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被迫在古代做县令 > 第224章 万陵县的发展

我被迫在古代做县令 第224章 万陵县的发展

作者:闪电空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3:37:55 来源:笔趣阁

今天李昌宪打算到万陵县的研究中心去看看,现在研究中心主要是进行两大方面的研究,一是蒸汽机的改进和应用,另一个就是火器的小型化。

而且他来这里,还有一个主要的目的,那就是如何将神威大炮阉割化。

目前万陵县的神威大炮还是前装滑膛炮,首先是射程远,火炮射程普遍在五百米以上。其次是口径大和炮管长,炮长三长,这意味着炮弹初速高、威力大。

而且万陵县的神威大炮有炮耳,可调整射击度角,配合准星和照门,达到精确射击的目的。

再加上管壁厚,炮管从口到尾逐渐增粗,符合炮膛内压力由高到低的原理,降低了炸膛的风险。

还有研究中心专门给神威大炮设计了炮车,方便神威大炮的运输,如果没有这些炮车,这么沉重的大炮如何运到阵地前沿都是一个大问题。

要想给神威大炮阉割,就不要给这些大炮配备炮车,增加他们运输大炮的难度。

其次是不装炮耳和瞄准器,估计不加装这些炮耳和瞄准器,买家也不会抱怨的。

其实这两样东西在大炮配置中还是很重要的,但是在那些前来购买大炮的人眼中只有那些炮管,根本就没有计较那些附属性的东西,而且他们更眼热那些厚重且粗长的青铜大炮。

事实上,万陵县的工匠改进了铸炮技术,实行了铁心铜体铸造法,不仅管壁较薄和重量较轻,而且花费较少,还较耐用。

至于这几个青铜大炮,李昌宪是真的不想卖,不仅仅是因为这几个青铜大炮是第一批铸造出来的大炮,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而且这几个青铜大炮都是全铜制作的,即使炼化了也是值不少钱的。

几天后,等那些想购买神威大炮的人再次聚集在万陵县县衙时,李昌宪都有点后悔了,试探着和这些人解释。

“诸位是否再等一段时间,万陵县就要铸造出新式的大炮,到时候你们买新式的大炮,岂不比这些旧炮要好?”

但是前来买炮的人都不是傻子,听说万陵县要给他们重新铸炮,都一个个地摇头,万陵县县衙又没有说铸造新式大炮需要多长时间,万一等新式大炮铸造出来了,万陵县县衙突然不卖了怎么办?

所以很多人认为李昌宪这是拖着他们,压根就不想卖给他们神威大炮。

二皇子的代表吴世庆站出来了,说道:“李县令,新式大炮还是留着贵县衙用吧,我等认为这些旧大炮挺好的。”

众人也都是点头,坚决要万陵县以前铸造好的神威大炮,而且那些大炮都在实战中得到了验证,何必舍近而求远哪?

要是买新式大炮,时间长不说,万一李昌宪再在神威大炮里面故意搞坏,让他们拉回去不能用怎么办?

看到众人这么坚持,李昌宪无力地坐了下来,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是在心里盘算这些青铜大炮要是炼化了,可以再造出几个新式大炮来。

何岳在一边劝阻道:“大人,随他们的便吧,把那些旧炮买走也好,正好有钱了研发新式的火炮。”

其实他还有一点没有说,就是急着把这些人赶快打发走,不要再纠缠在万陵县县衙,这几天光顾着招待这些人把万陵县的发展计划都打乱了。

比起张克文的忧国忧民,现在何岳更注重于万陵县的发展,何况他的家人都迁徙到万陵县来了,家中的老人和孩子在万陵县都生活得很好,所以何岳更不想万陵县有任何麻烦了,而且对于李昌宪的一些发展万陵县经济的想法也渐渐地认同起来。

“好吧,这个拍卖的事就交给你去办吧!”

本来李昌宪还想着给这些人省省钱什么的,现在看来,他在这里真的是多余了。

这些来买神威大炮的人都是财大气粗的土豪,根本就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在走之前,李昌宪朝何岳使了一个眼神,那就是把价格抬高了再说,既然你们这么有钱了,我多要点没有问题吧,而且卖神威大炮只有万陵县这一家,再无第二家分店的。

何岳心有体会地眨了眨眼,表示明白了。

接来的日子里,李昌宪陪着李昌路在万陵县县城转悠,并给他介绍了一下万陵县的发展。

相对于大晋朝其他城市来说,万陵县的一切都是新的,宽敞的大马路,整齐规划的房屋,新建的学堂,来往的马车和川流不息的万陵县人,让李昌路看了都大开眼界。

这里不但有来自大晋朝内地的商人和老百姓,还有众多穿着土著服装的当地人,而且李昌路还发现了很多从南洋来的黑不溜秋的土著人,还有几个上次逃难来的欧洲人。

“大哥,万陵县这两年在你的治理下,简直成为了一个小江南。”

“老三,你过奖了,万陵县哪能和江南相比!”

虽然这么说,但是李昌宪的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万陵县是发展的很快,但是和江南地区的一些城市比,还差得很远。

不但是经济上,还是城市建设上都有着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在文化上,万陵县和大晋朝内地的其他城市好像差着几个时代,毕竟万陵县这里识字的人太少了。

万陵县县衙每发布一个通告,都需要县衙的人在告示前大声地宣读几遍,尽量让围观的人群都能听清楚。

前一段时间,李昌宪和张克文提议的扫文盲教育,报名参加学习的人也是寥寥无几,为了凑够一个学习班,李昌宪硬压着阿布达和县衙里的一些人去报名学习。

即使是这样,还是有的人敷衍了事,不把学习当回事,为此李昌宪实行了惩罚措施,才那些不想识字的人每天都乖乖地在学堂里学习一到两个时辰。

所以万陵县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全方面的发展。

李昌宪相信等学堂里的这些孩子们毕业了,万陵县的情况就会好很多,但是这需要多少年哪?

三年,五年,还是十年八年。

虽然时间很长,但是李昌宪和万陵县的所有人都充满了希望。

希望在,万陵县的美好生活就不会离得太远。

看着看着,李昌宪很快皱起了眉头,干净且整洁的大道两侧还是能看到不少的窝棚,让人看到了有点格格不入。

毕竟前一段时间收纳的难民太多了一些,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吸纳完毕,而且还有很多的人居住在窝棚内。

看了看一边游玩的李昌路,发现他对这种情况好像是熟视无睹,估计他在其他城市见惯了太多的难民,对于这种胡乱搭建的窝棚,在他看来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