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盛唐太师 > 第一四二章皇帝不是这么当的

盛唐太师 第一四二章皇帝不是这么当的

作者:tx程志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8:53 来源:笔趣阁

李世民亡东突厥汗国国祚,得意洋洋,五月,任命突利为顺州都督,以阿史那苏尼失为怀德郡王,北宁州都督,北郎将史善应为北抚州都督。阿史那思摩为怀化郡王,任命右武卫大将军史大奈为丰州都督,右骁卫将军康苏密为北安州都督。

投奔唐朝的其他各族酋长,均拜为将军中郎将,跻身朝官行列,他们当中五品以上一百多人,大抵与原唐朝官员参半,因此迁居长安人口近一万户。

而这些进入长安城的突厥人,统一安排在升平坊,最大的好处莫过于杨天保的轩天下,生意火爆,日进斗金。

御史大夫萧瑀弹劾李靖大破颉利可汗牙帐,治军没有法度,突厥珍奇宝物,抢掠一空,请交付有司推勘审理。

李世民予以特赦,不加弹劾。

等到李靖进见,李世民则大加责备,李靖磕头谢罪。过了很久,李世民才道:“隋朝史万岁打败达头可汗,有功劳不加赏赐,因罪遭致杀戮。朕则不这样处理,记录下你的功劳,赦免你的过错。”

加封李靖为左光禄大夫,赐给绢一千匹,所封食邑连同以前的共五百户。不久,李世民对李靖道:“以前有人说你的坏话,现今朕已醒悟,你不必挂在心上。”

又赐给绢二千匹。

这件事,看似李世民大度无私,不忌惮李靖,事实上他却加弹劾李靖的萧瑀为太子少师,前太子少保李纲晋太子少师,共同辅佐太子李承乾。

李纲腿脚不好,太宗赐予步辇,让他乘步辇去东宫,又数次召入皇宫内,向他询问政事。每次到东宫,太子都要行拜见礼。太子每次上朝听政事,太宗都令李纲与房玄龄坐在太子身旁备顾问。

东宫正殿中,李承乾一脸愁容的望着大唐舆图,他拿着一支沾朱砂的毛笔,在舆图上勾勾画画,一脸感叹道:“三辅之地,已过百日滴雨未下,今岁秋收必受影响。”

李纲苦笑道:“相对而言,河东的旱更重。”

李承乾默然点点头道:“朝廷连年征战,耗用金钱,民穷财尽,国库枯竭,但征战不止,兴建不停,祀神依旧,钱从哪里来?”

李纲忧心忡忡的道:“寅吃卯粮,只会先缺后空。”

李承乾叹了口气:“寅吃卯粮,也就盘剥百姓,盘剥百姓的结果,必然是寇盗并起,民怨沸腾,局面一触及发。”

李纲道:“社稷最大的灾难,在于土崩,不在于瓦解。”

李承乾坤问道:“何为‘瓦解’?诸侯造反就是瓦解。”

“何为‘土崩’?”

“暴民造反,即为土崩也。”

就在这时,东宫宾客褚遂良上前道:“太子殿下,出事了!”

“何事?”

李承乾接过褚遂良的邸抄,望着上面杨天保的上表:“平舒男、轻车都尉、云州兵马总管杨思慎上表:贞观四年七月,臣不备,为敌所趁,云州八里堡被克,所辖户十六,口五十余众,尽数为贼奴屠戮,臣恳追缴,斩其首,抚慰黎庶……”

李承乾匆匆扫了一眼,愤愤的道:“这是多少起了?”

“四十又七!”褚遂良想了想道:“被屠戮民超过两千人!”

“砰!”

李承乾愤愤的将手中的邸抄扔在地上:“我去找父皇!”

……

李承乾抵达太极宫偏殿的时候,李世民与长孙无垢正坐在配殿用餐,李天保上表的奏疏,就放在一边,李世民仿佛没有放在心上,对案几上的菜肴,展开猛烈的进攻!

“阿爹……”

李世民指着对面下首道:“来得正好,没吃吧,一起用膳!”

长孙无垢也是一脸关切的问道:“大郎,你看你,都瘦了……”

李承乾原本一腔热血,可是看到长孙无垢,他心中发虚。李世民让他坐,说是坐,其实屁股只沾了一点边。

李世民悠悠长叹,眉眼中流露着不快:“还真是龙生九子,各有不同,青雀(李泰)在朕面前,从未有过拘束,别说坐,他敢跟朕抢饭吃,你敢吗?”

李泰才十岁,十岁的孩子在父母面前撒娇属于正常,当然,这可能是因为李承乾是大唐的太子,他必须要有一国储君的样子。

李承乾也头疼,做得好了,那是他应该的,可是一旦出了差错,整个李唐皇室将为之蒙羞。

李承乾摇摇头道:“孩儿……皇家自然要有皇家的威仪!”

“屁的威仪!”李世民拿着手绢擦着嘴道:“到了这里,咱们只有父子,没有君臣!”

