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明匹夫 > 第19章 千头万绪

大明匹夫 第19章 千头万绪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40:32 来源:笔趣阁

“蓬!蓬!蓬!”

黄河边,战船上,处于河面中心战船上的火炮一起开炮,硝烟弥漫,远处河面上的靶船被打的支离破碎,漂满了河面。

战船上一片欢呼,将士们都为打中目标而兴奋不已。

“下一艘,继续!”

随着军官们的口令,射击训练又跟着开始。

河南水师,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从各卫所军抽调出来的将士,至于军官,则大多都经过讲武堂的学习。

和其他卫所军千军万马不同,水师只有两千人,战船艘,但无论是普通水兵还是中高级将领,却都是军中的精英和翘楚。

河堤上巨大的柳树下,穿着一身水师战甲的李定国,脸蛋通红,正在观看着河面上的练习。

“射击的精度还是太差了!”

放下手中的望远镜,李定国遗憾地摇了摇头。

水上作战,讲究的就是发炮的速度和准度,在炮手训练有素的情况下,速度不成问题,准度就成了软肋。

“大人不用担心,听说兵工厂那边,已经在研制线膛炮了。”

旁边的水师将领见李定国眉头紧皱,赶紧劝慰了起来。

“线膛炮?”

李定国不由得一愣。

“是的,将军。膛线使炮弹旋转前进,在空中飞行稳定,火炮的射击精度大大增加,火炮射程更远,打的更准。”

将领照本宣科,李定国懵懵懂懂点了点头,呆了片刻,这才开口。

“要是打的更远,更准,这河面上、海面上,可就占便宜多了!”

线膛炮,炮膛内上刻出膛线,提高精度和射程。这王泰,永远都是不可思议。也幸亏,自己不是他的敌人。

“将军,你还不知道吧。听说大人上了奏章,要挥师出关,和鞑子血战!”

将领的话,让李定国心头一惊。

“此话当真?”

“各军都在动员,千真万确!”

将领话音未落,李定国已经大踏步离开。

“大人,这种短身火炮,炮身长 1.35 米,口径 117mm,发射火药两斤半,炮弹重斤,若射角为 5 度,则射程为两里,10 度射角时射程可以延伸到三里。炮重 680 斤,足够野战。”

胡东的声音里,掩饰不住的兴奋。

“另外,此种火炮的精度大大提高,四里以外的三四平方米的东西,绝对不在话下!”

王泰点了点头,这就是所谓的开花弹,这已经是历史的进步了。

没有后膛炮,没有拉火管,没有任何所谓高科技的东西,但他在科技发展上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终于学以致用,取得了这个时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应该能够体现的一点点成果。

火炮轰,震天雷轰,火铳齐发,骑兵冲,一番番冲击下来,对方即便是千军万马,也让他们死伤惨重,要被吓破了胆。

“胡东,打两炮试试!”

王泰的心里,莫名地多了一丝期待。

王泰的话刚落下,胡东已经迫不及待地叫喊了起来。

“把炮弹拉过来!”

底部带木托盘的炮弹被运了过来,炮手将丝绸药包装入药室,然后将炮弹放入前膛,引信的一端露在弹体外,引信的位置朝前。

“点火!”

胡东一声令下,炮手先从炮口点燃炮弹前部的引信,再快速点燃了火门上的引信

李定国进来的时候,轰隆隆的火炮声不停,他随着炮手们来到靶场上,只见三里外的距

离,火炮打的土石纷飞,几堵土墙轰然倒塌,气势迫人。

“天哪,炮弹怎么会爆炸?”

李定国目瞪口呆,他从一棵枯树上用力拔下一枚弹片,悚然心惊。

这火炮要是打在人群中,不知会是怎样的一片腥风血雨?

“胡东,加紧铸造火炮、炮弹,辽东的战事,希望能用得着!”

洪承畴大军屯于宁远城,只怕用不了多久,辽东战事就要开启,只怕朝廷会调河南卫军北上。未雨绸缪,动员令从现在就得展开。

“李定国,你来了。”

看到满脸惊骇的李定国,王泰微微点了点头 指了指桌上的食物。

“尝尝。”

“咳!咳!”

李定国拿起一块“干粮”放入口中,皱着眉头吃下,猛烈咳嗽了起来。

“吭吭,大人,这“干粮”也太硬了吧!”

不过,这薄薄的长方形小块“干粮”吃起来,口感倒并不差。

他李定国,又有什么差的东西没吃过。

“这是军用“饼干”,只有大战才会食用。”

王泰摇摇头,目光幽幽。

“这种“饼干”,由面粉、糖、油、核桃等物制成,能补充将士们的身体所需。如果有水,就不会那么难吃。”

军用“饼干”,和后世的压缩饼干类似,高温杀菌下的耐饥食品,常温下可以保存半个月以上,军粮匮乏时使用,无往而不利。

“大人,听你的意思,你是要挥军北上了!”

李定国一边观察着饼干,一边假装漫不经心问道。

“挥军北上?”

