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盛唐太师 > 第一三七章让他们得不偿失

盛唐太师 第一三七章让他们得不偿失

作者:tx程志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8:53 来源:笔趣阁

“噼里啪啦……”

“哗啦……”

“咚……”

“嘭嘭……”

杨天保在房间里发着脾气,把能砸的东西都杂了,财务大总管陈应粗略估计,在刚刚过后的半个时辰里,杨天保至少毁掉了上千贯的财物。

陈应长长叹了口气,却不敢上前阻拦。

看着杨天保那一副仿佛要吃人的神情,谁去劝谁就倒霉。特鲁偏偏不信邪,上前去劝杨天保。

在特鲁看来,杨天保虽然精壮,不过以他的身板,绝对可以轻易制服杨天保,然而他却不知道,杨天保会古昂拳,这种比泰拳要凶狠十倍的拳法,在杨天保不要命的攻击下,仅仅三个回合,特鲁就从房间里飞出去,砸塌了薛瑶和罗晓玉辛苦堆起来的雪人。

看着杨天保这个样子,薛瑶非常担心,她自己不敢上前,就去恳求薛仁贵,结果薛仁贵出来的时候也顶着一对熊猫眼。

这下,众人都没有脾气了。

他们都在疑惑杨天保到底发生了什么?

事情要从邸抄说起,在杨天保这个级别的总管,邸抄会送给他一份,让他了解中枢大事和动向,及时迎合中枢的姿态。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大吵大闹,唐朝关于东突厥战后安置问题,最终由李世民拍板决定,采纳了中书令文彦博的意见,文彦博认为在灭掉东突厥汗国后,对于突厥降人诚心接纳,给予优厚待遇,而这些突厥人当初都是不满于颉利可汗的残暴统治的,因此,得到善待的他们对于唐朝必将感恩戴德,绝不会反叛。

他主张应该保全突厥部落组织,顺应突厥风俗习俗,沿用突厥原有的管理模式管理突厥人。他认为应将突厥人安置在唐朝北方的边境地区,尤其是河套地区,可以让这些突厥人成为唐朝北方的屏障。而为了防止叛乱,则可以将部分突厥贵族安置在长安,充当侍卫,即可以笼络他们,也可以充当人质。

事实上,这个主张在大唐朝廷并没有什么市场,拥有最大派系的“同化派”。这一派的主张得到大多数大臣的支持,他们认为,突厥归降唐朝,只是迫于无奈,绝非诚心诚意,迟早还要反叛,对唐朝构成威胁。只有将他们同化为汉人,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因此,他们主张彻底拆分突厥部落,将其个体分散安置在内地各州县,包括河南、江南和西南等地,并采用内地的管理方式来管理他们,强制改变其风俗习惯,命令他们放弃牧业,改为务农,从而“化胡为汉”,逐步变成与汉人无异。

只是一派的领导人物有两个,既陈叔达和萧时文,由于两个都是武德朝宰相,让李世民不得不怀疑他们的用心,更何况,萧时文也好,陈叔达也罢,他们都是江南大族,而这个安置意见,无疑对于陈氏和萧氏是最无有力的。

数十万突厥降人一旦充斥江南,无疑将会大大增加江南的实力,这是李世民不愿意看到的。

当然,还有第三派声音,这就是“胡汉隔离派”。这一派的人数较少,但有多位重量级人物,包括秘书监魏征,中书侍郎颜师古等。

他们认为,突厥人极不可靠,让其成为唐朝北方屏障的想法是荒谬的。而突厥人又与汉人差异太大,想要同化难度太大。因此,无论是把突厥人安置在边境,还是分散于内地,都会带来无穷后患。

魏征直截了当的称突厥人为人面兽心,说他们只会在弱小时服从唐朝,一旦强大了,必然反叛,绝不会顾及恩德和道义。

因此,对于突厥的正确安置方式是令其回归故地,但是要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管理他们。首先是要分而治之,将他们分为很多互不统属的小部落,各部落首领都由唐朝任命,而各部之间要划定边界,禁止相互吞并。

