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明匹夫 > 第31章 机缘

大明匹夫 第31章 机缘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40:32 来源:笔趣阁

崇祯十二年三月十九日、北京城、北城、安定门外。

细雨霏霏中,数万勤王军布满北城外,营帐密密麻麻,绵延数里,各色旗帜飘扬,身穿红袄战服的军士人头攒动,装扮相似,南腔北调,不知多少。

崇祯十一年(1638)九月二十二日,清军入寇,二路自墙子岭、青山口破关而入。清军长驱直入,京师戒严,崇祯帝诏宣大总督卢象升督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山西总兵虎大威诸军入卫。

巨鹿一战,督师卢象升率军迎敌,兵败身死。清军乘胜长驱南下,关宁军高起潜部溃散。清军所过,城镇皆被攻掠残破。明守兵不是畏缩不前,就是望风先逃。清军在畿辅攻杀虏掠,连下四十三城,京畿残破。

崇祯十二年(1639)正月,清军由京畿南下攻入山东。枢辅杨嗣昌以为德州是清军南下的必经之地,传檄令山东巡抚颜继祖率兵扼守。济南空虚,止有乡兵五百、莱州援兵七百,势弱而不能守。清军从畿辅而西,抵山西界,复折而南,绕开德州,下临清,渡会通河,直插济南城下。明军拒城守御死战,秦兵援军至,济南城得以保全。

崇祯十二年(1639)二月,清军饱掠后,从山东北返至天津卫,渡运河东归。三月初九,清军从青山口出关,退回辽东。是役,清军入关达半年,深入二千里,攻占三州、五十五县,二关;杀明总督二、守备以上将吏百余人;俘获人口四十万余、黄金万余两、白银百万余两。中原百姓被荼毒过甚,生灵涂炭,骸骨累累,尸积如山。

卢象升战死,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和陕西巡抚孙传庭率秦军北上入卫京师。崇祯帝从枢辅杨嗣昌议,进洪承畴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督蓟、辽军务,孙传庭总督保定、山东、河北军务。

清军从容退去,官军一无所获,即便一些小范围的战斗,也是无伤大雅,收效甚微。

不过,清军肆虐,官军丧师辱国,秋后算账,大营中,人心惶惶,甚至不可终日。

数十匹骏马自安定门而出,马上骑士人人锦衣华服,气宇轩昂,他们打马向前,马蹄溅起泥水,却是丝毫不顾,直奔勤兵大营。

他们在营门稍微停留片刻,便打马入营,“营中不得纵马”的军令,仿佛也不放在眼中。他们在营中狂奔,泥水四溅,所经之处,营中将士纷纷避让,即便被泥水溅了一身,即便是那些骄兵悍将、煌煌士大夫,也是敢怒不敢言,甚至赔上笑脸。

身着彩衣飞鱼服,腰佩绣春刀、威风凛凛的锦衣缇校,麒麟服贯身、面色阴沉的锦衣卫指挥使,中间拥簇的太监身着簇锦蟒袍,上戴嵌金三山帽,眉头紧皱,寒气逼人。

太监身旁的文官,五旬左右,大红蟒袍,头戴乌纱帽,腰束玉带,不怒自威。

如果仅仅是负责侦察、缉捕的锦衣卫,那些个骄兵悍将或许不会特别在意,崇祯朝厂卫权力大大削弱,不似以前。但加上锦衣卫指挥使,三品还有太监,那可就非同一般了。

“钦差大臣到!”

锦衣卫马队到了中军大帐前停下,前面的锦衣缇校大声喊了起来。

细雨中,大帐前,雨棚下,数百官将早早等候,看到下马的是皇帝的贴身宠臣杨嗣昌、司礼秉笔太监王承恩,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脸色阴沉,都是心里一惊,有些人已经发起抖来。

“见过钦差大臣!”

一众衣冠禽兽、大员骄将纷纷上前见礼。

“圣上有旨!”

王承恩看了看众人,面色阴沉,接过骆养性递过来的红匣,从中取出皇帝御笔所

写的圣旨,徐徐展开。

“臣等接旨!”

摆上了香案,一众大臣们纷纷跪下。高起潜看一向洁癖的洪承畴跪倒在泥水里,心里不由得一爽。

王承恩扫了一眼众官将,洋洋洒洒,读了起来。

“……顺天巡抚陈祖苞,保定巡抚张其平,蓟镇总兵吴国俊、山东巡抚倪宠、援剿总兵祖宽、宣大副总兵李重镇,及他副将以下至州县有司,凡三十五人罪不可赦,按律当诛,即可抓捕入狱……”

王承恩的话语尖细,他还没有读完,已经有数名官员脸色煞白,瘫倒在了泥水中,哭喊声一片。

“陛下,开恩啊!”

“陛下,臣冤枉啊!”

王承恩读完圣旨,看着眼前面色惨白的一群官员,厉声喝了起来。

“兵部右侍郎、右佥都御史、宣大总督陈新甲接旨!”

新任的宣大总督陈新甲赶紧上前,毕恭毕敬,接过了圣旨。

洪承畴站起来时,衣摆已经脏了一片。他皱了皱眉头,却没有发作。

王承恩眼睛转向一旁的骆养性,摆了摆手。

“骆指挥使,抓人吧!”

骆养性面色铁青,大手一挥,锦衣缇校们纷纷上前,窜入官员之中,一会功夫,揪出一片。

乌纱帽被打掉,禽兽服被脱去,被当初缉拿的官员们有些哭天抢地,有些垂头丧气,有些潸然泪下。

“陈侍郎、洪督师、孙督师,咱们帐内说话。”

王承恩和骆养性押着一干人犯离去,杨嗣昌上来,对着惊魂未定的陈新甲等人说道。

“杨阁部请!”

