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盛唐太师 > 第二一三章发财要趁早

盛唐太师 第二一三章发财要趁早

作者:tx程志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8:53 来源:笔趣阁

每个人都有自己梦想,田四喜也不例外。

早在田四喜在十二岁的时候,看到原来酂县乔财主家黄管家带着几个家丁,挨家挨户替乔财主收租子。

当时村里田得发家里有了病人,欠了一屁股债,实在没粮交租子。当时,黄管家就把田得发的婆娘带到村口小树林。

田四喜从头到尾看完了一出戏,自此之后,田四喜就发誓,将来一定要当一个像黄管家一样的管家。

想去谁家吃就去谁家吃饭,想睡谁家就去谁家睡。

现在杨天保给他权力,让他招募一百人,并且让他当管事,这就让他的目标更近一步。

在田四喜带着杨天保的命令离开后,杨天保则是走向前院,观看着正在指挥工匠施工的杨思齐,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杨天保发现,杨思齐的这些徒弟,其实只学了他一样技能。

有的精通壕寨,有的精通石作,有的精通大木作,就是制作房梁、支撑柱等,有的精通小木作,比如窗棂、桌案、柜等制作。有的精通锯作,可以用一把锯子,把木材锯开,仿佛后世的精密机器一样,精确度却精确到毫米。

也有精通竹作,也有的精通瓦作、有的精通泥作、有的精通砖作、也有精通窑作等涉及营造将作的十二工种之外,还涉及铁作、制舟、制车等相关行当,而杨思齐则是一通百通。

可以说杨思齐的二十几个徒弟,勉强可以达到一个杨思齐的水平。杨天保建造百草堂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更多人接触知识。

事实上杨思齐的识字并不算多,书写命令和指示,一般情况都是口述,或者直接画图,至于杨思齐的徒弟们,那就更不入流了。

杨天保想了想道:“杨大匠,有否空闲?咱们一起坐坐?”

“这……”

杨思齐想了想道:“杨将军有何吩咐?”

杨天保朝着木屋方向走去,杨思齐急忙跟上来。

杨天保指着百草堂道:“我建造这么一座学校,并非为了造建一座私塾!”

杨思齐点点头。

朝廷目前最大的官学有三所,既国子监,虽然平民子弟可以就学,不过学费自然全免,不过要想进入国子监,其实难度是非常大的。唐朝的国子监相当于国立最高大学,而州学则是州立地方大学,所有进入国子监的学生,必须经过考试,层层考试。

不过,眼下大唐并没有进入鼎盛时代,国子监最大容纳能力,也就在两三千名学生左右。

当然,唐朝的强大,主要跟唐朝的教育有着明显分不开的关系,国子监作为全国最高学府,开设了诸多学课。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就是一名典型从国子监培养出来的学生。

他一生在哲学上的造诣就不必说,他还做过二十几个官职,在学术和教育方面,从大学老师,干到了大学校长、教育部长;

在政治方面,干过纪检官员,当过县、州、首都的一把手,还做过皇帝的秘书(中书舍人);

经济方面,当过国家审计署署长(比部郎中);

在法律方面,从地方法官干到了中央政法高官(刑部侍郎);

在军事方面,当过参谋、参谋长、国防部长(兵部侍郎);

在人事方面,当过*****(吏部侍郎)。

唐朝的国子监,其实完全不像杨天保想象的那样,其实杨天保对唐朝国子监的理解,更是直接照搬了明清时代的国子监,培养的就是一些只会摘章引据的腐儒。

而唐朝国子监开设了礼、乐、射、御、书、数六大类,另外还有律学、书学、算学、兽医学等类并不涉及政治的学习项目,唐朝全部大力向庶民开放。

比如律学就是培养熟识唐朝律令的行政官员。八品官以下子弟或庶民中的俊秀青年可入学,入学年龄放宽至25岁。课程以现行的律令为主要内容,学习年限为六年。

兽医学就是教授治疗牲畜疾病的知识和技术,边学习边参加治疗,考试合格者补为兽医。

629年,唐朝还命令州设医学,这在中国历史上也属首创。

杨思齐听过杨天保的计划,整个百草堂虽然拥有一百二十座教室,然而却分成了独立的十六座院落,分别教授算学、格物、经学、将作学、农艺学、格物学、陶艺学、纺织学、机械学等学院。

