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平凡的明穿日子 > 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学成归来

平凡的明穿日子 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学成归来

作者:宁小钗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0:55:04 来源:笔趣阁

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楚辞.九怀”中有“悲哉秋之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谬兮收潦而水清。”

汉代承袭楚俗,由此逐渐衍成重阳登高的习俗,据记载汉高祖就曾重阳节登山。

到了明代,皇帝会亲自登高,民间登高的气氛也达到顶峰。明代诗人申时行的“吴山行”如此描述。

九月九日风色嘉,吴山盛世俗相夸。

阖闾城中十万户,争门出郭纷如麻。

拍手齐歌太平曲,满头争插茱萸花。

此日遨游真放浪,此时身世总繁华。

徐灏带领幼儿园小朋友们到了山上,满山都是人,放纸鸢的更热闹了,蓝天上密密麻麻,多到令人都不知道该看哪一个了,并且看一会儿眼都会花了。

孩子们集体仰头痴痴的观看,徐灏也有先见之明的把鱼风筝放飞,萧枫等小孩子拍着手欢呼。

本来登高放风筝应该是儿童的事,但就和后世游乐场永远挤满了大人一样,动画电影也是童心未泯的成年人所喜欢观看的,所以山上的大人们跟着沾光了,并且反而成了最大的势力。

徐灏的纸鸢是用十六重纸做的,又大又宽又长,麻线格外的粗,飞得高,牵制力强,所以孩子根本放不了,无非伸手略微的拉一拉而已,高兴中不禁有一点失望。

大人们所放的纸鸢起码是十二重纸的,在空中,往往凭借自己纸鸢的强大任凭去绞其他弱小的纸鸢,不时有两条线互相接触,弱小的纸鸢就会挂在大的下面,或断了绳子一头栽落下来,或顺风挂在树枝上。

此乃放纸鸢的传统。人密集的地方很难避免,按照习俗,风筝断了是好事,就算不断晚上也得一把火烧了,来年在买或做新的。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欣然接受自己的纸鸢‘阵亡’,尤其是那些巨型风筝或名士题词过的,为了在女孩满面赢得表现的,不想被儿女看扁的父母之类,总之不甘心花出去的钱这么快就打了水漂,相互间便起哄叫骂。甚至流血斗殴。

当然绝大多数人只是哈哈一笑,孩子们紧张的看着徐灏手中的鱼纸鸢,幸而徐灏对此颇有心得,每次眼看着大的纸鸢前来绞线,几乎要碰到了,不知怎么,就见他轻轻将手一晃,绳子一松,纸鸢灵活的飞到别的地方。

徐灏还童心未泯的自夸自赞:“想来绞我。没门!”

亲眼目睹下的萧枫萧柳他们,也暗暗佩服长辈放纸鸢的好本领。

很快孩子们就没了耐心,偷偷掏出口袋里的零花钱,算计着该买什么玩意。还不忘留下五十文攒下来。

萧枫和萧柳一人二百文,哥俩商量了半天,打算买削好的甜甘蔗二十文,好吃的梨子一小筐三十文。登高米果五十文,登高小旗子十文,竹蜻蜓二十文。彩花球二十文,正好剩下了五十文。

可是下山的时候一眼看到了更好玩的东西,计划随之变动,又看到了更好吃的鱼丸面,十文一碗,鸭血粉丝汤,二十文一碗,金陵小笼包金陵牛肉锅贴等等,很快所有的钱都花光了,等看到绚丽栩栩如生的糖人时,分文没有的孩子们露出一脸的惆怅。

徐灏无视他们的求助目光,也不许徐烬李芳给他们买。

第二天,邻居家谷太太过来串门,对老太君说道:“借您老的福,您回来那天喜鹊在屋檐上叫个不住,也希望我儿子能回来。”

萧雨滢向徐灏解释道:“福生去辽东求学三年,没有回来过,家里只有她娘一个人,靠着祖上那些田产过活,盼望儿子盼望的眼都穿了。”

徐灏嗯了一声,他对老邻居谷家不太熟悉,只知道谷家是个大户,谷福生小时候调皮捣蛋不爱读书,后来父亲病故后,谷福生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了,学村里的年轻人跑去辽东念书。

新学给了无数年轻人另外一条出路,就和文科理科一样,科举这条路毕竟太窄了。

说来也怪,谷太太一回家,正好听到有人敲门,下人出来开门,不禁大喜道:“太太,果然少爷回来了。”

“我回来了。”谷福生叫道,又对后头的三个挑夫说道:“小心些,吴妈你看着,我去拜见母亲。”

谷太太欢喜的眼泪都下来了,仔细端详下儿子,比三年前更高也更精神,气道:“你这个孩子,一去多年,连信也不给娘写一封,叫我好生记挂。有时做梦,梦见你掉进了江里,遇到了强盗,吓得我哭醒了。昨天我房里的灯花结了又结,连着几天喜鹊直叫,我猜着是你要回来,果真回来了,谢天谢地。”

谷福生激动的道:“儿子何尝不想早归?只因进了学校,急着学成本事。”

话没说外,外面的挑夫叫道:“快出来付钱,我们还要赶生意呢。”

他只得出来付了挑钱,挑夫不干,说道:“你的箱子那么沉,也不知藏着多少金子银子,我们的力气都使尽了,得多赏几个才是。”

谷福生无奈,每人多给了三钱银子,把人打发走了,然后回到上房。

谷太太关切的道:“儿呀,你学了什么本事?”

