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宋安乐侯 > 第452章 升堂

大宋安乐侯 第452章 升堂

作者:马来福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9:44 来源:笔趣阁

开封府公差?范宇最先想到的就是包拯麾下的王朝马汉等人。

可一转念,包拯已经调任谏院的知谏院之职,那几位也跟着换了身份,自然不会在开封府。

范宇看向那几位公差,对着两位公差微微拱手道:“两位,你们请我去开封府是公事还是私事?现在的知开封府……好象是范仲淹范知府吧。”

两位公差看到范宇对他们两人拱手,也急忙躬身还礼。

年长些的公差道:“回侯爷,开封府现任知开封府便是范知府。今日请侯爷前往开封府,并非是私事,而是有公事。”

听到是公事,范宇就有些奇怪了,“公事?我与开封府向来少打交道,也未做过什么不法之事,范知府所说的公事,是什么公事?”

“侯爷,这一次是有人一纸状书,将侯爷告在了开封府,所以范知府便让我们二人,来请侯爷去询问一下情况。”那年长公差急忙点头回道。

“可有文书牌票?”范宇觉得,既然是公事,自然是要正规手续的。

他看向这年长的公差,见对方从怀中取出一块铜牌,还有一纸文书。

范宇接过铜牌文书看了看,确是开封府的无疑,文书中的字样,也有到堂证询字样。

这样的话,便应该没有假。

范宇便对一名护卫道:“你且去谏院,与包直阁知会一声,就说我去开封府接受证询。请包直阁来,或者可以一起相商。”

说实话,范宇并没见过范仲淹这个人,也不知道对方对自己是善意还是恶意。

因此,要说没有提防之心,那就是范宇自己傻了。

虽然包拯也不算自己人,但是包拯此人为人刚直不阿。若是范仲淹或是他人陷害自己,有包拯这个刑名的大高手在,对于自己也是一种极大的保护。

当然,范宇是请了,只看包拯肯不肯去。

范宇对那两名公差一挥手道:“前面带路,我去走一趟便是。”

而在开封府中,一名四十余的岁的中年人,正拿着一张状纸来回的看。

此人就是新任的权知开封府,范仲淹。

范仲淹看着状纸上状告安乐侯范宇这位本家的罪名,简直有点触目惊心。

他这个人做过地方知县知府,也做过司理参军也做过推官,也算是个能文能武之人。

范仲淹自恃其才,对于那些朝中的权贵很是看不顺眼。如今状纸所告这位安乐侯,便是权贵中的权贵。

不但是官家生母李太后的义子,也是官家的义弟,更是杨太后的女婿,也算得上是官家的妹夫。

这样的权贵如果做恶,范仲淹觉得,怕是大宋怕是除了官家无人可制。

但是安乐侯与皇家的关系如此紧密,只要不谋反,估计也会很难治罪于他。

因此,范仲淹想来想去,也唯有快刀斩乱麻,将这位安乐侯尽快惩罚,才能以正国法。

只是他想的不错,却是先等到了副知谏院包拯。

原来包拯得到了范宇派人传话,便起了极大的好奇心。是什么样的人,居然将这位安乐侯给告了?

其实包拯也一直在盯着安乐侯范宇,人可是他带回京城的。包拯就怕对方行差踏错,坏了自己的一世清名。

而且范宇如果真的作恶,包拯觉得自己也难辞其咎,有责任制止对方。

所以一听到护卫的传话,便急急忙忙的赶到了开封府中。

范仲淹看到了包拯,不由的十分奇怪。

“包直客,今日你又是何故再回开封府,莫不是想要故地重游不成?”范仲淹有些惊奇的问道。

“不瞒范知府,今日有人传话,说是范知府传安乐侯范宇证询,所以我便来瞧一瞧。”包拯拱手道:“这位安乐侯,当初便是我从草桥镇带至京中,若是他作奸犯科的话,本官便有识人不淑的过错啊。”

范仲淹听了不由一笑道:“包直阁,听说你刚直不阿,只是对于这位安乐侯,却是格外的青眼有加。莫非,你与他是好友不成。”

包拯却是正色道:“好友谈不上,算是亦师亦友。”

这个回答超出了范仲淹的预料,两人的关系这么近吗。

“包直阁,安乐侯乃是皇亲贵戚,你为朝廷命官,你视他为学生是不是有些不妥当。”范仲淹的脸色便沉了下去。

“不瞒范知府,你说我视他为学生,却是说得错了。”包拯微微摇头道:“其实,是我视安乐侯为半师的。”

如此高的评价,出之于包黑子的口中,让范仲淹的下巴差点就给惊掉了。

“这、这怎么可能。”范仲淹面露吃惊之色道:“那安乐侯不过是个十六岁的乡间少年人,包直阁乃是两榜进士出身,论见识论学识,无不是天壤之别。却为何说出这等话,称对方为半师。莫非包直阁贪慕权贵有意阿谀奉承,想要做那趋炎附势之人吗。”

包拯听了这些指责的话,却是黑脸的颜色不变,神态亦甚从容。

“范知府,你可见过安乐侯?”包拯直接问了一句,又接着道:“未见其人,便莫要先入为主。你这一年多来,未在京中,却是有许多事都不知道。安乐侯出使辽国,强拒辽皇与辽国皇太弟无礼要求,不堕我大宋国威。又任巡边钦差,组建新军于河东路丰州,并两败西夏大军,阵斩西夏大将野利遇乞,击退主将野利旺荣。斩敌首级过万,震动西夏。这等功劳,岂是普通少年人能办到的。”

范仲淹的嘴巴越张越大,却是有些合不上了。

半晌才回过神来,“包直阁所说之事我虽有耳闻,却并没在意,只当是谣传,却原来真有此事。”

包拯点头道:“这是自然,此子学识亦非同小可,只是似乎不习儒家经典,而是精通墨家鲁班之道,有些让人匪夷所思。不过,京中的造作院在其手中,亦是颇有建树。”

范仲淹摇摇头,有些迷惑。他到底是该相信状纸,还是该相信包拯?

正在他为难之时,便有差役前来通报道:“启禀范知府,安乐侯已经到了前面大堂。”

包拯拱了拱手道:“范知府,我们不如去前面,与他一见。”

范仲淹点点头,“包直阁与我同去,今日便将这案子审了便是。来人,升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