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江山业 > 221.谋朝局三臣密奏萧锦棠(二)

江山业 221.谋朝局三臣密奏萧锦棠(二)

作者:风抵霜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3:38:33 来源:笔趣阁

姜叡此话一出,萧锦棠与楚麟城便大致猜到几分三位尚书的来意。萧锦棠拢了拢裘氅,走到殿内主位上从容落座,而楚麟城虽未着甲胄,却亦如平日一般于萧锦棠右后方站定。萧锦棠的目光不着痕迹的扫过殿内三位重臣,心头却有些暗惊,毕竟这三位大臣怎么看也不像是一路人,可事儿奇就奇在这平日里八竿子打不着边儿甚至还有家族旧怨的人今儿就来成一路,毕竟杨氏与姜氏的旧怨是满朝皆知的。

且杨明正品行正直磊落于朝有口皆碑,但提起他就不得不联想到跟他高洁正直品行近乎是反义词的、趋炎附势油嘴滑舌的笑面虎姜叡。但就这般水火不容的两个人,今日却站在了一条道上。

萧锦棠心中思忖不休,然面上依旧神色淡淡。他微微敛眸,心道杨明正在当年夺嫡之争之后便不再参与党争,只是恪尽职责明哲保身。且杨氏素来与楚氏关系不错,自己还想着回京之后通过楚麟城将杨明正统入帝党。但姜叡却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虽然他曾是先太子萧锦辉的舅舅,可不得不说他作为吏部尚书的确能力出众可担大任,故此萧锦棠却并不急于动他。

但杨姜二人皆是有势力有主见的能臣人物。对比起声名赫赫的刑部与吏部尚书,作为户部尚书的曹清徐就委实逊色多了。他作为六部尚书家族势力最薄弱的一位,在朝中的存在感近乎趋近于无。若说不争不抢他能算得上首屈一指,但论办事与处事能力,不善言辞的曹清徐称其平庸也算得夸赞。因为对于户部的诸项事宜,他都是糊里糊涂的,说他恪尽职守都像是讽刺。而这次两位犯事的户部侍郎家族背景都是那般显赫,他一个户部尚书就算知道内情一二也只能闭眼装瞎。

照理来说,他这种与权局纷争格格不入的愚钝之人早该被清逐出朝——可他总是那般好运,上天好似总是在眷顾他一般。

曹清徐身为曹氏单传独子,得祖辈庇荫得了个户部侍郎的官职。本按照他的能力是担不了这个重责的,可在他出仕时正碰上灵帝打着‘无为而治’的名号大行暗操独治的初期。灵帝是个太过聪明的皇帝,在他眼里群臣不过他手中用于制衡和巩固皇权的棋子罢了。而曹清徐背景薄弱又不善言辞,在人精遍地的朝堂中自是被打压的厉害。而曹家人丁寥落,甚至没有可以用来进宫巩固势力的女眷。这样的人在利益勾结的朝堂就像一只闯入狼群的膘肥肉香的绵羊,毕竟户部的职位是个肥差,谁都想把手伸到户部里去捞一捞。

如果不出意外,曹清徐会在上任没多久便会撞上一个莫须有的欲加之罪然后被贬为庶人。缺出来的职位自然就会落入其他世家党派手中。可灵帝却知道,曹清徐是个再好不过的棋子,他对曹清徐绝对放心,因为他能依靠的只有皇帝。朝臣们想将手伸到户部,那皇帝又怎么不想呢?

于是在灵帝的授意安排下,原来的户部尚书因渎职而被革职流放。曹清徐就这般傻人有傻福似的被灵帝扶上了户部尚书的位置。他委实是不管事的,因为他的决断完全遵从灵帝授意。在夺嫡之争中,他更像是灵帝监视皇子党派的眼睛。他也不敢跟杨明正坦白,当年的‘曲水诗案’不止有姜叡与姜贵妃的陷害,而是灵帝生性多疑,自己先对四皇子大办的清谈诗会起了疑心。而那作出那句要了四皇子命的‘欲将乘风起,尽天于心存’的诗人,正是自己外甥。

从灵帝起疑心的那一刻起,曹清徐便知晓四皇子萧锦玄已然在夺嫡之争中落败。他虽不善言辞,可一双眼跟明镜似的。与杨明正结盟,不过是遵从灵帝授意让他暗查四皇子党派底细罢了。可姜贵妃所生的萧锦辉有那里是吃素的?就算他是灵帝的眼睛,依着他的家世背景,站过萧锦玄党派的人,能逃得过多疑暴戾的萧锦辉登基后的清洗么?于是他私底下与姜叡第一次结盟,他来伪造四皇子臣心不轨的证据为姜氏的计划提供一个契机。而要的就是萧锦辉将来留下自己一条命。

可不曾想,不可一世的萧锦辉与玩弄人心于股掌间的灵帝就这般一块死了。曹清徐顿时失去了两大靠山,又成了朝堂中的一根无根浮萍。

但这些不可言说的密辛曹清徐只能让之永远烂在肚子里,他只能继续装那无害的绵羊,直到今日杨明正找上了自己,他忽然意识到,自己的机会又来了。

这些事儿萧锦棠与楚麟城自是不知道的,他们只见杨明正垂首起立缓步行至殿中,对萧锦棠再行揖礼后肃声道:“启禀陛下,现任大理寺监正乃老臣之子杨廷玉。然近日犬子例查案宗时却发现,收录于大理寺内的军粮贪污一案口供与物证不相符合。当日涉嫌销赃军粮的商家早已尽数抓捕归案,户部两位侍郎涉嫌军粮贪污销赃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可大理寺整理的案宗上却以酷刑之下屈打成招为理并未采纳听风小筑的罪臣石简一族的口供,而本应是销赃大头的陈氏商行,却因其他商家的翻供与主动认罪减少了销赃数。因此……户部侍郎陈思和,销赃有罪,但罪不至死。”

“杨爱卿的意思是……有人要保住陈思和的命?”萧锦棠闻言却是心头一定。他倒是没想到,兰卿睿竟会为了一个外姓侄儿放下明哲保身的机会来趟这池浑水。可杨明正听得萧锦棠此言却是微微摇了摇头:“陛下明鉴,罪臣陈思和的命留或不留左右不过是一句判词的事儿,只要没了官职成了庶人永不录用便再翻不起风浪。重要的是,陈思和是太师的亲侄儿,折了太师的左膀右臂,那太师又怎会甘心拱手让权呢?”

“且陛下手段雷霆,擅启听风执令使迅速破案。可俗话说刚极易折,听风小筑的存在本就是惹人诟病的,而酷刑之下所得口供的确惹人口实。若是在开朝之后举行三堂会审时犯人当庭翻供,只怕反会牵及听风小筑。此案牵涉重大,若不能平以民心言论,更会激起民怨民愤。百姓想杀得贪官污吏泄愤,那酷吏严刑屈打成招,又会激起怎样的波澜呢?”

杨明正声沉朗肃,字字声声如沉钟一般敲在了萧锦棠心底。他眉峰略皱,顿时思考起当日朝堂论礼时兰卿睿缓计三堂会审的意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