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明匹夫 > 第52章 城下人心

大明匹夫 第52章 城下人心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40:32 来源:笔趣阁

自崇祯十四年(1641 年)农历正月开始,李自成东山再起,流寇大军攻城拔寨,糜烂豫西的消息传来,洛阳城中的治安就乱了起来。各地难民和富商巨贾,如潮水般逃入洛阳城中,再加上各地溃退逃散的官军、民壮,洛阳城一时人心惶惶,人满为患。

寺院、庙观、甚至是酒楼、客栈住满了逃难的百姓,官府和城中的乡宦们赈济施粥,城内、城外都是繁忙的工地,滚石檑木纷纷运往城头,就连城中的民壮也组织起来,巡逻街巷,以卫乡梓。

直到河南卫和睢阳卫大军入驻,洛阳城的百姓,这才松了口气。许多仓皇组织起来的守城百姓纷纷被遣散,城中的巡逻,也由卫所军接手。

城中大街小巷,百姓门窗紧闭,一队队的铁甲卫士在街巷不断巡逻经过,更有精骑不时闪现,维护城中的治安。

潜伏进城的流寇哨探们,许多人被就地正法,许多人想要骚乱,但在城中的严密防护下,纷纷无功而退,悄悄龟缩了起来。

谁都看的出来,这些官军杀人不眨眼,可不是闹着玩的!

天色刚亮,董士元就上了城墙。继昨日流寇安营扎寨之后,攻城战已经不可避免。

很快,天色大亮,城外的流寇开始忙碌奔走,打造攻城的云梯,董士元示意了一下,部下把铁皮做的喇叭拿了过来。

“城外的人听着,我是洛阳守城官董士元,听闻闯王要来,河南巡抚王泰王大人有话要和闯王说!”

董士元一连喊了三遍,声音远远地传了出去,城墙上的官军,城外的流寇们,人人抬起头来,都是惊讶地看着城头和城外。

“董士元这是要干什么? 他难道是要投敌吗?”

前兵部尚书吕维祺站在南城墙上,脸色煞白,颌下白须抖动,嘴里喃喃自语。

漫山遍野,蝗虫一般的流寇们,让这位朝廷故吏心惊肉跳,一时有些晕眩。

这么多的流寇,洛阳城只怕难以逃过一劫。

吕维祺身旁的一众朝廷官员,河南知府亢孟桧、河南总兵王绍禹等人,人人都是面色凝重,不吭一声。

“吕公稍安勿躁,董将军这样做,恐怕是有意为之。”

河南知府亢孟桧,良久才说出一句话来。

“怕就怕心人隔肚皮,万一董士元打开了南门,也不足为奇!”

河南总兵王绍禹,脸色难看,身子微微颤抖。

“各位放心,抚台大人麾下,没有不战而降之辈,也没有贪生怕死之徒。纵然我河南卫军死绝,也会保各位大人无忧!”

不知何时,河南卫指挥使杨秦上来,言辞慷慨,他目光扫了一下河南总兵王绍禹,又移向了城外。

“杨指挥使,是在下唐突了!”

吕维祺脸上一红,深深一揖,杨秦回了一礼。

这个吕维祺倒是个仁义智者,致仕后赈济流民,乐善好施,声名不错。

“只是取笑而已,绝无恶意!绝无恶意!”

河南总兵王绍禹满脸赔笑,谦恭异常。

“王总兵,各位大人,董指挥使所做,乃是抚台大人临行前交待,也是为了河南百姓,天下的大局。”

杨秦向众人抱拳,他看了一眼王绍禹,大声喊了起来。

“各位兄弟,准备作战!”

这个王绍禹,贪鄙懦弱,由他镇守城墙,杨秦一百个不放心。

事实上,除了河南卫所军,其它各路人马,他都是不相信,也不敢相信。

杨秦在城头呐喊指挥,王绍禹看着他的背影,偷偷向地上唾了一口。

“一介匹夫,王泰的狗而已!老子才是朝廷钦封的河南总兵!”

城外骏马奔腾,烟尘飞扬,董士元的话,很快传到了城外的李自成耳中。

“王泰有话对我说!”

李自成迟疑了一下,轻轻点了点头。

“我就去听听,看王泰有什么话说。”

王泰,他怎么知道我要攻打洛阳城?

李自成心里嘀咕,下意识瞥了一眼周围的将领和谋士,面色平静,收回了目光。

“闯王,官军一句话你就当真!说不准是王泰的诡计,依我看还是别去!”

李自成刚说完,刘宗敏立刻反驳了起来。

在他看来,义军二十余万,直接攻城就是,何必废话。

“就是,王泰阴险狡诈,闯王不要中了他的圈套!”

李自成的侄子李过,也是附和刘宗敏。

这二人,实在对王泰没有什么好感。

李自成看了一眼低头不语的李岩,李岩长揖一礼。

“将军胸怀天下,当乾坤独断,是否前去,将军自决便是。”

他也是心头忐忑。义军并发洛阳城,王泰早已布下重兵。莫非他真有未卜先知之能?

“王泰蛇蝎心肠,他公然叫阵,闯王若是不去,恐怕士气……”

李自成的妻弟高一功犹豫着开口。

“小小一个王泰,能奈我何? 难道说,我李自成要在数十万兄弟们面前,做缩头乌龟吗?”

李自成说完,翻身上马。众人纷纷效仿,跟在李自成身后,出了大营。

“和那些狗贼有什么好说的,不如直接攻城就是!”

