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盛唐太师 > 第一零五章他有没有野心?

盛唐太师 第一零五章他有没有野心?

作者:tx程志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8:53 来源:笔趣阁

杨天保虽然没有部曲,但是弘农杨氏却有,而且数量很多,数万户是有的。

不过,唐代把部曲规为贱口,根据《唐律疏议》卷十七:“奴婢、部曲身系于主。”又卷二十:“部曲、奴婢,是为家仆。”

部曲经主人放免,即成平民。像沈从文、以及周普、吴善思等人这种部曲,虽然名义上属于贱籍,不过他们却是奔着作战的任务去的,就是想以军功改变命运,颇为有点先苦后甜的意思。

部曲要向其主人效忠,完成主人所交代的任务,包括让他们去死。虽然沦为贱籍,但是部曲与其他贱籍不同,他们与主人共同命运,一旦被人杀死,或殴伤,主人有追究的权力,一旦不同意私下和解,那么只能以公论公,按照法律去解决,该判刑就判刑,该流配就流配。

就像那句千年不变的俗话,打狗还要看主人。

作为勋贵的部曲,在法律上他们的政治地位低于平民,可是现实社会中,他们的地位,又远高于平民。一般小吏敢去盘剥平民百姓,让他去盘剥勋贵的部曲试试?腿给他打折,狗脑子给他打出来。

部曲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主人可以打,也可以骂,也可以杀,但是,别人连说一个不字都不行,这就是区别。

部曲和佃户,虽多是由宾客转变而成,但两者又有区别。佃客一定和土地有联系,部曲却不一定与土地有联系。部曲作为士兵应该绝对服从所属军官的命令,作为私人的部曲就必须对主人效忠,主人对他也负有“保护”的责任。部曲必须完成主人所交给的任务,其中也包括从事农业劳动和其他劳役,但并非必须从事农业生产,他们的主要职责还是作战。部曲活跃的时候,通常是军事行动频繁的时候。

成为部曲,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还要经过法律认证,不过办理契约手续,对于杨天保来说,非常简单,毕竟他现在还是名义上的万年县司兵参军,放在后世,也算是东城区常委班子的成员,不看僧面看佛面,没有人会在这方面给他使绊子。

就在杨天保准备为沈从文等办理部曲凭证时,潘登也带着数十人前来投奔,杨天保现在也是本着人多好办事,反正他们自己愿意跟着自己去云州,万一发现战斗,人多总好过人少,如果没有经过王文佩绑架事件,他杨天保并不要自己的部曲。

不过,现在看来,无所谓了,左右不过是养活更多一些人而已,杨天保别的本事没有,挣钱的本事不是太差。

经过统计,城管大队沈从文所部加上马帮周普、吴善思以及陈园潘登等人,总共一百四十三人成为了杨天保的部曲。

虽然名义上这些人都是杨天保的部曲,杨天保也要负责他们的住宿和吃饭穿衣,还有例钱,也幸亏轩天下开始赢利,否则他肯定承担不起。

一百四十三人,就是一百四十三个家庭,他们有的人有宅子,有地方住,也有的人像马帮成员,潘登所部几乎都是穷光蛋,别说宅子,连件冬衣都没有。

不幸中的万幸,薛瑶给杨天保采购了太多东西,杨天保所有的部曲,每人发放冬夏四件衣服,成衣制式,就变成了弘农杨氏的制式服饰,青色的细麻面料,结实耐用,关键是穿着也很舒服。

要想让这些人替杨天保卖命,肯定要对他们好,上来四件衣服,这可是大手笔,在唐初吃饭花钱不大,可是穿衣却很要命,两件夏装一千三百钱,冬装却多达三贯五百钱,加上鞋子袜子,每个人的开销就多达五贯钱。

直到现在,杨天保终于明白古代为什么有人拿着衣服可以去当铺了,衣服是真贵。怪不得普通百姓一年也添加不了一件新衣服,关键是一件新衣服就要三四亩地一年风调雨顺的产出,如果按照后世一亩地一年可以产出一千元,那就相当于一件衣服四五千块。

至于这些部曲的家眷安置,杨天保可是煞费苦心,城管大队的总管,划出三分之一,充当他们的家眷的居所,同时,所有的部曲,一视同仁,他们的子女或直系亲属,如弟弟,都可以进入城管大队的百草堂学习。

也可以享受城管大队澡堂洗澡,至于所有部曲的开支,杨天保没有胡乱许诺,他还专门请教了观国公府的康伯,康伯告诉杨天保,观国公府部曲(专指战兵),分为三等。

新丁不满一年,每人五百钱,分为例钱分为两份,既一百大钱的钱,价值四百钱的粮食或酱、肉等。

一年以上,三年以内的,则享受每月一千钱例钱,其中三百钱为现钱,七百钱为财物,发放到家眷手中。期间,部曲家中直系亲属有婚丧嫁娶,会额外发放一千钱。

三年以上,五年以内的,每个月享受一千五百钱,其中五百钱是现钱,一千钱为财物,发放到家眷手中,期间部曲家中直系亲属有婚丧嫁娶,会额外发放两千钱。可指一名子弟,进入部曲。

此时杨天保才明白,弘农杨氏的部曲不是谁想当就可以当的。他又问道:“那五年以上的呢?难道就没有五年以上的部曲了吗?”