李承乾仿佛鼓起勇气,指着案几上的奏疏道:“阿爹,突厥各部都有反叛,屠戮我大唐子民……”

李世民板着脸道:“突厥立国百年,有几个忠臣不应该吗?现在他们国祚已灭,宗庙已毁,有些怨气是应该的!”

李承乾愤愤的道:“可是,他们……”

李世民指着奏疏道:“这件事,交给他们去做就行了!”

看着李承乾不解,长孙无垢解释道:“你以后要学会如何看奏疏~!”

长孙无垢在李世民默许之下,长孙无垢展开杨天保的这份奏疏,指着最后一句话道:“过境打击!这才是重点!”

李承乾的天赋非常高,瞬间恍然大悟,他记得褚遂良给他四十七份奏疏,其中超过四十份奏疏都是禀告追剿战果,而杨天保这份也是过境打击,说明战火波及面非常小,驻军有能力平定叛乱,只要不是请援奏疏,战事都会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虽然说奏疏不像古代的官面文章,通篇大而空的屁话,真正的核心观点和用意,夹在中间不显眼的地方,就算大臣向皇帝禀告要事,也是正事加杂着闲话里说。

就像程咬金上表的奏疏,一番吹牛打混,告诉李世民他想吃牛肉,耕牛肉太硬,牦牛肉好吃。于是,李世民就清楚程咬金那里吐蕃人闹得过份了,他需要反击,弄点牦牛肉吃。

这样的臣子非常聪明,他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有了战果,皇帝英明指挥若定,有了黑锅,自己背着。

不像杨天保写得那么直白,什么过境打击,这是屁话,大唐什么时候要靠请示打仗了?大唐打仗都是该怎么打,就怎么打,打赢了有赏,打输挨罚。

李世民似乎吃饱了,他望着李承乾道:“今天就咱们父子二人,朕问你,隋文帝作为一代君主怎么样?”

李承乾感觉有些莫名奇妙,于是照本宣科的回答道:“文帝勤于治理朝政,每次监朝听政,有时要到日落西山时,五品以上官员,围坐论事,卫士不能下岗,传递而食。虽然品性算不上仁厚,亦可称为励精图治的君主。”

李世民道:“你只知其一,未知其二。”

李承乾不解的望着李世民。

李世民道:“文帝不贤明而喜欢苛察,不贤明则察事不能都通达,苛察则对事物多有疑心,万事皆自行决定,不信任群臣。天下如此之大,日理万机,虽伤身劳神,难道能每一事均切中要领!群臣既已知主上的意见,便只有无条件接受,即使主上出现过失,也没人敢争辩谏议,所以到了第二代隋朝就灭亡了。”

李承乾似乎有些明白了,然而更多的则是糊涂了。

“朕则不是这样。选拔天下贤能之士,分别充任文武百官,让他们考虑天下大事,汇总到宰相处,深思熟虑,然后上奏到朕这里。有功则行赏,有罪即处罚,谁还敢不尽心竭力而各司职守,何愁天下治理不好呢!”

李世民望着李承乾道:“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边境出现这等事情,朝廷没有办法管,大军一出,所费粮秣数以十万计,可眼下朝廷没钱,打不起了!”

李承乾恍然大悟:”皇帝不是这么当的“

……

呼……

??一阵强劲的风从草原深处吹来,已经发黄了的牧草一层层的伏倒,平地仿佛掀起了一层层草浪,一圈圈的扩散,一直漾到天边。湛蓝的天空中,鸿雁成队飞过,清亮的啸声响彻云霄,这些美丽的精灵在草原上度过了整个夏天,现在已经到了要离开的时候了。

它们将飞越草原,飞越雁门关,一路南下,到南方去寻找一个温暖的地方过冬,直到明年春天冰雪消融了才回来。估计现在生活在雁门关的人会看到成群鸿雁从远处飞来,从那一线天一般的关口中飞过,消失在群山之中吧?

雁门关流传着一首民谣:“八月十五雁门开,孤雁头上带霜来”,描写的就是这一幕。

杨天保没有心情欣赏这里的美景,让他非常郁闷的是,离开云州长城已经半个月了,他命令所部携带一个月的干粮也所剩无几,但是这个北啧部落连影子都没有看到。

此时,跟着杨天保身边的部曲大都疲惫不堪。

薛仁贵归心似箭,他妹妹快要生了,这个时代不像后世,女人生孩子那就是鬼门关,别说普通百姓之家,就像皇室拥有超一流的医疗条件,一样出现大量婴儿夭折。

看着杨天保郁闷,原本从来正形的凌敬道:“你有点耐心,那帮突厥人打仗的本事不怎么样,躲猫猫的本领却厉害得很,想找到他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杨天保郁闷的道:“真让要看不起他们,想打的话就点齐人马过来跟我们狠狠的打一仗,不想打的话趁早滚蛋,这样躲着既不打又不撤的有什么意思?无聊!”

杨天保嘴里抱怨着,手脚可不慢,大军快速前进,以拉网的方式前进。他麾下七百余骑,每五十人为一队,在向导师的带领下,间隔十数里,逞扇形搜索着。

就在这时,右前方出现一股浓烟的狼烟,杨天保大喜道:“好小子,原来躲在这里,冲过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