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盛唐太师 > 第三一四章冰火两重天

盛唐太师 第三一四章冰火两重天

作者:tx程志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8:53 来源:笔趣阁

第三一四章冰火两重天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既飞雪。”

哪怕鄯州已经属于大唐的国土,不属于胡地,然而,这里虽然没有八月飞雪漫天,然而进入九月中旬,但是自西伯利亚而来的寒流,却像刀子一样,扫荡着雪塬。

吐蕃的曲先城,已经被李世民正式更名为平蕃城,取意平定吐蕃之间,与平凉城的来历几乎如出一辙。

而薛仁贵通过这次大胜,获得了开国武功侯,封爵武功县,食邑四百户。这让薛仁贵从军官直接升为勋贵阶层。

不过,唐朝公爵似乎已经泛滥了,光国公就多达一百四十一个,至于各种侯爵多达六百余名。哪怕侯爵不如汉朝的军功侯值钱,但是对于薛仁贵来说,这也是质的突破,

同时这里是河源军下辖的第八座守捉城。经过三万余吐蕃俘虏一个多月的施工,原来的曲先城规模扩大了五倍有余,原本周不过五里的小城堡,已经变得方圆二十余里的大城,不亚于鄯城县县城。

平蕃城分为内外两城,原来的曲先内城,城墙并没有推倒,而是成为了内瓮城。城墙比原来加高了一丈有余。分为北南各两座城门,东西各一座城门,共计六道城门。

就在寒风呼啸,冰雪漫天的时候,平蕃城终于完成了施工。不仅工事完备,最重要的是,平蕃城装备了三十六具八牛弩以及四十二座拍杆,吐蕃人想要夺回平蕃城,注定会在城下撞得头破血流。

平蕃城最大的困难不是粮食,也不是饮水。饮水问题,早在修建城池之初,就被薛仁贵考虑到了,他利用井渠的方式,从唐古拉山山顶修建了一条长达四十余里的井渠,除非吐蕃人有能力把唐古拉山山顶积雪清除干净,否则平蕃城的水源无法断绝。

利用缴获的马匹,杨天保在得知薛仁贵夺取了曲先城后,就开始向曲先城运输粮食,其中十三万石黄豆,三万两千石麦子,一万三千石粟米,以及六千石大米,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就运输到了平蕃城。

此时,平蕃城拥有存粮共计约十八万石粮食,足够十万大军吃用半年,就算河源军新军将士敞开肚皮吃,他们就算吃到粮食发霉,也不可能吃光。

但是,平蕃城最大的问题却是燃料,在曲先城附近,天然的树木稀少,想砍树也没有树可以砍,可是一旦冬季吐蕃兵马包围,城中的燃料却成了平蕃城所有人脖子上最大的枷锁。

好在鄯城县有煤矿,通过骡马从鄯城县向平蕃城运输,特别是蜂窝煤球,如果没有薛仁贵缴获的马匹,就算杨天保想完成运输也没有那么容易。

关键是,随着运输能力增加,从鄯城县到平蕃城,硬生生的踩出一条康庄大道,这条长约五百余里的路途上,杨天保让人建立了三十个驿站,不仅仅高效,而且运输速度相当快捷。

随着大量的物资、煤炭和武器装备运往平蕃城,此时的平蕃城已经已经成了唐军最前沿的物资存放基础,光煤炭就储存了三万多车,以每车可以装载一千块蜂窝煤球计算,此时平蕃城的煤炭,足够一万户百姓使用三年。

经济就是战争的基础,如果吐蕃真愿意采取消耗的方式,在平蕃城与唐军进行消耗作战,杨天保不介意用平蕃城跟吐蕃打打消耗战。

可别忘了,杨天保不是一个人,他有河源军,河源军身后是陇右都督府,而陇右都督府身后则是拥有三百多个州的大唐。

顶着贞观八年的第一场雪,杨天保则是率领河源军军部,从鄯城县迁到了平蕃城。

与中原的落雪不一样,中原的落雪,总会让人一种有诗情画意的感觉,可是在高原上的雪,却仿佛像刀子一样。

狂风夹着雪粒子,吹在人的脸上,就是一道血口子,吹在耳朵上,马上就会失去知觉。

最关键的是,在如此风雪之下,人无法睁天眼睛。

好在杨天保手中拥有大量的布帛,他让人给将士们分发一尺宽的布帛,这种薄如蝉翼的布帛,直接蒙在眼睛上,既不用担心视线问题,同时也可以保护眼睛。

当然,这也是杨天保最无奈的事情。

谁让他不会发明玻璃,给全军将士装备一副护目镜呢?

行路难,这点苦难,对于杨天保来说,根本就不是事。

宽大的四轮马车房车行走在被车队压实的路面上,也感觉不到多少颠簸。密封不错的马车房车,燃烧着煤球火炉,里面穿着一层单衣,都不会感觉多少寒冷。

刘洎、杨天保和马周三人,围坐在马车里的案几边,中间放着一口铜火锅,这种火锅的制式与冰鉴的原理几乎一样,采取两层铜皮套装的样式,里层放着木炭,外层就可以把汤煮沸,用来涮羊肉,再美味不过了。

一只羊腿吃完,意犹未尽的三人,又让人开始切羊肉。现在这种天气,冻羊肉非常容易,把羊腿往车窗上一挂,不消半个时辰,就会把羊腿冻成冰块。拿着工匠的刨子,将羊肉刨好,放在汤里一涮,入口既化。

刘洎、马周和杨天保坐在马车里,一路随着骑兵缓缓前进。

也幸亏杨天保的准备充分,给将士们准备了好手套,让他们可以在冰天雪地中,可以自如的使用弓弩与枪矛。

直到接到朝廷的诏书,杨天保这才发现一直没有露面的陇右大都督府大都督居然是李靖,直到现在杨天保才发现,聪明如李靖,他还学习了自己,不仅仅学习河源新军的方式,专门训练了一支可以在雪原作战的部队。

杨天保难以想象,以李靖的智谋和用兵经验,他哪里需要跟自己学?可是李靖却能做到不耻下问。

李世民这是下了一盘很大的棋,而且手笔非常之大,一次性居然训练了五万余部队。

事实上河源军的消耗非常大,这一万余军队比普通骑兵费用多了一半多,五万余波兰翼骑兵部队,不亚于养活二十万军队。

这让杨天保都有点诧异李世民的魄力。

杨天保与河源军军部抵达平蕃城,他把河源军精锐的河源新军共计三十六个团,一万余兵力,驻进平蕃城。

虽然是驻进平蕃城,但是把骑兵关中城中,也是兵家大忌。

河源军新军骑兵则分为东西两座大营,依托着平蕃城建筑了半永固式的军营。

受高原天气影响,吐蕃主力军队冒着风雪,艰难行军,如今尚在平蕃城一百五十里开外。

杨天保望着西南方向白茫茫的一片,此时无数河源新军将士穿着羊毛戎服,此时冰雪与唐军将士几乎融为一体,哪怕抵近,也难以发现河源新军的斥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