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明匹夫 > 第35章 归乡

大明匹夫 第35章 归乡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40:32 来源:笔趣阁

河南都指挥使,骠骑将军,正二品。

不仅是咸阳县,整个西安府都传的沸沸扬扬。原来“咸阳四公子”之一的混世魔王王泰,衣锦还乡了。

沧海桑田,日月荏苒,三年过去,王泰已经是飞黄腾达,贵为上卿了。

因军功扶摇直上,不知这是他的幸运,还是汉民族的悲哀?

四月初的天气,王家庄外的官道上,密密麻麻挤满了王家庄的百姓,以及咸阳乡兵的将士,众人都在伸长了脖子,焦急地等待。

“宋二嫂,你知道吗,那个王二,王公子的家奴,现在已经是西安府守备,团练总兵了!”

张三嫂看着人群前面高大威猛的王国平,满脸笑容。

“张三嫂,你家小叔子张四娃,如今也已经是指挥佥事了,好像还是正四品的大官!”

宋二嫂恭维着喜上眉梢的张三嫂,心里微微失落。自己的儿子,傻大憨粗,是个什长,只得了50两银子的赏赐。

“董家兄弟才叫出风头! 弟弟董无为是咸阳守备,哥哥董有为连济南都没去,就得了个指挥同知的位子,赏的银子就有几百两,真是光宗耀祖!”

另外一个庄民羡慕道:“老王,你说的不错!董家这些日子天天开酒席,每天都要花几两银子,叫人看着眼热! 跟着王公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啊!”

老王看了看周围,咋咋舌道:

“这王公子,是个大善人,不过,也是个杀神,杀气太盛。出去了6000乡兵,回来的只有一半,这真是……”

“老王头,闭上你的狗嘴!”

老王的话还没说完,张三嫂已经打断了他。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何况打的是鞑子! 那些阵亡的乡兵兄弟,每个人有50辆银子的抚恤,家里每个月还有钱粮的补给。庄子里的王强死了,他爹一个人,被接到了庄子里住,吃喝都有人照看! 王公子没有对不起他们,你少在这里胡说八道!”

“张三嫂说的没错!”

宋二嫂也接过了话头,一起驳斥起了老王。

“咸阳城的张宝,我二姐的侄子,他也战死了,50两银子的抚恤不说,他兄弟去了关中学堂,就在里面打个杂,扫扫地什么的,管吃管住,每个月还有一两银子,这样的好事哪里去找?”

老王的脸红了半边,尬笑道:

“我只是想说乡兵兄弟阵亡的不少,又没说王公子的不是,你们这些人……”

忽然,没有人再理老王,原来关道上,王泰一行人出现在了众人视线中。

“原来是大王来了,我这个老王不中用了!”

老王摇摇头,也加入了百姓的欢呼声中。

百姓们欢呼喝彩,王国平、董士元等人则是带领众军,一起单膝跪下。

“恭贺大人!”

“大家都起来吧!”

“兄弟们,同喜!同喜!”

众人站了起来,王国平立即上前,笑容满面。

“公子,听到你今日抵达,庄子已经办下了酒席,你回去洗漱一下, 咱们马上开席!”

他凑近了王泰耳边,低声道:“公子,不用担心,不差钱!”

王泰会意一笑,微微点了点头。

董士元等人劫掠秦王府,此事他已经知晓。70多万两白银,4万两黄金,总共加起来90多万两银子,对于如今的他来说,绝对是个大补充。

尤其是考虑到他要经略河南,更是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粮食。

民脂民膏,用于民生,再也恰当不过。

“乡亲们,庄子里略备酒席,大家一起开怀畅饮,乐呵一下!”

王泰大声呐喊,百姓们又是一阵喝彩,个个笑容满面。

看到人群中嬉皮笑脸的老王,王泰大声喊了起来。

“老王大哥,你和隔壁的潘大嫂,也该办事了吧? 到时候我送你一份大礼!”

老王连连点头,笑容满面。

“王公子,快了快了,到时候少不了通知你!”

王泰哈哈大笑,向周围的百姓拱手示意,在众人的簇拥之下,向着庄子里而去。

“大人回来了!”

王国平、董士元等人笑容满面,众人簇拥着王泰,一起进入王家庄。刚一进入院中,吴盛父女、王浩、忠伯、以及大大小小的家人们,便都急切地簇拥了上来。

“光宗耀祖啊! 光宗耀祖啊!”

吴盛眼眶发红,上前拉着王泰,就往正堂里面走。

“快去给你爹娘上柱香,感谢祖宗保佑!”

自己的外甥堂堂正二品,天子召对,还不是祖宗坟里冒了青烟。

偏厅上了香,回到正堂,看到在堂中等候的几人,王泰不由得一惊。

“伯父,你怎么也来了?”

王泰赶紧上前见礼,同时向旁边的二人拱手行礼,满面笑容。

“神父、徐大人,你们也来了!”

王泰和王徵、鲁昭、徐按察使分别坐下,王泰敏锐地觉察到了徐按察使眼神里的不同。

“泰儿,你做得不错! 你父母在天有灵,应该也很欣慰了!”

王徵捋着胡须说道,眼神里面,掩饰不住的欣慰。

“王泰,做得好,你不仅是位大科学家,还是个当官的人才。不过,你当了大官,学堂的投入,可不能少啊!”

