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盛唐太师 > 第一一八章田猎之冬狩

盛唐太师 第一一八章田猎之冬狩

作者:tx程志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8:53 来源:笔趣阁

杨天保看着赵德言出现,杨天保就可以肯定他一定遗漏了什么。在目送赵德言离开后,立即就前往军营,重新审问这些俘虏。

由于语言不通,杨天保所有部曲也没有人会突厥语,不过军营中却有人懂突厥语,越骑校尉傅彦伯略通突厥语。

在傅彦伯的帮助下,这才审问出他们是欲谷设的部曲,而欲谷设也是颉利可汗之弟,突厥仅次于可汗的特勤(亲王)。

按照突厥的传统,那么这个欲谷设最有可能接任颉利可汗的汗位,这就是兄死弟及。其实,华夏既有父死子继,也有兄死弟及的传统。三国时期孙策死时,其子孙绍年方九岁,无疑难以服众,其弟孙权继位。

当然还有宋朝时期的赵匡胤与赵光义兄弟,不过野史给赵光义太多阴谋的论调,这个不可不论真假,反而作为第一合法继承人死在杨天保手上,东突厥如果没有反应,肯定说不过去。

杨天保已经开始意识到了,东突厥应该会向云州用兵!

所以第一时间,杨天保就找到王惠,希望他可以动员云州百姓,积极备战。

只是王惠此时已经没有心思在这上面了,他的接任者云州刺史王仁表。

这个王仁表也是一个倒霉蛋,他虽然出身太原王氏,为太原王氏王思政的曾孙,王秉的孙子,驸马都尉王裕的儿子,不过他并非同安公主所出,他与同安公主的关系很差,在王仁表死后,他和他的儿子年仅九岁的儿子王方翼,都被同安公主赶出家门。

朝廷里有人好做官,但是像王仁表这样的有关系的人,能做官,绝对不是做好官,在这个环节接任云州刺史,可见同安公主也是煞费苦心。

王惠是非常清楚这个王仁表与同安公主的关系,自然清楚,一定不能给王仁表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否则得罪了一个小心眼的女人,会非常麻烦的。

就这样,杨天保离开王惠府上,就在杨天保走到大门口的时候,一名驼背的老管事迈着小碎步追上了杨天保道:“杨兵佐能否借一步说话?”

杨天保点点头,他自然王惠这个家伙肯定是有话想说,只是在家中不方便而已。

在太原王氏中,王裕的地位其实也很特殊,在王裕死后,他的儿子王仁表与夫人同安公主势同水火,这个王仁表擅长忍耐,不管再怎么忍耐面对同安公主,他永远是弱势地位,一旦被抓住痛脚,同安公主不会放过他。

杨天保能看到的问题,王惠自然能看到,甚至他比杨天保得知的消息要早,突厥向云州用兵也是必然的。

云州西北的白登山,早在汉朝的时候冒顿单于率领四十万匈奴军队,兵围白登山,把刘邦差点弄到在白登山,还是因为陈平之计,顺利退走。作为长城防线上最重要的一环,云州的压力其实相当大,有地利优势,却不能作为屏障,必须屯驻重兵防守。

然而,朝廷却一直没有提升云州府的地位,甚至别说上府,就连一个中府千人编制都没给。

这名驼背的管事在杨天保耳边轻声低语起来,杨天保恍然大悟。

有些事情,王惠不能做,他也理解,一入侯门深似海,事实上太原王氏可不是侯门,简单就是世代公爵,一门七公。

王惠深不由已,而这场私怨很可能让云州城生灵涂炭。

云州实为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

虽然云州百姓并不多,只有四千余户,但是这里民风彪悍。就算突厥人想血洗云州城,只要不来个十几万人马,基本上占不到便宜。

杨天保因为万年司兵的习惯,以为他只是一个军械仓库保管员,事实上司兵参军的职责,不仅仅掌握军械仓库,还掌军防、烽驿、门禁、田猎、仪仗等事。

其实华夏民族是一个非常注重武备和武事的民族,田猎就是一项具有军事意义的生产活动,并与祭祀有关,主要目的是训练各种武器使用和车马的驾控。

礼书说,周代的制度为四时田猎:春搜、夏苗、秋狝、冬狩。田猎有一定的礼规,不按礼法狩猎是暴殄天物。礼法规定,田猎不捕幼兽,不采鸟卵,不杀有孕之兽,不伤未长成的小兽,不破坏鸟巢。另外,围猎捕杀要围而不合,留有余地,不能一网打尽,斩草除根。

