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宋安乐侯 > 第489章 安乐侯所言甚是

大宋安乐侯 第489章 安乐侯所言甚是

作者:马来福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9:44 来源:笔趣阁

听到范宇的分析,官家赵祯不由得点点头。

虽然有重臣在侧,可是安乐侯这个年轻的侯爷,在官家的眼中分量也并不差。

范宇虽然还未及冠,但是他所做出的功绩,已经远远的超出他的年龄。除此之外,范宇对于辽国和西夏大势的判断,还没有出过错。

至今为止,赵祯都没看到出现范宇判断之外的事情。

蔡齐却是有些不甘心,皱眉道:“官家,不管如何,这也是擅启边衅。这等事例不可助长,否则边将们纷纷效仿便不好了。所谓好战必亡,不过如是。”

范宇斜了这蔡齐一眼,自己的心思倒是被他无意中说中了。自己之所以维护曹傅,除了那是自己带出来的新军之外,也有着给大宋的武将们松绑的意思。

可是这位蔡齐相公,却是严防死守毫不放松。

“蔡相公言重了。”范宇摇了摇头道:“曹傅所做所为,皆是审时度势而已,这如何算是擅启边衅?倒是蔡相公给曹傅扣擅启边衅这顶大帽子,才显得太过突兀。我觉得,蔡相公认为曹傅是外戚,不应掌兵更不应立功,所以才要加以压制吧。若是蔡相公担心外戚之祸,直说便是。在官家面前,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岂可一味阴私揣度,而使用手段构陷。蔡相公身为参知政事,当然有权对官家建议。却不适合以己之所想,而左右官家之心意。更不应该在此事上绕圈子,以图明哲保身。我大宋的外戚皇亲虽多,却无一家弄权。”

范宇这些话,使得崇政殿里的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赵祯脸上毫无表情,而同平章事吕夷简的眉头却是微微皱起。

枢密使王德用,则面显焦急之色,显是在替范宇着急。枢密副使韩亿的目光,在殿中各人的脸上扫过。

三司使程琳此时开口劝道:“安乐侯,莫要如此,蔡相公亦是忧心于国事。无论如何,其本意是好的。”

这话就是和稀泥,听着虽然是替蔡齐讲话,可是好象又在指责蔡齐错了,怎么理解都可以。

范宇却是笑道:“忧心国事,当可直议其事以使君王不惑。所谓话不讲不明,理不讲不清。若是不能在官家面前,说出实话,这岂是为臣之道。”

吕夷简之前并无多少反应,此时听到范宇的话,却是眉头跳了跳。

官家赵祯则是另一种表情,居然颇显嘉许之色。

没有一个上位者不想听到下属的实话,赵祯自然也不例外。如果让赵祯说句心里话,他一定不希望自己的下属整天绕来绕去的讲事情。

有什么事情不肯直说,总是旁敲侧击,还要让上位者猜测其意,这是最让上位者心烦的。

王德用、韩亿两人互相看了对方一眼,都没说话。

蔡齐却是被范宇的话说的没了腾挪的余地,脸上一阵青一阵红。他更不能说,我就是为了和你安乐侯对着干。

“安乐侯,我所担心的,岂止是外戚权势。”蔡齐不管如何也是个参知政事,反应也并不慢,“除此之外,更担心的便是我大宋发生前唐之时武将藩镇之乱。一个不好,我大宋便会蹈前唐覆辙,变的分崩离析。这等担心的话实是不吉,我本不欲说出来。既然安乐侯要我知无不言,我也只能讲明。”

他倒是应对的不错,似乎也有自己的一番苦心。

吕夷简听闻蔡齐说的稳妥,便也暗自点头。

“蔡相公,国事就是国事,只要不是诅咒大宋,何来不吉之说?而且,你身为参知政事,岂能为此不信苍生信鬼神之事。”范宇呵呵一笑道:“你说你担心我大宋的外戚,还怕藩镇之祸,从这里也足见蔡相公是用心了的。只是蔡相公可曾想过,我朝太祖皇帝为何设立三衙?为的便是使将不专兵亦不可自筹粮饷,既无羽翼又何谈祸乱一说。依我看,此等担心早已为太祖所瓦解。蔡相公若有这等心力,不如想想如何解决朝廷的三冗。若是迁沿日久,恐积重难返。也只有此事,才是我朝之所急。”

范宇的话里捧了捧太祖赵匡胤,又顺便踩了蔡齐一脚,暗指他不干正事。

虽然范宇的语调平和,但是这里面的嘲讽意味极为明显。任是谁听了这些话,都会觉得这位蔡相公要么是无能,要么就是有私心,刻意打压武人。

打压武人在大官朝堂之上虽有共识,但是这毕竟是不成文的,可以做却不可说。

而范宇的话也提到了防备武人的根本原因,便是怕武**乱。但是这已经被太祖从制度上解决,便没什么好防备的了。

赵祯看到蔡齐一时没能答上话来,便开口道:“我这次请众卿前来,非只是议论玉门关之事。如今河西的瓜沙二州已为我大宋所有,如何经营,方可使这二州之地不会得而复失。又如何才可,使其周边强敌断了觊觎之心。蔡相公,你且讲一讲你的看法。”

要不说赵祯比较仁厚,官家亲自给臣子解围,这算是极为厚道的。

蔡齐冷冷的看了范宇一眼,才对官家赵祯抱了抱拳道:“官家所言之事,臣以为当借道青塘,向河西二州输送人力物力,以使二州壮大。如今趁着青塘与我大宋的关系还好,这便是此议的前提。具体要输送多少人马,当请王相公建议。至于所需多少物力,则要请程相公来说了。”

他说完之后,目光看向王德用与程琳两人,却连正眼也不看范宇。

只是范宇却偏偏不如他的意,叹息了一声才道:“官家,蔡相公此议虽然亦有可取之处,但是臣以为极为不妥。若按蔡相公之义行事,我大宋的消耗之巨,实是不下于参与了辽夏之间的大战。河西地处两千里外,一路之中人马消耗无数,实是不可如此支持。而且,西夏与辽国之间的战事若结束,想必我大宋立刻便会与西夏有战事。到那时,所需的钱粮岂可不绸缪。非是我有意与蔡相公意见相左,实是我大宋消耗不起。此事,想必程相公最有评判之权。”

程琳也没等官家赵祯点名,便拱手道:“官家,臣以为安乐侯所言甚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