鲁昭满面笑容。王泰青云直上,学堂就更有了保障。

“神父,我待不了几日,就要去河南上任。到时候你有什么所需,直接找王国平就是。所需的银子、粮食,绝不会少你!”

鲁昭眉开眼笑,连连点头道:“王泰,那就多谢你了!”

“伯父、神父,你们能过来,我真是高兴! 伯父,关中学堂草创,你要是愿意的话就过来担任副校长一职,为神父分担一下,再说了,这翻译上也需要你的协助。”

王徵点了点头,笑道:“那我就跟神父去学堂看一下,看有没有什么能帮上忙的。”

王泰连连点头,拍掌道:“这样就太好了! 有伯父这样一位大家,学堂的质量和名气,就更好更大了!”

王泰的眼光转向了吴盛。

“舅舅,“关中学堂”的新校,现在建好了没有?”

吴盛摇了摇头,苦笑道:“已经动工了。你说的那个什么水泥,才刚刚开始生产,冬天又干不了事,以我看,要到夏忙后,或者是秋日,学堂才能见好!”

王泰点了点头道:“还是要抓紧,一定要在冬天来临之前搬进去,不然又要等到下一年!”

鲁昭心里乐开了花。新的关中学堂,占地好几十亩,足以容纳上万名学生,可比咸阳城里面的大了不少倍。

王泰叮嘱完,眼光转向了一旁默不作声的徐按察使。

“徐大人,你今日前来,王家庄蓬荜生辉。听说你马上就要致仕,如果你肯屈尊,可以来关中学堂担任老师,我打算在关中学堂开律法课,好向学生们传播知法遵法的知识。”

徐按察使不由得一怔:“这也能成?”

这王泰,天马行空,却往往能把事情做成。也不知道,他这一次是不是心血来潮,只是迎合自己。

“律法的知识,要大力推广,让百姓遵法守法,也明白律法的必要。”

王泰温声道:“你我处于

人情社会,大家一旦触犯了律法,首先想到的是找人找关系,期待能够逃脱律法的制裁。这样不仅害了自己,也会害相关之人。让大家学习律法,自然是明白其中的道理。”

王泰的高谈阔论,徐按察使只是微微一笑,他靠近了王泰,压低了声音。

“要是有人知法犯法,做下大逆不道之事,却又该如何?”

王泰心中一惊,面上不动声色。他在回陕西的途中,就已经知道了抢劫“天下楼”事情泄露的事情。

这件事情既然有咸阳县知县郑子羽的奏章,有秦王朱存极的奏章,显然,提刑司衙门很可能知道此事。

提刑司派人通知他,失之交臂,他并不知晓。大案发生,提刑司衙门风平浪静,王泰就已经知道了徐按察使的态度。

“大人,知法犯法,不得已而为之,不然何以赈灾百姓,安抚流民?民脂民膏,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正是大道。”

他低声细语,甚至握住了徐按察使的手,感情真挚。

“若是有办法,何至于如此? 难道说,我大明王朝积重难返,以至于无法用正法舒缓民生,解民之困,以振民心?”

徐按察使定睛看了片刻王泰,忽然笑了起来,声音也大了起来。

“王公子,还有几个月,老夫就要致仕,可不要忘了你的南山之约啊!”

王泰微微笑道:“徐大人,你就把心放回肚子里,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吴盛站了起来,满面笑容。他这个外甥,如此争气,怎么不让他老怀开慰?

“各位尊客,咱们边吃边谈!”

众人都是站了起来,回到了桌上,徐按察使也是长吸了一口气,和众人觥筹交错,笑容满面。

外面传来消息,秦王府和咸阳县的奏章、人证物证俱失,也不知是真是假?

不管是谁所为,他都不在乎。人证物证俱无,他的奏章,也不会呈上。逼反了王泰,于公于私,没有一丝一毫的好处。

众人离去,王泰脸色通红,显然喝的不少。他回到书房之中,暗自沉吟。

河南都指挥使,众人都以为他是高官厚禄,却不知他是坐在火药桶上,稍不留意就会引火烧身,乃至尸骨无存。

银钱是庶政之母,没有银子一切都是空谈。他要打开局面,没有银子,寸步难行。

河南连年大旱,百姓嗷嗷待哺,他是时不我待啊!

幸亏有了秦王府的这90多万两银子,不然他还真不知道该怎么样打开局面。

崇祯让他去河南,还不是看中了他屯田有方,可是河南……

明末历史上那一幕幕的悲惨,包括水淹开封,仿佛又在他的眼前涌现……

窗外男女说笑的声音传来,王泰不由得一怔。这男子是王国平,女子的声音,像是她的表妹吴萍萍。

这二人有说有笑,到了窗前,才戛然而止。

“公子,表小姐给你送些茶来,解解酒!”

王国平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进来吧。”

“葛吱”一声,王国平推开了门,吴萍萍推开了门,红着脸走了进来。

“表哥,你没事吧?”

吴萍萍把茶壶和杯子在桌上放好,给王泰倒了一杯。

“表妹,我没有什么事,也没有喝多,谢谢你了。”

王泰微微笑道:“马上要去河南上任,千头万绪,表哥想写些东西。你和王国平出去吧,不用管我。”

吴萍萍和王国平退了出去,屋外,很快就传来他们的说笑声。

王泰轻轻摇了摇头。少女的心事,千变万化,又有几人能够猜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