康伯解释道:“令公规定,部曲执役年满五年,可发放良籍,若是不愿意从良,可升为部曲队正、旅帅、团主等级别的职事。”

杨天保这才恍然大悟。

杨氏的家族规模大,对于部曲的管理,既有章可循,又充满人性化,关西第一豪族的底蕴就在这里,只要是杨恭仁的部曲,执役年满五年以后,就算作自己人了,可以享受外放待遇,比如在部曲内部升职,或者留在地方上。

唐代县以下,还设有乡、里、邻保,一般情况下,每里百户,五里一乡。这些构成唐朝基层社会。

别看里正、乡正、保正这些没有品阶,也不入流的职务,其实都是肥差,他们既负责催促税赋,徭役、按照户比均田授田还有乡村治安。

怪不得杨氏可以成为关西第一豪族,县以下的乡里保,几乎都是杨氏部曲出身,他们只有一个主人,那就是杨氏。

杨天保沉默不语,对于官府和乡里,他完全使不上劲,只能打着杨恭仁的旗号,这让他有些沮丧,任重道远。

康伯拍着杨天保的肩膀道:“三郎,你还不错!”

虽然杨天保没有向杨恭仁汇报过他的任何事,不过他的一点一滴,都看在康伯眼中,特别是杨天保创立了城管,明明当时他并没有钱,也没有势力,依靠着一群毫无着落的破落户,在城南站稳了脚跟。

那群破落户虽然没有大本事,可是杨天保居然挖空心思开始培养他们,有大局观,有长远规划,这是杨天保最擅长的事情。哪怕不依靠观国公府的力量,假以时日,杨天保也可以积攒出不俗的力量。

这样相较一下,杨思谊和杨思训就差得太远了。

杨天保走了,他去安排他的部曲了,完全可以沿用杨氏的部曲制度,依照葫芦画瓢,反正他有现实的例子可以学习。

……

在杨天保走后,康伯走到暖阁。突然杨恭仁没头没尾的一句道:“三郎,有没有野心?”

康伯的眉头深蹙,杨恭仁所问的这个问题,也让他想不透。

杨天保要有野心,他完全可以百般讨好杨恭仁,他本是杨恭仁的儿子,所缺的就是声望,只要杨恭仁露出一丁点要捧杨天保的意思,他在年轻一代中的声望就会快速提升起来。

只要提起声望,有的是人为他造势,无论在中枢为官,还是在外地为官,只要年龄到了,他就可以再次升职。

年轻,是杨天保最大的优势,只要他蛰伏待机,完全有机会把弘农杨氏观王房掌握在手中,他与杨思谊的年龄相差十九岁,与杨思训的年龄相差十六岁,杨思谊的儿子才三岁,杨思训的儿子才五岁,熬到杨思谊与杨思训百年之后,他们的孤儿寡母,将无人能跟他抗衡。

掌握杨氏一族,掌握杨家部曲私兵,就算朝廷也要给他三分薄面,无论谁当皇帝,自然无法将他排斥在外。

以他的手段、以杨族的财力以及在关中的人脉跟势力,假以时日,封侯拜相自然是他的囊中之物。

届时不管他本人的官职高低,都有资格待价而沽。

相比之下,通过本身就没有什么根基跟资源的流民,还有潘氏、沈家去实现他的野心,是一条艰难数倍的道路。

更何况,杨天保的表现,太让杨恭仁难以琢磨了,有时候,他很冲动,仿佛一根筋,有时候,他又非常睿智,大智若愚?还是率性而为?

突然,康伯道:“令公,他难道不可以一石二鸟吗?”

“他要是有野心,怎么会放弃掌握杨氏一族的机会?”杨恭仁皱起眉头,实在想不通,杨天保为什么没有收买杨氏的人,包括杨弘礼也是点头之交,至于杨思玄等堂兄弟,更是全远私下的交往。

杨恭仁的疑惑,反而一个局外人给他做出了解释,不过可惜的是,杨恭仁听不到。

……

永宁郡公府别院,王敬直也在奇怪这个问题,父子二人都没有商量出一个所以然,反而一脸病怏怏的王文佩打着哈欠道:“没出息的男人才会一心想着窝里斗。”

王文佩伸手掩着红唇,打了哈吹,神态娇美妩媚,说道:“杨氏表面风光,早就不如从前了,那么点家底,他不放在眼里也说不定;杨三郎若趁火打劫、争个头破血流,结果就一定比现在好?我看你们男人都中了争权夺势、只会搞阴谋的毒了,又只会以己之小鸡肚肠去揣测别人,眼睛不给蒙蔽才怪不跟你们打岔了,你们头疼去吧,我要睡觉去了,支撑不住了。哦,对了,后天杨三郎离开长安,前往云州,我要过去凑热闹,会不会有什么不方便?”

王珪望着王文佩的目光,有些复杂,心中暗暗头疼:“你为什么不是嫡出?如果是嫡出,我也不用如此头疼了!”

就凭王文佩的见解,就比王敬直和王崇基更有灼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