这座百草堂不仅拥有一百二十座教室,还有学校花园,马球场、游泳场、澡堂、食堂、图书室、医馆、校舍等。

原本安德坊这座废弃的军营,占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地盘,后来杨天保又扩建,购买,把安德坊几乎一半,全部纳入了整个百草堂。这样以来,百草堂等于安德坊的一半,整个安德坊占地超过一千四百多亩,而百草堂大约占地相当于七百多亩。几乎是四座观国府。

如果杨天保不是因为办学,而是准备给自己修建一座园林,朝廷的御史会把杨天保弹劾成筛子。

杨天保接着说道:“我打算百草堂十六座学院里,独立设立百草堂匠学院,聘请杨大匠担任匠学院博士,享受正六品官员俸禄。”

杨天保这所百草堂只是私立,他无法给朝廷官员待遇,只能给他们一项,就是官员的俸禄收入。

六品官员每年俸禄二十八贯八百钱,俸料九十五石,职田四百亩,仆役钱二十六贯四百钱,大约相当于后世人民币三十三万多块。差不多是正职教授、博导的明面收入。

杨思齐迟疑起来,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是匠作学的金科玉律,毕竟徒弟的品德有好有坏,比如德云社某金,老郭作为表姐夫,采取旧时学艺吃住都是师傅的,学成给师傅赚三年钱。说实话,某金的功底绝对瓷实,比岳云鹏瓷实,但是人品就有问题了。

杨思齐教徒弟都是有着目的和针对性的,既可以帮助自己,也可以避免徒弟挑衅师傅,威胁师傅的地位。

可是,一旦成为将学院的博士,那么他需要的教的,就不可能是这么分科分类别教授徒弟了。

然而,问题是杨思齐作为一个工匠,已经过了不惑之年,按照这个时代的平均寿命,他其实并没有几年可以好活了。

每个人的追求,都不一样。有人求利,有人求名,在工匠技艺方面他已经取得不俗的成就,仅仅杨天保建造百草堂,给他的酬金就是三千贯,对于杨思齐而言,钱其实他已经挣够了,如果可以成为将学院博士,负责教授徒弟,桃李满天下,将来他将成为匠家祖师。

这个名利的诱惑,对于杨思齐而言,也是难以拜托的诱惑。

又有什么可以比著书立说,教书育人更为让人容易扬名立万的事情呢?

杨思齐笑了笑道:“什么钱不钱的无所谓,关键是我喜欢教书育人!”

杨天保向门外侍候的苏音音摆摆手,苏音音捧着一个盖着红绸的托盘,款款来到杨思齐面前,杨天保掀起红绸,拿出一份用上好蜀锦制作的卷轴。

杨天保缓缓打开这个卷轴,上面写着仓劲有力的隶书大字:聘书。

上面抬头写着:杨思齐大匠师:兹聘任你为百草堂匠学院博士,特聘此书。上面不仅仅有百草堂三个篆书印记,还有百草堂祭酒凌敬的签名。

杨思齐激动异常,亲切的抚摸着聘书,眼睛有点红了。

杨天保笑了笑道:“杨博士,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杨思齐有些激动的说道:“好,好!”

杨天保沉吟道:“百草堂除去教授、博士、教喻的居所,空间有限,恐怕不能独立安排,所以我想请您设计一批经典小户型,以供教授居住!”

大唐长安城一百一十坊,占地面积非常大,相当八十四平方公里,相当于十二万六千亩,其实唐朝长安居民并不多,虽然后世一直记载唐朝拥有百万人口,事实上呢,唐朝长安人口包含三方面,第一类驻军。

唐朝长安驻军是轮番制,从各地府兵调过来驻军,常驻军队既十六卫共计二十万人马。其中,北衙禁军约十万人,属于城内驻军,城外驻军同样是十万人马,有时候会多。

再加上宫娥、宦官、各国使节、随扈,胡商,差不多就有一百多万了,然而常驻人口在贞观六年,其实也就五十万到七十万之间。

可是,长安城内,各类菜地、果园、包括药园,其实浪费了不少土地。杨天保为了买安德坊的土地,花了足足两万贯,其实才买到不过二百多亩地。

杨天保并不希望在百草堂建设太多以供教职工居住的房屋,他打算像后世民居小别墅一样,建造一批小型楼阁。

小型别墅分有三种户型,既主屋三间两层,厢房三间,共九间房屋。这样以来,占地面积一百余平方,一亩地可以安置六套别墅,以供教师居住。

第二种则是主屋五间,上下两层,左右厢房各三间,共十六间房屋,以供助理博士级别的教师居住,占地面积大约两百平方左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