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宋安乐侯 > 第524章 挖到古董了?

大宋安乐侯 第524章 挖到古董了?

作者:马来福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9:44 来源:笔趣阁

简而言之,吕夷简将结下澶渊之盟的功劳当成了文官所独占的。

但是在范宇的眼中,澶渊之盟却根本谈不上功劳。若不是真宗皇帝没有决战之心,只怕辽国这一仗便会损兵折将,甚至是发动南侵的萧太后与辽圣宗都回不去辽国。

即使是在相对有利于大宋的局面之下,还谈成了一个年年缴纳岁币的结果,范宇都觉得这是耻辱。

而吕夷简却将这等耻辱拿过来当作功劳,实在是让范宇有些愤懑却又无奈。

说起来这也不能全怪文官,而是真宗皇帝胆子太小,一心要罢战求和所至。

但是吕夷简将抵抗辽国的功劳都拉到了文官的身上,那便等于是抹煞了武人所豁出性命的搏杀才挡住了辽军的事实。

范宇指责吕夷简贪功,已经是非常客气,若非是在官家面前,只怕骂对方无耻也并不为过。

“好了,三位卿家不必再有争论。”因为澶渊之盟是赵祯老爹与辽国所结,他知之甚详,“澶州之战,武人功劳亦甚大。那辽国的兰陵郡王萧挞凛,亦是被我大宋的名将张环所射杀,其功赫赫犹在史册。”

“这大宋正如安乐侯所言,文武之于大宋犹如两腿,若长短不齐岂非跛足残废之人。吾非偏于文亦非偏于武,朕只希望文武能有将相之和,精诚用命,以保我大宋江山太平万民长乐,诸卿当知朕意,且莫有私心而至不和。”赵祯淡淡的道。

赵祯的意思很清楚,你们两边吵的我头疼。但是这种事也不知烦我,我告诉你们文武一样重要,你们要好好用心建设大宋,不要为了私心挑起矛盾。

这话既是给臣子们讲道理,也是暗含警告。虽然不严厉,但是从向来仁厚的赵祯口中说出来,也很少见。

范宇嘴角微微挑起,向官家赵祯躬身道:“臣知道了,定不负官家所托。”

吕夷简与蔡齐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的不甘之意。只是官家已经发了话,不要再说什么。

“臣等亦明白,定会用命于国事。”吕夷简、蔡齐两人异口同声道。

赵祯对吕夷简与蔡齐两位相公摆了摆手道:“两位卿家,若有何不同的意见,可往鹿鸣报投稿,使众人论之。安乐侯不是答应,每期皆可有朝廷两篇文章吗。只要非是逆反纵恶之言,皆可言之。此报朕在宫中亦每日读之,亦可由知民间疾苦,却比皇城司所报更多了烟火气。”

吕夷简拱手道:“臣知道了。”

蔡齐也只得道:“是,臣遵命。”

“你们且告退吧,朕有事与安乐侯说。”赵祯点了点头,对两位相公笑道。

把安乐侯给留下来了?这让吕夷简与蔡齐两人很是不愤。官家对于安乐侯,是不是有些过于宠信,这就是个奸佞啊。

虽然心里是这么想的,但是这种话可不敢当着官家的面说,那是找不自在。

范宇目送吕夷简与蔡齐两位相公告退,才对赵祯躬身道:“官家,留下臣可是有什么事情要询问于臣的。”

赵祯上下打量着范宇,皱眉微皱。

直到看得范宇有些不自在了,才开口道:“安乐侯,你对西夏布局为何如此之深远?”

这话真不好回答,显然官家对于野利仁荣的话并没有忘记,对于范宇的质疑依旧存在。

布局之深远这几个字,赵祯问的不只是西夏,甚至包含了大宋。

范宇若是回答不好,只怕官家赵祯不会让他轻易过关。

想了想,范宇才拱手道:“官家,臣出身不过乡野,亦非聪明过人之辈。不过是因为运气,而与大娘娘结下了母子善缘。也正是因此,才为官家所重,授我以安乐侯之封爵。”

“臣自乡野小子一跃而为国侯,其间惶恐不足为他人道也。”范宇接着道:“臣只觉得,无以为报。但有些微所能,当殚精竭虑戮力而为之。因而,制斧枪龙甲、建新军、拒辽国而谋西夏。不求留名于世,只求我大宋昌隆万世,亿兆生民安居乐业,而吾皇为天下至尊再无并肩之辈。”

赵祯都懵了,安乐侯这大话,他奶奶的比诸葛亮的隆中对还牛叉。诸葛亮不过是三分天下,就已经厉害的不得了。这小子胡吹什么使大宋昌隆万世,让自己再无并肩之辈。

这岂不是说,大宋一家独大,连公认最强大的辽国也……靠!这小子连辽国都算计在内了!

范宇的这些话,使得官家赵祯牙疼不已。本以为这家伙心思阴沉工于心计,谁知道是个口出大话的妄人。

但是赵祯一转念,却又有些迟疑了。说范宇是妄人,但是他所做的事情,却是桩桩件件都是实在的。斧枪、龙鳞铠这就不用说了,组建新军击败西夏的大军,却是不争的事实。

出使辽国,揭穿西夏称帝之事,挑动辽国与西夏连场大战,这都相当于是安乐侯在中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你如何知道西夏会称帝的。”赵祯却是有些疑惑的问道。

范宇笑道:“这个倒也不难,臣知道那元昊对我大宋使节并不尊重,且其在西夏境内剃发易服,不听命者则斩。又命人创制西夏文字,以为党项之学。这等行径,与之秦皇车同轨书同文,并无二致,其称帝之意已经然召显无疑。”

赵祯恍然,这么说来,元昊称帝倒是非常容易便看得明白,可惜朝中这许多大臣,竟没人看出来。

“安乐侯,你何敢口出大言,可使我大宋万世昌隆。”赵祯终于还是问了出来,这是他目前最大的疑惑之处。

“启禀官家,臣虽出身于民间,亦非儒家弟子。但是诸子百家,自汉武独尊儒术之后已有式微,却只是儒家独大,而百家未绝。”范宇此时要推出自己的身份解释,便先做个铺垫,“臣家学亦非浅,上承战国之杂家,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只不过臣并没学到几分,虽未能尽通百家,但使我大宋国富兵强,亦非难事。”

赵祯听的眼都直了,这算是捡到宝了,还是挖到古董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