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宋安乐侯 > 第742章 既是公事也是私事

大宋安乐侯 第742章 既是公事也是私事

作者:马来福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9:44 来源:笔趣阁

在范仲淹的眼中,吕夷简就是个没什么原则的奸相。

于刘太后垂帘听政之时,吕夷简便做了一任宰相。而官家亲政之后,吕夷简又靠着揣摩官家废后的心思,极力赞同推动。

待用了手段将李迪相公赶下去,他便又任了宰相。

范仲淹却是看着朝廷弊政从生无所改变,而这位吕相公却是坐在宰相的位子上不下来,这纯属占着茅厕不屙屎的行为。

而今自己曾经的好友韩渎又投靠了吕夷简,这让范仲淹如何不怒。

尤其是自已所写的那首《送韩渎殿院出守岳阳》,一想起来便让范仲淹有股无法抑制的邪火。

范宇淹也并非莽夫,对于韩渎投靠吕夷简,他并没有表示什么。

而是向官家赵祯进献了一副《百官图》,以讥讽揭发吕夷简在京官的选拔上不能选贤任能,且任用私人好恶由己。

并且劝说官家赵祯制定制度,亲自掌握官吏升迁之事。

官家赵祯看到了范仲淹的百官图,便将这份令人耳目一新上书放在了案头,并召来吕夷简奏对。

面对范仲淹的百官图与建议,吕夷简却是并不在意。

身为大宋的宰相,吕夷简岂是简单之人,所有的作为都是有背书的。

某某官入京,是因其某方面能力突出,某某官升迁,是为了符合官家的要求。

又对某某举荐,也是考虑到朝廷需要一个和稀泥的和事佬。

“官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选任能亦非易事。为官者不必是英雄豪杰,合适才是最重要的啊。”吕夷简最后总结道。

赵祯看了看百官图,想了想吕夷简的话。这等事若是落在自己手头,似乎也只能如吕夷简这般用人。

其实吕夷简这些话不过是托辞而已,因为有了先入为主的想法,官家赵祯才会产生认同。

“吕卿的难处朕也是知道的,朕并无责怪于你的意思。”赵祯摆手道:“但范卿所提制定选官制度,官吏升迁皆由朕来掌握,不知吕卿如何看待。”

“官家,这天下皆是官家,若是官家愿意将这等官吏选拔之事掌于手中,自无不可。至于制定所谓的制度,更是可笑。难道选官院是摆设吗?我朝太祖立国之时,便已定下制度。他范仲淹却又要再定制度,这是何意。”吕夷简开始反击道:“倒是范仲淹越级言事,视所谓制度如无物,实是有些讽刺了。”

这话说到了点子上,范仲淹口口声声的要官家定制度,可是他自己所献的百官图,却是并非通过通进司交到官家手中。

而是自己送到宫门外,经小黄门之手,才送到了官家手上。

只这一点,范仲淹在官家的眼中,便有些没理了。

“朕知道了。”官家摇了摇头,向吕夷简道:“吕卿辛苦,且退下吧。”

“臣是一心为了大宋,对于范仲淹也并无私人之恩怨,望官家莫谓臣心中对其不满。”吕夷简躬身道:“臣告退。”

吕夷简是什么人,如何会被范仲淹一本百官图就给参倒。甚至在告退之前,还告诉官家,自己不会对范仲淹有私人的怨念。

这样的胸怀,便是宰相的肚量,不管真的假的,都要让人感到钦佩。

因此,吕夷简在官家的面前,也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赵祯看到吕夷简退出殿外,想了想,叫来一个小黄门,让他去向范仲淹传个口谕。

范仲淹的百官图送入宫中之后,便回到了开封府,却不想很快便有小黄门上门。

“官家说,范卿一心为国用心可嘉。然吕卿亦为国之柱石,调和百官乃宰相之职也。”小黄门向范仲淹宣了口谕,便要回宫。

范仲淹却是听了这口谕,有些心气不顺。

“小公公且慢,官家让你来传口谕之前,可曾召见了吕相公?”范仲淹问道。

那小黄门点头道:“范知府猜的真准,官家确是见过了吕相公,说了好一阵的话。”

“多谢小公公提点。”范仲淹对小黄门拱手道。

小黄门也知道范仲淹为官家所看重,便摆了摆手,告辞而去。

范仲淹也听官家的口谕,却是越琢磨越感觉心中不快,那吕夷简定然又用花言巧语说动了官家。否则的话,官家不会特意传口谕给自己,当这个和事佬。

在他看来,官家对于自己还是挺看重的。

可是之前所谓的好友韩渎投靠夷简,这让范仲淹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

自己以诚意待他,而他却一转身便投靠了与自己政见不合的吕夷简。

即使不能将吕夷简扳倒,也要让吕夷简近期提拔之人,尤其是韩渎这等钻营之徒倒霉才是。

范仲淹如此执拗也并非是意气之争,而是要显示出自身足够的力量出来。

即便是最后的结果不好,也不能被人视为忍气吞声之辈,这也很重要。

于是乎,一本帝王好尚论,又被送到了赵祯的案头。

对于范仲淹的执着,赵祯有些不喜,吕夷简已经表示不会对你有私怨,你还如此做,便有些不厚道了。

赵祯这是以己度人,觉得自己仁厚,其他人便也应该有仁厚的表现。

因此,便没再理会范仲淹的帝王好尚论,也没有回复于他。

只是范仲淹此时也已经骑虎难下,又上选贤任能论、近名论、推诿论,三道本章。

从帝王好尚论开始,范仲淹便是通过通进司上书了,这四论一出,便引得朝廷之中一片大哗。

更有许多官员对于范仲淹的四论表现出了认同,更有人惊艳于范仲淹的文采,而将这四论传抄于外。

甚至是汴梁的鹿鸣报,也都刊登了一些官员从这四论之中引用部分写的文章。

更有官员也跟着范仲淹上书,表示了对于吕夷简的不满,朝堂上便如开锅一般沸沸扬扬。

这下子官家赵祯的压力便有些大了,即使身为天子,他也不得不表态,否则官员们便会争吵成一团。

赵祯对于这等局面,连个可以商量的人都没有,实是颇为难办。

而在这个时候,赵允初接了国舅曹佾回京,两人去见了安乐侯范宇,商议了海外之事,便一同入宫求见官家。

他们入宫所为之事,既是公事也是私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