不是国家重臣?周廷儒复出,你敢说,吴昌时和张溥,还有各位复社领袖,你们都是干干净净的吗?”

夏允彝和陈子龙脸色通红,一时语塞,说不出话来。

时局动荡,内有流寇作乱,外有建奴虎视眈眈,国事糜烂,而以复社为首的江南士大夫与前任首辅温体仁有隙,遭到排挤,一直郁郁不得志。复社党魁礼部侍郎吴昌时写信给周延儒的门生、复社领袖张溥,劝他怂恿周延儒复出。

吴昌时和张溥集结江南名士,花费六万两白银,结交崇祯帝身边的宦官曹化淳、王裕民、王之心等人,力推周延儒复出。陈子龙和夏允彝也是参与者之一。

“官以财进,政以贿成,你们这些江南名士,好大的手笔啊!”

王泰冷冷一句,跟着话语又严厉了起来。

“崇祯十一年,外有建奴,内有流寇,天灾不断,根本无法两线作战。当时之计,只有时间换空间,先与建奴议和,攘外必先安内,解决流寇之患,再经励精图治,卧薪尝胆、厉兵秣马,便可徐徐收复关外。奈何黄道周一张利口,致使和议功败垂成。黄道周呈一时口快,以至于建奴入塞,烧杀抢掠,我大明百姓白骨如山,百姓遭殃。”

他看着陈子龙和夏允彝,义正言辞。

“济南城一战,我秦兵就死了三千弟兄,换来的是什么? 百姓死伤无数,四十多万大明子民被建奴掳掠至关外,他们在建奴的铁蹄下过着怎样悲惨的日子,黄道周他担得起这责任吗?”

王泰振振有词,满脸的愤怒,夏允彝却冷冷一笑,接了过来。

“建奴入塞,官军孱弱不堪,一触即溃,却要怪到黄先生身上,岂不可笑? 和议事关春秋大义,岂能向建奴屈从,这又与黄先生何干?王泰,你这是不是强词夺理了些?”

“你……简直是一派胡言!”

王泰又一次怒火攻心,不由自主握紧了拳头。

几十万百姓的不幸,还与黄道周无关,简直是冷漠自私到了极点。

一旁的顾绛看王泰脸色发白,显然已经怒极,赶紧走了出来。

“大人,平心静气,稍安勿躁。”

再让他们争辩下去,他都担心王泰会暴起,直接动手揍了陈子龙二人。

这里,可还有夏完淳一个小朋友在场。

“夏允彝,你也曾是一方父母官,知道民生多艰的道理。倘若和议达成,朝廷养精蓄锐,那几十万百姓的不幸,是不是可以避免?”

王泰尽力让自己平静下来,黄道周是这二人的恩师,这二人为他辩解,也是人之常情。

更何况,这些人认为黄道周是对的,他们也认为自己是对的。

夏允彝面红耳赤,终于没有反击,他看着王泰,眉头紧皱,不知在想些什么。

“王泰,你在报纸上大肆宣扬我复社之人百无一用,有破坏没建设。你自己还不是攀附阉人高起潜,要不是他,你恐怕还是咸阳一团练总兵,怎么可以青云直上、位极人臣?你敢说,你没有贿赂高起潜,清白无暇吗?”

陈子龙果然是性烈如火,丝毫没有妥协的意思。

“陈兄,报纸是王泰所创?”

夏允彝吃了一惊,

不可思议地看着陈子龙。

“你我一无所获,顾宁人支支吾吾,这《中原日报》除了王泰王大人,有谁有这样的文采和手笔?”

《中原日报》上,不仅有时政消息,更多的则是针砭时弊,散文、杂文,更有诗词歌赋,许多都是新格式散文,以及新词。以王泰的才华,不难猜出。

“王大人,报纸真是你所创? 那“我是人间惆怅客”、“我失骄阳君失柳”,还有那“少年中国说”等,都是你所做?”

夏允彝眼中的惊诧更盛。

这样说来,“已是悬崖百丈冰”,果真是王泰这样一个莽夫所创了!

还有那散文,可是开了一代文体之先河!

“二位先生,《中原日报》确实是巡抚衙门所创,那些诗词歌赋,也都是王大人所做。”

看到王泰点了点头,顾绛轻声说道。

“王大人,可否提笔一首,让后生开开眼界?”

夏完淳兴致勃勃,脱口而出。

“王泰,你还没有说,你是否清白无暇,是不是贿赂阉党,包藏祸心?”

陈子龙盯着王泰不放,看来是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为复社还有江南名士讨回个公道。

“理不辨不明,王大人,请开始你的反击,诗词随后再说!”

夏完淳却是喝起彩来,兴致勃勃。

王泰本来怒火攻心,让夏完淳这么一打岔,怒气全消,哑然失笑。

“官位更高,责任更大,正如我今日在河南所为。要是为了我自己,我何必如此费心费力。美人佳肴,富贵逍遥,岂不是更快活?”

王泰坐了下来,有些疲倦。

事无巨细,军事政事,他都是尽力而为,只要是政事上用银子,他从来都是慷慨解囊,从不吝惜。为什么他为国为民,披肝沥胆,却得不到这些名士们的认可?