刘宗敏嘴里嘟囔着,无奈在后面跟上。

看到流寇大阵之中,数百精骑拥着一毡帽大汉出了本阵,高头大马,箭衣罩甲,站在大阵前方,董士元眼皮一跳。

李自成,终于出来了!

“城墙上的人听好了,闯王在此,有话快说,有屁快放!”

李过声音洪亮,大声喊了起来。

城里城外,无数目光,一起聚焦在了城门外。

“闯王李自成足下,抚台大人有话,天下动荡,旱灾蝗灾,东虏猖獗,百姓苦矣,汉民族疲惫不堪。闯王手握重兵,若是能归顺朝廷,共抗东虏,不仅可全大义,也可和众兄弟一世富贵,名留青史!”

董士元摆摆手,一旁的军士递了折断箭头的箭杆上来,董士元绑好书信,张弓搭箭,朝向城外。

“闯王,这是抚台大人的亲笔书信,请你过目!”

羽箭落入城外,一个头裹红巾的悍匪纵马而来,他身形矫健,到了箭杆跟前马速不停,一个蹬里藏身,俯身捡起箭杆,又回到马身之上。

流寇阵中,响起一片喝彩声。悍匪得意洋洋,纵马到了李自成等人马前,翻身下马,把羽箭呈上。

城头上,董士元不由得莞尔。这么大的人,还玩这么幼稚的玩笑,真是天真的可以!

李自成皱着眉头接过书信,打开看了下去。

“……如闯王愿意捐弃前嫌,共抗外侮,王泰愿与闯王在天下人面前结为兄弟,共享富贵……。等四海靖平,若是闯王不愿待在中原,朝鲜、倭国、安南等皆可,为闯王封地,为大明藩邦,永不相负……”

李自成抬起头来,看着城墙之上,怅然若失。

短短不到一页纸,在他手中重如千钧,李自成的手微微颤抖。他下意识把书信向旁边递去,头也不回。

李岩刚要接过书信观看,

旁边的刘宗敏一把抢过。他很快看完,一把撕个粉碎,信手一扬,漫天雪花。

“刘兄弟,你这是作甚?”

李自成转过头来,惊怒交加,想阻止已经来不及。

众将和谋士都是一惊,一起看向了刘宗敏。

“闯王,你当着大家的面说,你想要和王泰结为兄弟吗?”

刘宗敏冷冷一笑,丝毫不给李自成面子。

李自成脸上阴晴不定,看着刘宗敏,却没有说话。

“结为兄弟,共享富贵,王泰的大门,永远为闯王敞开……”

刘宗敏冷冷一声,一段话震的众人外焦里嫩。

李自成身旁众人,不但是李岩、宋献策、牛金星等谋士,包括高一功、郝摇旗等将领,都是七上八下。

义军看起来所向披靡,摧城拔寨,锐不可当,可是其中的痛苦和挣扎、无奈和心酸,个人自知。

杀别人,被别人杀,尸山血海中趟出来,死亡和鲜血一路伴随,饥饿和恐惧家常便饭。可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

不是每个人,都有“中原逐鹿”的野心,以及打不死的小强般的屡败屡战。

人生苦短,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鲜血和杀戮,这又不是人生的必选。

更何况,王泰垦殖开荒、赈民安民、大刀阔斧改革下的河南,百姓并没有想象中那样一呼百应、箪食壶浆,除了豫西的山区有些影响力,豫中、豫东的河南平原,义军的号召力反应平平,甚至是冷淡。

王泰抛来“橄榄枝”,不管事情是真是假,事情总有缓和的契机。刘宗敏性格偏执,桀骜不驯,他反对朝廷的招安,也代表了军中许多头领的看法。

可军中更多的人,谁都不似刘宗敏一般嗜血、偏执成性。

“王泰,他以为他是谁?他又有什么本事,能让闯王当上朝鲜和倭国的君王?”

还是李过,不紧不慢,打破了沉默。

“闯王,即便是王泰盛情相邀,这面子也是战场上打出来的,不是奴颜婢膝求来的!”

高一功适时开口,兵临城下,犹豫不决,乃是兵家大患。

“传令下去,号令全军,准备攻城!”

李自成调转马头,脸色铁青,打马向后。

众人面面相觑,纷纷打马跟上。

传令兵纵马在阵中奔驰,大声呐喊,声嘶力竭,整个大阵都动了起来。

城头上,看到李自成大军如潮,疯狂向前涌来,董士元微微叹息一声。

道不同不相为谋!看来,一场恶战是在所难免了。

看到流寇们气势汹汹来攻,城墙上观望的吕维琪等人都是退了下去,城墙上的官军,都是忙碌了起来。

洛阳城中,延福宫,福王朱常洵进香、上供、跪拜玉皇,口中念念有词。

“玉皇大帝,保佑洛阳城度过此劫!保佑王府度过此劫!”

福王长跪不起,喃喃自语许久,这才站了起来。

“大王,王府有一千河南卫的虎狼之众,足可保大王安危。大王放心就是!”

一个道士在旁低声说道。

“一千勇士,守得住王府,守不住洛阳城!”

福王沉思了一下,继续说道:

“世子,你去转告守城诸军,如能守住洛阳城池,每人送白银10两,众将之功,本王会一并上奏朝廷,保诸人加官进爵,绝不食言。”

朱由崧连忙点头,心里却是忐忑。

也不知道,王泰这家伙什么时候会统兵前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