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明匹夫 > 第33章 驿站

大明匹夫 第33章 驿站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40:32 来源:笔趣阁

“公子!”

夜色深处,驿馆之中,一推开房门,刘朝晖等人立刻迎了上来,眼光炽热。

“你们怎么都没睡?”

王泰心头一热,微微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坐下说话。

“公子没有回来,我们哪里睡得着?”

王泰进宫面圣,关系着王泰和乡兵所有人的前程,由不得他们不焦虑和忐忑不安。

“公子,有没有升官?”

刘朝晖迫不及待开了口,旁边的杨震等人也是一起睁大了眼睛。

王泰的前程,左右着所有人的功名富贵,他们人人都迫切地想知道结果。

“兄弟们,你们各人的功劳,高公公都报上去了,过不了几天,就有消息。”

王泰接过王国平递上来的热茶,慢慢品了起来。

面圣后,他和杨嗣昌交谈了几句,气氛融洽,然并卵,杨嗣昌话语里,并没有透露出要任何要任他何职,任于何方的口风?

或许,这一切都是未知数。他一个小小的咸阳守备,和大明朝纷纷扰扰的诸般朝务比起来,不值一提。

“公子,皇帝有没有告诉你去什么地方? 是什么官衔?”

杨震的心里,依然想立即知道王泰的任命。

“那有那么快,还需阁部和兵部核议。”

王泰摇了摇头。他倒是希望,他能待在陕西不动,毕竟自己的根基在哪里,瓶瓶罐罐,搭建起来并不容易。

去江南也不错,江南的富庶,让他足够有时间和银子扩建新军,只需要三五年的功夫,厉兵秣马,由南而北,挽狂澜于既倒。

只是到了这个份上,已经由不得自己挑肥拣瘦了。恐怕高起潜和杨嗣昌,已经有了主意。

现在他最怕的,就是朝廷把他直接发配到关外,那里战事太过频繁,利益集团早已形成,这样一来,他就没有缓冲的空间和时间了。

吴三桂、祖大寿,再加上洪承畴总督蓟辽,在这些人的重重掣肘下,自己恐怕只能随波逐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自己有济南城斩杀近千鞑子的军功,背后又有高起潜和杨嗣昌发力,还有了进宫面圣的机会,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公子,那接下来几天怎么办?”

“公子,左右没有事,不如出去好好逛逛?”

“是呀,公子! 咱们都是第一次来京城,不如看看北京城的样子?”

众人都是年轻气盛,个个心中,对生命充满了热情和好奇,王泰自然不会拒绝。

“出去逛逛也好,不过可不能生事。”

窗外细雨蒙蒙,房间里灯火通明,火盆熊熊燃烧,温暖如春。王泰等人从外面逛回来,都是精疲力竭。众人进了驿馆房间,却发现杨嗣昌已经在屋子里等候。

“大人,你怎么来了?”

王泰等人都是大吃一惊,赶紧上前行礼。

杨嗣昌摆摆手,示意众人不必多礼。

“王泰,今日京城冒雨一游,所获何几啊?”

“大人,这些日子索性无事,小人等就出去游玩,想领略一下京师的风景,今日回来晚了些,还望大人原谅!”

对王泰来说,他最想去的是煤山,想看看那颗历史上的歪脖子树,可惜煤山在皇城内,他只能是怏怏而归了。

王泰的回答,让杨嗣昌微微一笑。

年轻人,自然是朝气蓬勃,

不像他年过半百,思静多于动了。

“诸位,你们先回避一下,我有话和王泰说。”

杨嗣昌轻声说说,杨震等人赶紧退了出去。

“王泰,你昨日面圣,做的不错,圣上对你是赞赏有加啊!”

他抬起头来,看着王泰,面色平静,目露欣赏之色。

“你们去了京城这么长时间,可有收获啊?”

“大人,实话实说,大街小巷,道路逼仄肮脏,或许是刚下雨的关系,满地的水坑,即便在正街,也能看见人畜粪便,那些偏街后巷,就更不用说了。”

想起途中所见,王泰轻轻皱起了眉头。

垃圾到处都是,蚊蝇乱飞,人口密集,卫生条件差,要是夏天天热时,恐怕很容易引起瘟疫。

朝廷和煌煌士大夫,又何时关心过民生疾苦?

“京城的清洁,没有你说的那么差吧?”

杨嗣昌脸上微微一红,依然是面色平静。

“大街卫生尚可,但那些小巷,狭窄的街道,随处可见脏物,牲畜粪便、黄白之物不时可见。大人,长此以往,恐怕会引起瘟疫啊!”

想起历史上北京城瘟疫的情形,王泰情急之下,立刻说了出来。

他来自于后世,早已习惯了干净整洁和卫生,即便是王家庄,也是打扫的整整齐齐,来到北京城,却是如此景象,实在是令他大失所望。

“没有那么糟,会好起来的。”

杨嗣昌微微皱了皱眉头,叹道:“官场之中,人人只知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人浮于事,那里顾得上百姓民生。”

王泰看杨嗣昌眉头不展,赶紧道:

“大人志趣高洁,日理万机,那里顾得上这些事情。大人放心,小人一定会不负大人教诲,鞠躬尽瘁,为国为民,死而后已!”