道不同不相为谋,夏虫不可语冰。想改造这些人,恐怕还需要些时日。

“王大人,你所作所为,确实让陈某佩服。但你敢说,你大公无私,一心为国吗?你手下那些骄兵悍将,除了你王大人本尊,恐怕朝廷无人可以调遣吧。”

陈子龙冷笑一声,和夏允彝对望了一眼。

“王大人,别的不说,你建讲武堂,就已经和朝廷祖制不符。军中将领皆是你王大人一手提拔,河南卫军成了你王大人的私军,你恐怕是故意为之吧。”

夏允彝的话,不依不饶,似乎是火上浇油。

“二位,难道说,我河南卫军要指派那个将领,还得一一向朝廷奏明? 如果军中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作战一触即溃,这才是朝廷所需?”

王泰说着,不知不觉怒火又升了起来。

“我建立讲武堂,只为让军中将领更加适应战场,怎么到了你们嘴里,就成了私心作祟? 河南卫军若是不能万众一心,怎么对付鞑子?”

王泰懒得再说,轻轻摆了摆手。

“道不同不相为谋,各位请回吧。几日后就要出征,在下诸事繁忙,就不留二位了。”

若不是看在这二人还算忠义,要不是顾及夏完淳,王泰早已经暴起了。

王泰下了逐客令,顾绛微微叹息一声,上前几步。

“陈兄、夏兄,我送二位出去!”

今天的事情不欢而散,实在是出乎他的意料。他虽然曾是复社中人,可他现在是彰德卫指挥使,手握千军万马,当然要听从军中号令了。

他本想介绍二人给王泰,谁知道却是这么个结局。

陈子龙和夏允彝面面相觑,都是站了起来。事到如今,双方撕破了脸皮,只有各走各路了。

“王大人,我愿意随军北上,

痛杀建奴,不置可否?”

二人还没有迈步,一旁的夏完淳,却是大声叫了起来。

“夏完淳,你还太小,还是随你的父辈们,回去吧。”

王泰罕见地没有发怒,反而微微一笑。

“完淳,不要胡闹,跟爹回去!”

夏允彝眉头一皱,轻声喊了起来。

“爹,你和陈先生都是复社领袖,却是一事无成。复社除了极少数人,其他都是趋炎附势、溜须拍马之辈。王大人说的对,民风萎靡,毫无血气,坐而论道,清谈误国,我同意王大人的高见!”

夏完淳不管不顾,夏允彝有些着急,不由自主喊了起来。

“完淳,咱们该回去了!”

儿子平日里宠坏了,场合都分不清。他难道看不出来,他老爹和别人势不两立吗?

“王大人,请你赋诗一首,好让我等心服口服!”

夏完淳大声喊了起来。

“王大人,听闻你在圣上面前赋诗,七步而就。今日就烦你再做一首,看看你是不是浪得虚名。”

陈子龙忽然开口,冷冷一笑。

“懋中兄,七步成诗,你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顾绛赶紧开口。王泰面圣,殿上七步成诗,千古名篇,但那只是传闻,王泰从来没有亲口承认过。陈子龙这样,显然是要王泰出丑。

王泰看了看兴奋不已的夏完淳,还有两位江南名士戏谑的目光,原本没有作诗心情的他,陡然起了雄心。

不打压一下这些高高在上的名士们的气焰,不在夏完淳这样的后起之秀面前显露一下,似乎太不合适。

“顾先生,帮我磨墨!”

王泰说完,拿起桌上的宣纸铺开。

“顾叔父,我来!”

夏完淳兴冲冲上来,磨起墨来。

“夏完淳,你少年英雄,乃是我中华未来的希望!”

王泰微微一笑,拿起了狼毫,微微思虑片刻,写了下去。

陈子龙和夏允彝对望一眼,都是睁大了眼睛。

这个咸阳匹夫,他真的是要七步成诗?

王泰笔走龙蛇,很快写完,一旁的夏完淳迫不及待,读了出来。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柱其间。”

一旁的陈子龙和夏允彝,都是变了颜色。

这莽夫好大的气魄!

“这不算吧!只能算是短句!”

陈子龙说完,脸上一红。自己这一下,实在是有些狡辩。

即便是这些短句,也已经是惊世骇俗,谁人敢与之抗衡。

“完淳,继续磨墨!”

“是,大人!”

夏完淳兴冲冲磨好墨,王泰挥笔就写,毫不犹豫。

这是他的一首老诗,但却从来没有在报纸上发表过,今日只能勉为其难了。

夏允彝看了几句,心头凉了半截。

这莽夫,一首清平乐,借古喻今,果然是海内大家。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中原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开封城外大河,滚滚东海直通。战士指看关外,冲冠有泪如倾!”

陈子龙心头如遭雷击,素拜一礼。

夏允彝也是看了一眼王泰,躬身一礼。

“大人,我等愿随大人北上,还望大人准允!”

“还请大人准允!”

夏完淳兴奋不已,跟着父亲迫不及待开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