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被迫在古代做县令 > 第229章 出征送别

我被迫在古代做县令 第229章 出征送别

作者:闪电空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3:37:55 来源:笔趣阁

出征!

这一天,李昌宪和张克文等人给出征的官兵送行。

本来这次出兵,李昌宪也想跟着去的,但是却被阿布达等人劝阻了,而且张克文等人也不赞成他去。

毕竟这次出兵不同以往,万陵县的大多数官兵虽然没有和石国人交战过,但是也清楚,和万陵县的各部落勇士们一样,石国人也是很凶悍。

而李昌宪,作为万陵县的一个吉祥物,有时候也被当作一个定海神针使用,只要有他在,万陵县暂时还乱不起来。

如果李昌宪有个三长两短,万陵县的文官和武将系统将会分崩离析。

就像上次李昌宪生病了一样,很多人的心里都很失落,根本无心去打理县衙的一切事务,只盼着李昌宪尽快醒过来。

“劝君更尽一杯酒,高举旌旗把家还!”

本来李昌宪在万陵县所有将士出征时想吟诗一首的,只不过在脑子里想了半天,只想到了那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

但是此景此情,好像不怎么和出征有关联,所以就改动了一下,就当作给阿布达等将领送行了。

大军出征,粮草先行!

这次跟在万陵县五万大军后面出行的,有两万多名的民夫和各类供应商家的伙计,他们负责五万大军的粮草和其他物资运送到前沿阵地。

如果有可能的话,他们还会像以前那行,顺便帮助万陵县的官兵去打扫一下战场。

看着军民加起来将近八万人的大军,阿布达等将领也是豪情万丈,这是他们有生以来指挥的最大规模的军队了。

“多谢诸位大人,我等哪怕流尽最后一滴血,也绝不会让石国人踏进万陵县一步的。”

李昌宪苦笑着说:“我要你们流那么多的血干嘛?记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阿布达等将领在一边尴尬地笑着。

这时李柱突然插话道:“少爷,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众人默然。

战胜了,一切都好说,可以趁大胜之势,攻入石国的王城:那兰城。

如果失败了,难道说要退守万陵县,还是和石国人同归于尽?

这两样李昌宪都不愿意看到,在他看来,失败了,就意味着万陵县的官兵死伤惨重。

死那么多的人,他如何向万陵县的老百姓去交代?

又不知有多少的妇女失去家里的顶梁柱,孩子们失去和蔼的父亲,白发苍苍的老父母失去亲爱的儿子。

“晦气!你不会说就不要说!”

李大海狠狠地踢了李柱一脚,说道:“没有人能做到百战百胜,不过万陵县的官兵所持有的武器精良,后勤又有足够的保障,只好我们的战术运用适当,我相信我们是不会被打败的。”

一句话提醒了万陵县的众位将领,大晋朝之所以对周边的国家保持胜利的态势,那就是大晋朝的很多将领都懂得兵法。

面对成功,保持今后全胜的势头,面对失败也不要气馁,要总结经验,全身而退,以图东山再起。

而石国的大军根本就没有阵型而言,带兵的将领也不懂兵法,只知道让手下忙冲猛打,一拥而上。

打顺了还好说,这些土著人跑起来有时候比马还快。

如果攻击不爽的话,撤退的也是很彻底,四散逃窜,不但听从将领的指挥,而且还不顾及其他人的感受。

李昌宪笑着说:“对,我们和石国交战,就是要灵活运用兵法,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董书成赞道:“这十六个字说得好,和石国大军对战,就应该利用兵法和地形等有利条件,扬长击短,趋利避害,灵活机动地作战,这样才能保持不败之地。”

很快,万陵县的诸位将领也想起了前段时间在旧军营内的军事演练,所以众人的心情慢慢地平静下来,也对未来和石国大军的交战有了一些自信心。

阿布达非常坚定地说道:“大人,请放心吧!我们一定会大胜的!”

为了这场战争,万陵县派出了所有的军队,而且每一个官兵都是全身盔甲,武器精良。

再加上刚铸造的六门神威大炮和几十门小炮,就足够石国人胆战心惊的。

如果石国人靠近的话,万陵县的官兵很多人配备了弓弩,而且每一个官兵都带着两到三枚的炸弹。

现在万陵县的官兵都快武装到牙齿了,要是还输的话,那就是没有天理了。

喝罢出征酒,阿布达等人就带领万陵县的大军出发了。

而李昌宪等人在原地站里很久,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路上,张克文突然问:“大人,你今天说的两句诗句很不错嘛?相对于第二首,第一首诗句好像有点不妥,这是什么原因哪?”

“诗句?”李昌宪才想起来自己在给阿布达等人送行时说了两句,其中一句就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不过这句诗被自己改过了。

另一句好像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在张克文面前,李昌宪可不敢说这是自己做的诗,毕竟张克文还是知道他有几斤几两的。

“这些诗句都是我听别人说的,今天给阿布达等将领送行时,才临时想起来。

第一句,我稍微改动了一下,原句应该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妙呀!此诗句好呀!”

张克文听后赞叹了起来,“不会只有这一句吧,要是七言绝句的话,应该还有一句才对,你还能记得上句吗?”

上句?他是真的不知道上句是什么,自己懂得那些诗句还都是小学生级别的。

所以李昌宪一下子囧了,讪讪地说:“这个上句我忘了!”

张克文有点恨铁不成钢,指责他说:“这么好的诗句,你怎么能忘了哪?

现在你好好想一想,等回到县衙后看看能记起几句来?”

李昌宪的脸一下子绿了,这个老头,估计今天要把他当成壮丁了。

至于诗词,在他脑海里还是有一点的,但是一下子都吐出来,还是有点不妥。

等到县衙了,先交给张克文一首《春晓》,也让他体会一下小孩子的惜春心情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