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宋安乐侯 > 第934章 实在是高

大宋安乐侯 第934章 实在是高

作者:马来福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3:39:41 来源:笔趣阁

河西能有这个成绩,其实和他的地理位置有关。 而且这里也少了许多盘根错节的地方宗族势力,相对实现工商建设更容易,才会有这样亮眼的成绩。 不过,为了让官家赵祯大力发展工商,范宇是不会点破的。 范宇拿过来的永通钱庄报表,只是从钱庄的方面看而已。但是河西的赋税情况,官家赵祯也是心中有数。 听了范宇的这些话,不由得眼中一亮,似乎是这个道理。 “安乐侯,你想说,让那些农户都不种田,而是去从事百业?”官家赵祯还是要确认一下的问道。 范宇的目的,就是要让一批农民脱离土地另谋出路。工商业的发展,毫无疑问的需要大量的人力。 如果没有足够的人力,作坊里面哪里来的工人,服务业里又哪来的服务人员。 只要这些农户离开土地谋生,便会自然而然的去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赵允初此时也接口道:“官家,安乐侯所言甚有道理。咱们永昌隆商号如今各路皆有分号,这人手也甚为紧张。想要找些伙计,还要靠着一些老伙计回家乡里面去找,颇为不便。而且各个作坊,也是要用人的,招募人手之时,总是要折腾一番。” 赵祯不由点头,但还是有些疑问道:“若是许多农户都去从事百业,却又一时用不了这许多人,闲人多了又没有衣食,岂不是要生乱。” 身为大宋的官家,赵祯无疑还是合格的,这个考虑其实范宇自己也没有想到。 但是范宇知道,这对于许多百姓来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便如后世的下岗潮,许多人没了铁饭碗,一夜之间就成了闲散劳力。最后被雨后春笋般的私企所吸收,极大的满足了这些企业的劳动力需求。 “官家,农户另谋生路,是要有个过程的。我朝发展工商增加赋税,也是有一个过程的。只要地方官吏不蠢,想来不会出问题。”范宇躬身道:“我朝立国已近八十年,百姓安居乐业,丁口日渐增加。与刚刚立国之时相比,如今丁口翻了一倍之多,而田地增加却远远不如丁口。这些田地,也已经养不起如今这许多的天下丁口,需另辟他途,才可使得百姓不会生乱。” “对了官家!”赵允初这时想到了什么,急忙拱手道:“我朝各地的商税十分杂乱,即使是我们永昌隆商号,却也屡受刁难。那些平常的小商人的遭遇,也可想而知了。其中最为人所诟病者便是过税。此税的收取实是莫名其妙,过一县要收,过一府也要收,过一路也要收。即使每次只收货值的百分之二,若是多过几个府县,便可收取货值的半数之多!” 赵允初听到范宇向官家提出劳力问题,他便想到了税收上面。永昌隆商号,每年都在这种事上惹出些麻烦。与其以势压人,莫如让宋家想办法一劳永逸才是。 这一次轮到官家赵祯吃惊了,不由瞪大眼道:“怎么会如此之多,我朝的商税并不高啊!” 范宇拱手道:“官家,允初指的是过税,大小衙门都要收,实是有些过于频繁,而且并不合理。” “对对对,安乐侯说的便是我想说的意思。”赵允初连连点头道。 “不合理?”赵祯不由沉吟了片刻,又接着道:“那安乐侯觉得如何才算合理。” “官家,这过税臣以为,非路一级的提举常平事衙门,皆无权来收取过税。而且这过税只可一路一收,不得多收。不过吗,这税率却是可以涨一涨的。即使过税加到五分,亦好过损失近五成。”范宇提出自己的建议道。 官家赵祯又道:“那各府县的衙门没了过税,又如何有商税?朝廷的损失却也不小。” 范宇听官家这么说,便只得耐心解释道:“官家,府县虽然没了过税的收入,但是还有座税啊。商人贩卖百货,难道不会买出去吗,这个税率,一样可以加到五分高。” 赵允初点头不已,“虽然看上去这税率是加高了,可实际上商人掏的钱少了许多,也敢贩卖百货到更远的地方,实是便利许多。” “朕本来与你们说的是粮价低迷之事,如今绕来绕去,怎地成了商税之事?你们两个,是不是早有预谋。”官家赵祯怀疑的目光,在范宇和赵允初的身上逡巡不已。 范宇连忙摆手道:“官家岂可因此而生疑,臣等只不过是由粮价低而想到了工商需用人罢了。后面的事都是自然而然要考虑的,岂会提前有所预谋。” 这种事当然是没有的,但是还是要向官家解释清才是。 赵祯点点头,却也不好现在便草率实施。 “既然是这样,那便待朕细细思量一番再说。”官家赵祯还是颇为慎重,又对两人道:“若无他事,两位卿家便告退吧。” 看到官家赵祯有些乏了,范宇便与赵允初两人告退出宫而去。 次日,官家赵祯便叫来了政事堂的两位相公,共同商议商税的过税问题。 官家赵祯将范宇所说的税制改变部分,却是使得这两位相公很是赞成。 因为范宇所提的税制办法,使朝廷增加了赋税不说,还给商人们省了钱。 再往深里一想,工商兴盛起来,便也能使得更多闲散之人从业。 不过数日之后,大宋的商税的行文修改,便下发各地。 这种小小的修改更正,还远远的谈不上变法,所以也并没什么人反对。 但是这种对于朝廷来说的小改变,却是使得天下的商人们,都大大的松了一口气,甚至是狂喜。 谁都知道,这种每县一收的过税被取消,便会使得商人得利变厚。 即使是增加了过税和座税的税率,也无法阻拦商人们的热情。 而朝廷欲要促进工商的消息,也被悄悄的传出去。 传出这个消息的人,便是永昌隆商号的赵允初。 而赵允初,却是由范于给他出的主意。 “我朝商人胆小怕事,即便朝廷明文会予以便利促进工商,怕是这些人也要观望许久。”范宇对赵允初笑道:“莫如先放出些小道消息,反而能使人更加信任一些。便好似人人都听到朝中重臣议论一般,言之凿凿。待朝廷果然明文宣于天下,则人人以为有先见之明,能不尽力宣扬鼓动?” 赵允初不由挑了挑大拇指,实在是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