陈新甲和洪承畴都是满面笑容,孙传庭脸色不豫,皱着眉头在侧。高起潜则是不动声色跟在后面,也不知心里想些什么。

进了大营,品阶低的武将们和文官们纷纷知趣退下,只留下陈新甲、洪承畴、孙传庭、高起潜、宋学朱寥寥几人,在帐中与杨嗣昌说话。

丧师辱国、没有什么战绩,大帐之中,气氛一时有些尴尬,杨嗣昌轻声咳嗽了一下,首先开了口。

“宋巡按,陛下要召你面圣,济南城一战的情形,你要详实向陛下说说。”

宋学朱眉毛一扬,傲然道:“这是自然,宋某也不会说假话。济南城之战,下官自会向陛下详禀,此事就不用杨大人费心了。”

杨嗣昌微微一笑,也不生气,转向一旁的洪承畴,笑容满面。

“洪督师,陛下加你为右副都御史、总督蓟、辽军务。等下你随我进宫面圣,就率秦军赴任吧。”

洪承畴大喜过望,不过他城府深,虽然狂喜,面上却不动声色。

“杨阁部,下官多谢陛下圣恩! ”

蓟、辽总督,封疆大吏、国之长城,比之陕西三边总督,可又高了许多,毕竟,蓟辽直面清军,简在帝心。

重要的是,朝廷让他统率秦军赴任,他部下那些善战之将曹变蛟、白广恩等随他调遣,这可是莫大的恩宠了。

“杨阁部,此事万万不可!”

孙传庭忽然开口,众人都是一惊。

“秦兵妻女田产都在陕西,让他们随洪督师赴蓟辽,军心不可用,无益于边事。况且,流寇未灭,秦兵留在京师边镇,流寇必会趁机而起,事关天下安危。还请杨阁部言于圣上,千万不可如此行事!”

杨嗣昌和洪承畴对望了一眼,杨嗣昌面色平静,不徐不疾。

“孙总督,鞑子糜烂京师,你总督保定、

山东、河南军务,重任在肩,还是早些上任去吧。”

孙传庭怒火上升,黑脸道:“杨阁部,还请你禀告陛下,我有要事面圣,让我见陛下一面。”

杨嗣昌依然不动声色,淡然道:“孙总督,东虏大军肆虐横行,陛下雷霆之怒,这个时候面圣,恐怕不是良机,还是择日吧。”

自他上任以来,二人共事年余,这孙传庭不听调度,屡屡反对他的主张,自己委曲求全,孙传庭反而认为自己处处掣肘,二人积怨已久,他也已经不堪烦扰。

“杨嗣昌,恐怕是你不想我见陛下吧!”

孙传庭面色铁青,“腾”地一下站了起来。

“看起来,下官在这是多余,下官还有事,就此告辞!”

孙传庭拂袖而去,宋学朱赶紧告辞,跟了出去。

“孙总督,有话好说,不要负气用事!”

洪承畴嘴上说着,却没有起身的动作。

对于孙传庭,他心中是不悦不满。孙传庭不让留下秦兵,他岂不是成了光杆司令,这以后还怎么打仗,怎么号令三军?

看到孙传庭负气离开,洪承畴心里一阵酸爽,却开口劝起杨嗣昌来。

“杨阁部,孙白谷中正耿介,真性情,你不要放到心里去。”

杨嗣昌摇摇头道:“孙总督才高八斗,不过这性子,难免有些要强。也就是陛下容忍他,否则,他恐怕……”

他笑了一下,转过头来,对着一旁默不作声的高起潜,笑意盈盈。

“高公公,陛下有旨,要你进宫面圣。济南城一战,打的不错,下官多谢了!”

杨嗣昌倒是情真意切。要是清军攻克了济南城,他可就是罪魁祸首。

“杨阁部,下官打了败仗,丧师辱国,不知怎么面对圣上。济南城只是侥幸,侥幸!”

高起潜微苦着脸回道,心里却是平静。

作为皇帝的近臣,他早已经知道了皇帝的意思,并不会怪罪于他。

“顺德知府上奏卢督师战死,他的尸体也已经收殓。圣上龙颜大怒,兵败之事,尽量少提吧。”

杨嗣昌的话,让众人都是点了点头。

此次清军入塞,卢象升虽然战死,却是丧师无功,赠户部尚书,谥忠烈。看来皇帝对卢象升,虽然耿耿于怀,还是顾及了君臣之义。

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济南城大胜的基础上。没有了这场大胜,一切都是免谈。

高起潜暗暗心惊。要不是王泰守住了济南城,皇帝对卢象升,包括自己,不知怎样的失望和嫌恶。

杨嗣昌叹了口气,看了看周围,假意道:“高公公,你那位猛将王泰身在何处。陛下可是说了,要你带着这位猛士一起进宫。”

二人心知肚明,相对一笑,高起潜点头道:“陛下,王泰不过西安府守备,地方上的团练总兵,他不在大帐中。我这就让他前来,带他面圣。”

“团练总兵……”

杨嗣昌微微沉吟片刻,继续道:

“东虏大军入塞,纵横驰骋,官军糜烂,陛下召淮扬道参议郑二阳进宫,是要询问练兵措饷之事。这王泰练兵是个人才,或许可以重用。”

崇祯点了点头,温声道:“如卿所奏。”

旁边的洪承畴面色平静,心里却是暗自羡慕。

这王泰年纪轻轻,不知那里修来的狗屎运,竟然同时攀上了皇帝身边的两个宠臣,前程似锦,青云直上,听起来都让人眼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