“王泰,你所作所为是为朝廷尽忠,为君王效命,一定要铭记于心!”

杨嗣昌脸色变的缓和了起来:“王泰,希望你不负教诲,忠君报国,莫像那些骄兵悍将,听调不听宣,做那对不起朝廷的事情。”

王泰赶紧肃拜道:“大人放心,小人必将唯圣上调遣,唯大人马首是瞻,无怨无悔!”

杨嗣昌点点头,温声道:“你一片赤子之心,这从你援救济南城就知道了。说起来,你是本官的福星,要不是你,济南城必破,到时候本官的罪孽可就大了。”

王泰赶紧谦让:“天意如此,侥幸之至! 大人不必放在心上。”

“确实是天意如此。”

杨嗣昌哈哈笑了起来,看着王泰,也是顺眼许多。或许是王泰当堂赋诗,有几分士人风采,又兼态度谦逊,年轻有为,杨嗣昌对他和颜悦色,殷殷叮嘱,犹如子侄。

“王泰,你送的礼我收了。不过,这日后的事情,你可要好好干,千万别辜负了君王的厚望。”

在到达京城时,王泰派人送了两千两银子给杨嗣昌,杨嗣昌并没有拒绝。

“大人放心就是,下官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不会让大人失望!”

王泰赶紧回道。这几日就要决定自己的前途,杨嗣昌是皇帝的宠臣,他自然要好好表现。

“王泰,你说这流寇,还能不能翻起浪来?”

杨嗣昌话题一转,忽然提到了中原的内乱上来。

“大人,以小人之见,皇亲国戚、士大夫之流、豪强官绅,这些人兼并了我大明七成以上的土地

赋税却不到三成,富者良田万顷、千顷,贫者无立锥之地,嗷嗷待哺。以此看来,我大明积弊甚矣。只要有百姓吃不上饭,流寇就没有办法根除。这是小人的肺腑之言,大人莫怪!”

王泰的话,让杨嗣昌脸上又是一红。他的家里,不就有良田百顷,不就是藏税匿税吗。

“王泰,这就是你说的救救农夫了。你做的很好,可惜你没有功名,否则……”

杨嗣昌微微摇了摇头。对于这个一片赤子之心的年轻人,他也是由衷地好感。

怪不得负气要强的孙传庭如此看重此人。知行合一,做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比起那些空谈误国的腐儒,强了不止一星半点。

“大人,位卑未敢忘忧国,即便是一介匹夫,也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小人不像大人要日理万机,面对天下流言蜚语。说起来,大人的处境要艰难多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说的好!”

杨嗣昌赞赏地点了点头,看来高起潜推荐王泰,确实不是私心。这王泰,确实是一名干才。

原来他打算着,是不是给王泰个副总兵、副将之类的,现在看来,不如赌一把,再冒险一些,看看有没有奇迹。

“听说你垦荒赈民,垦田近万顷,安抚流民二十余万,此事可是当真?”

看起来,杨嗣昌对王泰的一举一动,了解的相当清楚。

“大人,只要能吃饱饭,百姓就不会从贼,这道理,再简单不过。孙总督在陕西清屯,其实小人的做法和他一样,无苛捐杂税,无藏匿土地,税赋归于朝廷,粮食归于百姓,如此而已。”

王泰的话语听在耳中,杨嗣昌又是连连点头。

“无苛捐杂税,无藏匿土地,救救农夫,如此简单,我大明又有几省做到?”

土地兼并、藏税匿税、苛捐杂税,大明王朝积弊之深,官府积重难返,需要的,恐怕是一场从上而下彻彻底底的革新。

“王泰,你部下的咸阳乡兵在济南城一战成名。你倒是仔细说说,你练兵的心得。”

“大人,就如大人所说,足食方可足兵,要练兵,首先是粮饷充足,然后才是训练等等。只有……”

王泰毕恭毕敬回答着问题,杨嗣昌不时点着头,显然,王泰的许多话,都挠到了他的痒处。

“大人,朝中之事,你比小人更清楚。小人想问问大人,朝廷要措饷练兵,这练饷,莫非又要加在百姓身上?”

杨嗣昌眉头一皱,微微摇了摇头。

“难道朝廷还有其它的法子吗?”

明知道皇亲国戚、达官贵人、豪强官绅们富可敌国,但朝廷就是没有办法从他们身上拿出银子。大明朝廷,何其悲催!

“若是我大明所有田亩都能依律纳税,百姓可免去苛捐杂税不再做贼,朝廷能国库充盈以养精兵,强干弱枝以强皇权。看看现在,朝廷没有银子,士兵因缺饷而造反逃亡,百姓因无粮而从贼,藩王官员豪强脑满肠肥,而无礼义廉耻,贫富差距太大,矛盾重重,我大明实在是……”

王泰也是敞开了心扉,侃侃而谈。这个时候,他不需要藏拙,和盘托出,即便杨嗣昌能采纳一点,对天下百姓,对大明王朝,也是一件好事。

“王泰,你说说,和东虏和议,是利是弊,难道真就是坏了什么春秋大义吗?”

也许是觉得所谈太过沉重,杨嗣昌转换了话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