王泰恍然若失,摇了摇头。

洪承畴,明末汉奸之首,他要是敢“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就不是八面玲珑的洪承畴。而王泰,也不会忧心忡忡,担心他伤了汉民族的元气。

聪明人,总是有自己的人生准则,不会固执,也不会冒险,因为他们首先得明哲保身。不安全,风险太大的事情,他们从来不做。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句话用在洪承畴、吴三桂身上,再也恰当不过。

“李定国,你说,洪承畴会败吗?”

王泰良久,才吐出一句话来。

他在报纸上大声疾呼,也说了注意后路,注意粮道被劫,但他却不能直接说不要把粮草放在笔架山。这不是告诉清军,笔架山是洪承畴粮草的堆积地吗?

至于洪承畴,他能体谅到自己的良苦用心吗?

“洪承畴必败,这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李定国迟疑了一下,悠悠吐出一句话来。

“洪承畴太过聪明,太看重个人得失。他如果兵败,很快就会投降,不信咱们走着瞧!”

“你怎么知道洪承畴会兵败,会投降?他可是有13万大军!”

杨震不服气,立刻反驳了一句。

“13万九边精锐,说白了不过是一盘散沙,各自为战。 洪承畴这个人,带兵打仗都怕脏衣服。他爱惜干净,何况个人得失!作为大军统帅,他心思太活,没有狠劲,怎么对付东虏?”

李定国的话,杨震一时语塞,王泰不由得轻轻点了点头。

这个李定国,不愧是历史证明过的英雄人物,一开口就是**不离十。

“承畴必不死,惜其衣,况其身乎。”

“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看到王泰赞许的目光,李定国黝黑的脸庞发红,又讲了下去。

“当

年,萨尔浒之战,杨镐率二十余万人山塞,一败涂地。今天,洪承畴率13万大军赴援,兵不可谓不众,一遇建奴必败。建奴大军虽强,当真天下无敌?坏就坏在将帅之非材。杨镐只是丧师而已,松山必破,锦州必破,洪承畴也一定会降清。大明,可惜啊!”

王泰一时起了兴趣,脱口而出。

“换做你是洪承畴,你会怎么个打法?”

“同样,围城打援!”

李定国毫不迟疑,立刻展开反击。

“撒出消息,就说粮草在某处,埋伏重兵,围点打援。此外,13万大军,可以兵分几路,为什么非要13万大军一起,难道想一战灭了建奴的朝食?打仗,以歼灭对方为主要目标,又何必去松山那个锅底一样的破地方? ”

李定国的嘲讽,让王泰微微摇了摇头,心头失落。

洪承畴私心作祟,将九边精锐毁于一旦,而后投降异族,大明百姓的累累白骨,此贼可谓是功不可没。

“李定国,你说,要是朝廷让我挥军北上,奔赴关外,归洪承畴节制,却该如何?”

王泰转向李定国,想听听他嘴里,却是如何回答。

“大人,你部下的虎贲,除了你,连皇帝也难以号令,更不用说是区区一个洪承畴了。”

李定国看着王泰,轻声一笑。

“大人,河南卫军都是虎狼之师,训练有素,火器犀利,将士轻生赴死,全在于饷银高,抚恤高,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大人如果带兵北上,朝廷援军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李定国的话,王泰轻轻一笑,摇了摇头。

“文以载道,武以安邦,文武兼之,才能国泰民安。其实河南卫军之所以勇猛牺牲,全在于将士地位的提高,以及尚武之风的宣扬。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将士知道自己是堂堂正正的军人,以自己的职业为荣,知道国家民族,知道为国为民,才能牺牲和服从,这才是军队的根本。”

李定国懵懵懂懂,他看了王泰片刻,这才开口。

“大人,你说的,我有些听不懂,但我知道你是为百姓好,这也是我愿意放下过往恩怨追随你的原因。大人若是要挥军北上,李定国愿做前锋,冲锋陷阵,死而后已。”

王泰欣慰地点了点头。自己几年的努力下来,河南逐渐恢复了元气,荒地被一一垦殖,流民纷纷归附,人力对抗了天灾,也收获了一些人心。

要是现在有诺贝尔和平奖,他应该是崇祯十年到崇祯十三年某一年的得主了吧。

“定国兄弟,国家民族面前,你我都是肩负重任,不得不负重前行,小心翼翼,一步也马虎不得。”

王泰轻轻点了点头,赞许地说道。

“你有这份爱国之心,我很高兴。让洛佩斯或布洛克回来,接手训练水师。你先在怀庆卫军中熟悉军中事宜,一旦朝廷圣旨到了,怀庆卫便为前锋,克日北上!”

计划不如变化,他要未雨绸缪,而不是消极等待。以崇祯优柔寡断的性格,一旦调河南卫北上,必然是十分仓促。

况且,陈新甲、洪承畴,还有王朴这些人,历史早已经证明他们的劣根性,他还真不太放心。

“多谢大人!”

李定国喜出望外,抱拳行礼。

怀庆卫5600人,可都是战兵。王泰让他带一卫大军,千军万马,火器凶猛,足见对他的信任。况且水师驻地也在怀庆卫,便于管理。

北上!

听说那东虏大军猖獗,号称什么“满万不可敌”。他倒是要见识见识,到底真是动物凶猛,还是时无英雄,徒使竖子成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