这些礼法对于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是有积极意义的,只是不可能真正严格实行。

现在田猎正值冬狩,正好可以借着机会把所有百姓都集中起来,四千多户百姓,可以集中四千多名百姓,以云州府的府兵作为基层军官指挥,就可以武装将近五千兵马。

在王惠的提醒之下,杨天保才恍然大悟,不是王惠这个云州刺史不配合,这本来就是他杨天保的工作职责。

于是,杨天保这个司兵参军发布了上任以来第一道田猎令,为了鼓舞百姓工作热情,杨天保提出重赏。

田猎前一百名壮丁,奖励良朐一匹。前五百名,人人可获得与猎物同等质量的马肉,反正杨天保手中还有五六万斤马肉,天天吃都吃腻了,还不如作为奖品送出去。

随着杨天保这个田猎令发布而出,整个云州都开始沸腾了。毕竟冬天闲着也是闲着,以往田猎,百姓需要自备干粮、兵刃、骡马,所以兴致不高。这次却恰恰相反,不仅不用承担干粮,所有人员的食宿问题,都有司兵参军杨天保负责解决,还有重赏。

老百姓其实是最聪明的,每个人必须要吃饭,在家里多吃一口粮,其他人就会少吃一口,而青壮年都是大肚子汉,一顿饭吃上三升米的人大有人在。能在外面多吃一口粮,就会在家里省下来一口粮食,将来青黄不接的时候,他们也可以攒点粮食,万一运气好,被奖励一匹良朐,卖上二十几贯钱,日子就会好过太多了。

杨天保明明要求一户一丁,结果聪明的百姓临时与里正商议,临时分家,将那些未成家的兄弟单独出户成丁,万一被奖励到一匹良朐娶媳妇盖房子的钱都有了。

不要以为古代结婚不需要成本,其实扯淡,古代因为战争,男少女多,男女比例失调,不过穷的打光棍,富的三妻四妾这是常态。

就在第一天晚上,距离云州最近的青壮开始出现在云州城外,杨天保与张桐商议,让府兵配合田猎,这些府兵就出城,指挥这些青壮临时搭建窝棚。

不过,窝棚和帐篷不保暖,百姓的衣服都很单薄,万一出现冻伤,这可是杨天保不愿意看到的。

为此,杨天保让他们不在居住窝棚,而是挖地窝子。

这是新疆建设兵团在进新疆的时候,发明的一种营房,冬暖夏凉,但是通风性较差,但是不易冻伤百姓。

条件有限,能将就就将就。

就这样,云州城外成了密密麻麻的工地,到处都是拿着铁锹的百姓,虽然天寒地冻,不过也难不过聪明的百姓,他们将炭火放在地上烧着,等待干柴烧尽,移开炭灰,被火烧得化冻的土壤比较容易挖掘。

杨天保的部曲与挑出来的百姓青壮一起开始做饭,对于云州盛产的煤炭,杨天保如果不利用就没有天理了,他利用挤压而成的蜂窝煤球直接放进一排排垒起来的火炉里,蜂窝煤不要钱似的往里面放,煮出一锅锅热水供人和牲畜饮用。

没有一个人去饮生水。

原本计划只有四千余人,结果青壮和流民居然都过来了,杨天保也是来者不拒。?一下子要管多六千人的饭,杨天保也是压力山大。

他们架起大锅,打来井水煮开,铲了两大铲油盐放进去,切了一些咸马肉煮成汤,然后从车上搬来一袋袋粮食,洗过之后,直接倒进锅里。

如此大手大脚,看得张桐都有点儿心疼了,这帮败家子哟,就算是有一座金山,也得让他们吃空吧?

不过,城外弥漫着马肉的香味,这些过来参加田猎的百姓欢呼起来,他们本来的目的就是想混一顿饱饭,没有想到还可以吃到肉,这一下他们挖地窝子的劲头就更大了。

那些青壮手脚麻利的洗菜切菜,有的剁肉,有的搅拌着锅里的肉汤,也有的搅拌着满锅的杂粮,想让全部人都吃白面馒头是不可能的,就是麦粥、豆粥,小米粥、栗米粥,各种杂粮,云州百姓们也是一边工作,一边看着他们不停的料理这个料理那个,他们的喉结动个不停,一个劲的咽着口水……

饿,真是饿啊!

好不容易,一名号兵吹响了饭号。

云州府兵的八百名府兵,六千多名青壮,迅速集结,排队。

杨天保的部曲最先吃饭,他们拿着自己的饭盒,开始在伙房前领饭。杨天保的部曲,伙食都是非常过瘾的,小地主不见得可以吃得这么好。

白如凝脂的馒头、包子,又香又软的米饭,冒出一阵阵白雾。他们拿着饭盒,一个接一个上前领饭,爱吃包子的领包子,爱吃馒头的领馒头,爱吃米饭的领米饭,管够。

在部曲领完饭后,杨天保指着张桐道:“张将军,让你的人带上饭盒过来领饭吧?”

张桐有些尴尬的道:“我们没有饭盒!”

一名黑着脸的府兵急不可耐的叫:“要什么饭盒啊?我们用手拿就行了!”

说着,他将头盔解下来,拆掉头盔里面的内衬,往胸口一塞,拿着头盔用热水洗了洗,直接走到伙夫面前:“给我装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