唐朝则设立都护,对他们进行统一监管。这样一来,突厥居住在离唐朝腹地遥远的地方,内部又统一不起来,就不会对唐朝构成威胁。

温彦博对于魏征等人的理论大力批判,举出例证说,东汉光武帝曾把南匈奴安置在北方边境之内,整个东汉时期,南匈奴都是东汉北方屏障,从未反叛。

魏征立即反驳称,西晋大批胡人进入北方内地居住,西晋大臣郭钦和江统曾经谏言晋武帝将他们驱逐到塞外,却不被采纳,结果仅仅十余年后,胡人叛军就攻陷了洛阳。

李世民虽然认为三种意见都有一定道理,但是提出这种意见的人,除了房玄龄和温彦博这些秦王府老臣,像魏征和萧时文、陈叔达他是表面上相信,心里其实是不相信的。

最终李世民竟然采纳了温彦博的意见,把突厥安置在了东至幽州,西至灵州的北部边境地区。普通突厥部落民都进入唐朝境内居住,而突厥贵族大多都安置在了首都长安,很多人成为唐朝皇宫侍卫。

李世民或许没有先知先觉,但是杨天保却有啊,他知道李世民打败东突厥,灭亡东突厥汗国确实是不容易,然而东突厥一直都是口服心不服,当然,有些人或许提出什么左卫大将军执失思力,契苾、阿史那思摩之类降人,对于大唐效忠。

这其实就是屁话,这三个人与其他突厥人根本就没有可比性,李世民可以把自己的亲妹子或者女儿嫁给他们,他们在突厥人眼中已经是叛徒,没有回头路了。就像李……陵,娶妻了匈奴王女为妻,就算赦免他,李陵也没有办法回头,他已经有了孩子、妻子和自己家庭。

杨天保却知道大唐的边境安宁仅仅持续十数年,直接高宗时期已经开始爆发出来,那些被李唐朝安置在灵州、丰州、胜州、贺州、代、朔、幽州等州的突厥人,很快就开始北逃,并且在漠北重新建立突厥汗国,史称后突厥汗国。

几乎和汉朝的匈奴人一样,突厥人也分裂成两部,一部分逃到漠北建立后突厥汗国,一部分依靠边境积攒实力,充当安禄山、史思明的急先锋。

在后世,官方记录的数字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死难三千五百万人(?老程不相信)但是,安史之乱却让唐朝三分之一的人口消失,一百多年积攒的财富化为乌有,最重要的是,大唐急转急下。

杨天保疯狂的发泄,可是还是慢慢冷静了下来,作为一个下州总管,杨天保根本改变不了什么,他不是李世民的儿子,也不是他爹,左右不了李世民的意志。

他最大的想法是,尽可能把这场危机消弭于无形。

冷静过后,杨天保整理衣衫,前往中院凌敬居住的院落,拜访凌敬,然而凌敬已经陷入宿醉,恐怕一时半会醒不了。

杨天保正准备离开中庭小院的时候,突然发现桌案上放着一本打开的《史记》,杨天保拾起来一看,只见打开的页面上正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於有而废於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杨天保看到这里,心中瞬间恍然大悟。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将突厥安置在长城沿线,其中最大的还是利益。

刘邦在白登山被冒顿单于包围,生死一线,陈平献计,向冒顿单于的阏氏(冒顿妻)行贿,才得脱险。

如果没有阏氏强行插手,劝退冒顿,那么汉朝有可能就会分崩离析,甚至匈奴都有可能引兵南下,牧马中原。

只是,偏偏一个爱财的阏氏破坏了这个大好局面。

杨天保也不相信陈叔达、萧时文、魏征和颜师古能看到的问题,他温彦博看不到?

房玄龄看不到?

杜淹看不到?

杨天保知道,他们不是看不到,而是因为他们的脑子被金灿灿和白花花的财物给迷住了心窍。就像匈奴的阏氏,明明与社稷有利,天下有益,他们假装看不到。

能成为宰相的人,都是万中无一的人精,有的人或者是真不明白,有的人是揣着明白假装不明白,或者李世民也明白,他只是相信自己,认为突厥人就算假装投降,朕可以打败你们一次,也可以打败你们两次,三次,无数次。

内心强大到有些飘的李世民,就像狮子一样,根本不会在乎豺狼的计谋。

杨天保慢慢冷静了下来,他回到卧室,他将一枚窗花,挂在窗户上。

不多时,十数名杨氏影卫出现在杨天保的卧室之中,为首的正是慕容云。

杨天保望着慕容云道:“太原温彦博发了一笔横财?”

慕容云摇摇头道:“门下不知情,门下只负责保护三郎!”

“太原温氏!”杨天保想了想道:“我要让他们得不偿失……“

ps:今天是掌门无想无情的生日,掌门威武霸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