谷福生说道:“儿子去辽东之后,进了海事学院,我不喜航行地质之类,文章上头也学到有限,只把几门外国语言学成功了,能和倭人阿拉伯人讲的来话。”

自古以来就有翻译这门职业,唐宋元以来对外交流频繁,需求量还不小,尤其是有点文采又精通某国语言的读书人,京城乃至沿海重视贸易的地区,上至官府下至富商,可谓是洛阳纸贵。

如今对外交流更别提了,所以谷太太欢欢喜喜的道:“这么说来,我儿一生的饭碗有着落了。我见隔壁的徐六学成了什么法文,现在得了金陵大学的馆地,想他一介徐家下人。一年竟有百八两银子的出息,村里人都奉承他一声老爷,我儿既也有了这样的本事,能和蛮夷说话,怕不比他好吗?等我带你去徐家,趁着老太君和三爷在,也去大学做馆或去朝廷谋个差事,只怕还不止十两一月呢。太好了,也是我朝朝求佛,夜夜烧香。求菩萨求来的好处。”

“母亲无需担忧。”谷福生知道为了供养自己的日常花销,家里已经没什么积蓄了,这也是他羞于写信的原因,“娘,我在山东给诸城知府做了师爷,每月十两银子的薪俸,替他做翻译,就是和倭国朝鲜国的商贾说话,首席师爷的薪俸还比不上我一半呢。”

“呦!”谷太太顿时喜出望外。没想到儿子这么本事了,再也不是昔日那个游手好闲,只知道花钱的公子哥了,这么多钱一个月?真真想都不敢想。未免大为可惜,“你既然能挣这么多钱,就不应该回来,还好再去吗?”

“不去了。”谷福生握着母亲的手。“我心里记着娘,所以将将做满一年,辞了知府大人特意回来的。我除了薪俸之外。还有大老爷赠送的盘缠,那些商人送的仪程,其他地方赚的,反正合起来有一千几百两银子。”

“阿弥陀佛。”谷太太更加欢喜了,“娘多时不见银子的面了,记得你爹定我的时候,一支金如意,一个五十两的银元宝,我那时就觉得银子可爱。可嫁过来才知道,谷家是外面光鲜内里空,不过一些祖传的田产而已。唉,以前的事咱不提了。快把你那么些的银子拿来,好生给娘瞧瞧。”

谷福生见母亲这么看重自己赚回来的银子,心情自然十分畅快,赶忙找出钥匙,把箱子里的银子拿出来,一封封的官制大锭,乐得谷太太眉开眼笑,拿了两只元宝放在脸上摩弄了好半天。

“娘,我饿了。”

“哎呦!今儿个什么菜也没有,我是在徐府吃的,家里只一碗菠菜烧豆腐。吴妈,去买一只鸭子一只烧鸡来,给少爷下饭。”

“不必,我自己去买。”

说完他跑了出去,谷太太神色感慨的看着儿子的背影,院子里的吴妈也感慨的道:“少爷完全变了,有大出息了,太太后半辈子有福喽。”

“是啊!”谷太太心里美滋滋的,赶忙转身把银子藏起放好。

很快,谷福生买了板鸭火腿等回来,叫吴妈打了半斤陈绍,谷太太自从丈夫死后一口净素,荤腥不沾,含笑看着儿子大口大口的吃饭。

谷福生边吃边顺口问起田产的进项如何,够用不够用?谷太太叹道:“别提了,你出门后,不到一年,乡下的佃户一个也不来交租。徐家人远在京城,我素来和萧家没什么来往,不好意思张口求助。倒是靠着街口的两间房,十吊大钱一个月的,家里几张嘴,还得给你月月寄钱,钱粮倒去了一大半。王家二叔又忙,没工夫帮咱家收租,如今柴荒米贵,这日子一发的苦极了。”

谷福生叫道:“好呀,这几个佃户竟如此可恶,等我明天就去教训他们。”

谷太太忙说道:“不忙,这不三爷回来了么,派人去放了话,去年前的租子交上来一多半。今年天旱,没法子,你得先去徐家,一来道谢,二来拜见下三爷和老太君。”

“我知道了。”

如此谷福生先去了徐家,又在村里走了一圈,消停几日亲自下乡,找到他家的佃户还租。那些佃户见谷家少爷回来了,自然不敢放刁,只是苦苦求情,说今年老天不照顾什么的,少爷你别动气,以后一定准时送到。

谷福生学了本事,眼界开阔,加上年轻人面嫩心软,这点田租委实也看不上眼了,于是也就罢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